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材美工巧 国风饰品成为心头好(文化中国行·这些美 很中国)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材美工巧 国风饰品成为心头好(文化中国行·这些美 很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2025-06-19 09:58

  人民日报记者  曹雪盟

  插发簪、戴手串、佩璎珞……当前,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以传统工艺制作的国风饰品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与此同时,饰品背后那些独具匠心的中华传统工艺,也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近、探寻、热爱。点翠、花丝镶嵌、螺钿工艺、绒花制作等老手艺走入日常、进入生活,在古与今、用与美相结合的创新创造中,绽放出夺目的时代光彩。

  ——编 者

  剧场里,杜丽娘从昆曲《游园·惊梦》中款款走来,华丽的点翠头面随着步伐微微摇曳。这套头面的设计者、90后珠宝设计师王圣临坐在观众席间,凝望着灯光下的点翠,蕉月、湖色、靛青,莹润多变,流光闪烁。

  社交平台上,王圣临时常发布自己设计制作的饰品。来源于传统题材的海水江崖纹点翠冠冕、银镀金花丝牡丹福寿簪、复刻的故宫馆藏花蝶簪,新设计的鸢尾花胸针、蝴蝶造型耳环……每每上新,常能收获“太美了”“好灵动”的赞叹,许多网友还会在评论区留言求购。

  不仅是穿搭,首饰也要戴新中式的。随着年轻人传统文化的“血脉觉醒”,新中式美学穿搭越来越受欢迎,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以传统工艺制作的国风饰品成为不少人的心头好。

  传统工艺之精巧,在当下愈发熠熠生辉。可一饰多戴的凤冠胸针项链、九龙九凤冠凤羽鎏彩耳饰、九龙九凤冠凤羽鎏彩胸针……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灵感设计的饰品让不少年轻人直呼“必入”。而这件凤冠,便是集合了花丝、点翠、镶嵌等多种工艺,堪称将花丝之精微、镶嵌之繁复、点翠之瑰丽熔铸为一体的艺术杰作。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周礼·考工记》中的观念,一直被视作手工艺制造原则与工艺美术的审美标准。传统工艺遵循自然与环境的规律,发挥材料之美、展现工艺价值,凝聚着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与审美追求,彰显着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文化精髓。种种技艺不仅是美的载体,更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成为文化基因的活态传承。

  传统工艺的形象美、意蕴美、文化美,充分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大与瑰丽,轻轻拨动着年轻人的心弦。2008年开始接触学习,王圣临与点翠结缘已近20年,至今仍会为羽毛的魅力心醉神迷;90后山东小伙吕纪凯痴迷花丝镶嵌技艺,曾耗时一年复刻“二龙九凤一品诰命冠”;青年夜校里,非遗手作“圈粉”年轻人,掐丝珐琅、螺钿、烧蓝、绒花,每一个动作都专注而耐心……指尖跃动,承载古老文明基因的技艺以惊人的生命力在当代焕发青春。这不仅是手艺的传承,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着代代相传的生命温度,触摸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脉搏。

  生生不息的传统工艺,是历史的瑰宝,也是生活的艺术;来自过往,亦属于当代。汲取传统的积淀滋养,又融入时代的创新创造,巧夺天工的古老技艺,而今愈发灵动鲜活。正如王圣临所说:“没有一种工艺是一成不变的。”在他手中,古与今、传统与时尚的碰撞时时生发。鹅毛、鸭毛、鸡毛、孔雀毛、鹦鹉毛皆可选用,白色、粉色、橙色等色彩同样夺目,搭配宝石镶嵌、采用3D打印、融入西方珠宝工艺……从复刻传统点翠饰品,到设计各类羽毛镶嵌首饰,王圣临的设计兼具古典与时尚之美。

  有人说,触觉记忆能够比文字更为直接地传递文明的火种。青春洋溢的创作者们用时代语言解码古老技艺,为老手艺注入新理解、新表达。传统工艺被不断激活,文化DNA在生活里重组,老祖宗的“顶奢高定”,就这样成为年轻人的“爆款新宠”。

  下一次,当我们再度于陈列凤冠的展柜前驻足,或是在社交平台为年轻的手艺人点赞,又或是买到一枚心爱的发簪、亲手制作一款螺钿胸针,我们或许会更加清晰地意识到,那一瞬的惊艳与悸动来自何处——它来自巧夺天工的精妙智慧,来自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双向奔赴,更来自流淌不息的中华文脉。

  感言

  王圣临(90后珠宝设计师):

  这些年,我一直坚持同时制作传统点翠饰品和设计羽毛镶嵌首饰。我相信传统与创新并行不悖,前者是深厚根基,后者是活力所在。我们不仅需要手艺过硬的工艺传承者,也需要结合现代审美的设计师。我希望在材质与工艺上实现突破,让羽毛同时“身披”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创作出契合当代需求和审美的饰品,让点翠这门古老的技艺走进更多人的日常。毕竟,一种技艺要传承下去,就要走入生活。走入生活,就能保持鲜活。

  艺趣

  绒花是什么“花”?

  绒花是以桑蚕丝为主材、金属丝为骨架制作而成的一种手工艺品。历史上北京、天津、南京、扬州等地都曾盛行绒花。由于南北文化的差异,各地绒花在制作工艺、表现风格等方面稍有不同。

  南京绒花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便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清时规模更大,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极盛时期。绒花品种众多,有鬓头花、帽花、戏剧花等,其中鬓头花最受人们喜爱。据说《红楼梦》中“拿纱堆的花儿”,说的就是南京绒花。绒花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民间婚嫁喜事、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时,大都有用绒花作为装饰的习俗,借以祈福、辟邪。

  南京绒花的制作材料主要为蚕丝,其制作工序有:刷绒、勾条、打尖、熨烫、传花等。制作过程短则一两日,长则需要一两周。2007年,绒花制作技艺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南京绒花与多部热门影视作品合作,出现在《延禧攻略》《骊歌行》《玉楼春》《当家主母》等电视剧中。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中也使用了定制的绒花道具。南京绒花还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胸饰、艺术插花、装饰画摆件等品类,将传统文化、现代风尚、生活实用有机融合。

  (作者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人民日报记者姚雪青整理)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

  • 京哈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盘锦段主线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从国铁集团获悉,近期,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以下简称“沪昆高铁杭长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圆满成功,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最高试验时速达385公里,各项设备指标表现良好。
2025-06-24 05:00
构建新农科人才“四新”培育目标体系。
2025-06-24 03:45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 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基因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血管生成来改善近端肢体的血液流入,从而改善单个血管小体中的血液再分。
2025-06-24 09:31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