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彩恩朝格图:游牧41年,守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首页 >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责编:宫辞]

彩恩朝格图:游牧41年,守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来源:新华网2025-06-17 08:35

24小时热图
  • 草海夏日风光美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 中国东极夏日旅游升温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

  彩恩朝格图用鼻子触碰一头初生的牛犊(6月14日摄)。

  仲夏的阿鲁科尔沁草原,绿浪翻滚,牛羊如珍珠般散落在草甸上,洁白的蒙古包静卧其间,像搁浅的云朵。对牧民彩恩朝格图来说,这不仅是放牧的季节,更是一场守护草原的使命。

  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阿日呼布嘎查,55岁的彩恩朝格图正为一年一度的夏季转场忙碌着。这条100公里的迁徙之路,他已走了41年。

  彩恩朝格图的草场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属于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这里的人们至今恪守着古老而传统的游牧习俗。2022年5月20日,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天未亮,一家人已开始准备。彩恩朝格图骑马聚拢散落的牛羊,妻子娜布其将物资装车,儿子敖日格乐则用无人机查看是否有落单的牲畜。“夏营地休息了大半年,该让它‘上班’了。”彩恩朝格图解释着。牧民们清楚,只有轮换放牧,被啃食的草地才能喘息重生。

  “以前要走8天,现在3天就能到。”彩恩朝格图说。但缩短的时间并未减轻这份辛苦。途中阴雨连绵,浸透了他的衬衫。“下雨才好呢”,他抹了把脸笑道,“让草‘喝饱水’,今年长得高高的,牛羊吃得胖胖的。”

  41年来,他熟悉这片草原的恢复周期,懂得何时离开和归来。转场的辛苦不言而喻:跨沟过坎、风餐露宿。但牧民们从未抱怨。“草场好了,牛羊才能好,我们才能好。”

  今年,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1200余户牧民带领12.8万头(只)牲畜踏上了游牧转场之路。在这片草原上,迁徙不是征服自然的跋涉,而是与自然签下的古老契约。“彩恩朝格图们”的脚步,丈量着生计,更丈量着对草原的承诺。他们用行动守护着草原,也守护着这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彩恩朝格图(中)和妻子娜布其(右)、儿子敖日格乐在夏营地合影(6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6月14日,在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敦都乌苏管护站,牧民们在排队等待清点牲畜数量后进入保护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6月14日,在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敦都乌苏管护站,工作人员在清点进入保护区的牲畜数量。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出发前,彩恩朝格图的妻子娜布其在家中收拾被褥(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6月14日,彩恩朝格图在驱赶牧群(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彩恩朝格图在冬营地将羊群聚拢,准备出发(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6月13日,彩恩朝格图的儿子敖日格乐操作无人机检查牲畜数量。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彩恩朝格图在冬营地将羊群聚拢,准备出发(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彩恩朝格图的妻子娜布其在赶牛(6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6月14日,彩恩朝格图的儿子敖日格乐(左)骑摩托车赶羊(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到达夏营地后,彩恩朝格图将初生的牛犊抱下卡车(6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6月13日,彩恩朝格图的儿子敖日格乐拎着两只羊涉水。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6月14日,彩恩朝格图在推陷在泥中的车。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彩恩朝格图在雨中赶牛(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彩恩朝格图的儿子敖日格乐(右二)在雨中赶羊(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彩恩朝格图前往夏营地的一处泉眼打水(6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彩恩朝格图的妻子娜布其(左)为儿子敖日格乐穿雨衣(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6月13日,彩恩朝格图(右)在转场途中和其他牧民交谈。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彩恩朝格图(右)向儿子敖日格乐演示借助套马杆上马(6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彩恩朝格图的儿子敖日格乐在羊群中寻找一只生病的羊(6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6月14日,彩恩朝格图(右)和侄子敖特根巴亚尔(中)、妻子娜布其在借宿的蒙古包中吃饭。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6月14日,牧民在草原上驱赶羊群赶夜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6月15日,彩恩朝格图的妻子娜布其在整理蒙古包。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6月15日拍摄的彩恩朝格图在夏营地的蒙古包(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