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文学何以“圈粉”海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网络文学何以“圈粉”海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来源:人民日报2025-07-31 08:55

  《庆余年》《全职高手》等网络文学IP周边展品。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播放的中国网络文学IP角色影像。

  以上图片均为阅文集团提供

  小说、漫画、动画、电影、衍生品……网络文学出海产业链日益成熟

  一个全球共创IP的养成记

  记者 曹玲娟

  一部网络小说,衍生出集有声书、广播剧、漫画、动画、电视剧、电影、手游、衍生品等于一身的IP作品。一个全球共创IP何以炼成?

  2011年,500多万字的网络小说《全职高手》在起点中文网开始连载。刚动笔时,该书作者、阅文集团白金作家“蝴蝶蓝”不会想到,这部电子竞技题材的网络小说,长尾效应如此显著:改编动画首日播放破亿次,动画系列总播放量超25亿次;动画大电影《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在9个国家及地区上映;同名电视剧播放量近40亿次。

  “《全职高手》是网文出海的一个典型代表。”阅文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全职高手》2014年完结,2015年即登陆日本,由日本出版社Libre出版日文版,下载量超过3000万次,出版社的网站还专门制作了“用语解说”栏目。2017年,《全职高手》英文版上线阅文集团旗下平台起点国际,累计海外阅读量突破1.3亿次。

  同年问世的起点国际,是最早从事中国网文海外传播的平台之一。2018年,起点国际开通原创功能,越来越多海外用户从单纯的阅读者转变为创作者、翻译者,甚至IP共创者。截至2024年底,起点国际已上线约6800部中国网络文学翻译作品,培育46万名海外作家,累计访问用户近3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天在阅文,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家在共同创作网文,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世界的网络文学。”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介绍,作为文化出海“新三样”的代表,网络文学已从内容出海、模式出海迈向“全球共创IP”的新阶段。

  全球共创IP,有力推动着中国网络文学全产业链全球化进程。小说、漫画、动画、电影、衍生品……随着出海产品矩阵的逐渐完善,《全职高手》IP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甚至开始打破“次元壁”——

  7月21日,瑞士国家旅游局与阅文集团《全职高手》IP合作启动,主角叶修“入职”瑞士国家旅游局,化身2025年“瑞士旅游探路员”,为期一个月的主题打卡活动将在瑞士各地举行。社交平台上,“苏黎世见”已经成为各国粉丝通用的问候语。

  “数字大航海”时代,网络文学正带着万千中国好故事扬帆远航。侯晓楠感慨:“只有实现本土化表达,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好作品有机会成为伴随一代代人成长的全球IP。”

  作家“天蚕土豆”、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李虎:

  我的网文漂洋记

  我10多年前开始创作网络文学,最开始只是写给中国的读者看。后来,我的作品被海外读者出于热情自发翻译成了外文,迈出出海的第一步。这些年,我的作品《斗破苍穹》《武动乾坤》《元尊》等纷纷走向海外。

  网络文学之所以能海外“圈粉”,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传递了共通的情感内核。网络文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讲述故事,进而讲述故事里的喜怒哀乐。一部文学作品的内核是情感,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文化价值的差异,但作品里包含的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是人类共通的。这些情感不仅触动中国读者的心弦,也引发海外读者的共鸣。通俗易懂的语言,普遍的情感共鸣,跨越国界的文化力量,是网络文学赢得海外读者青睐的关键。

  中国网络文学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海外读者有强烈吸引力。近年来,网文IP改编火热,我的一些作品也以剧集、漫画的形式出海。比如漫画版《元尊》在韩国、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地区上线,入选了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海外传播榜。通过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开展的中国网络文学Z世代国际传播工程,我的作品《万相之王》被译为波斯语并改编成外语有声书,特别添加了笙、箫、笛等中国传统乐器音效,更具中华美学风格。

  对于改编,我既期待又担忧。由于语言不同,翻译是出海的关键。最初,我的作品被海外读者自发翻译,不同国家翻译的名字也不同。日本读者叫我Potato桑,法国、意大利读者叫我tiancantudou……网络文学翻译首先要研究所在国受众的阅读趣味,同时建立较为完备的语料库。《元尊》出海时,我们设置了统一的海外名称,但无法用法语翻译,最后用了拼音;日文版里,我们把“雀”翻译成“朱雀”、“龙”翻译成“天龙”,帮助读者理解。

  对于创作者来说,作品始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才具备推广、转化等海外传播的更多可能。作者应该专注于写好故事,传递好故事里面的情感。把内功练好了,才有面对世界各地读者的底气。

  作为中国文化“漂洋过海”的新载体,中国网络文学正在成为与韩剧、日漫、好莱坞电影并列的文化产业。让越来越多外国读者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华美学,进而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读懂中国、爱上中国。

  (记者陈圆圆采访整理)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访北京怀柔琉璃庙镇救援一线

  • 浙江舟山:做好台风过境后防范应对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基因组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