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青年传承人平珍:“传承发展藏戏,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青年传承人平珍:“传承发展藏戏,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2025-02-26 14:54

  平珍在国家大剧院前留影。

  平珍(右三)表演藏戏《卓娃桑姆·寻王》舞台照。

  “回想最初接触、学习藏戏到今天,喜忧参半,苦乐交融。坚持到现在并愿意为之付出全部,是因为藏戏艺术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梦想,对我的整个生命,意义非凡。”自治区藏剧团青年藏戏演员平珍说。

  2024年底,在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自治区藏剧团藏戏《卓娃桑姆·寻王》,斩获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大奖。该剧主演青年藏戏演员平珍被授予“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青年传承人”称号。

  平珍与藏戏的渊源,得说起她小时候随家人到罗布林卡看藏戏演出的经历。那会儿,高亢的唱腔、演员优美的身段、古色古香的面具,藏戏的独特魅力和神秘感,令年幼的平珍深深着迷。

  11岁那年,平珍通过全区藏戏班的招生考试,正式与藏戏结缘。此前,她除了觉得好玩、好看,从未想过作为一名藏戏演员不仅要学习戏曲唱腔,还要练习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身体条件。

  “练习身体的柔韧度,成为我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每次压腰、掰腿、掰胯的基础训练都是痛苦而难忘的经历。”如今再回想,那段时间带给平珍的是夹杂酸涩的苦楚。

  没有哪个好演员,不是经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难历程练就的,平珍当然也不例外。那时,对平珍挑战最大的要数掰腰训练。她记得,有几次当她做完基础掰腰动作后,脸部、颈部都不同程度出现红疹。甚至有几次,她还有过晕厥现象。“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她说。

  平珍坦言,在一次次的训练中,面对挫折,她也曾想过放弃,逃往舒适区。为此,她曾多次打电话给母亲,求母亲将她接回家,都被拒绝。

  “当时的我也无法理解母亲为什么一再拒绝我的请求,而且那么坚定地让我继续坚持。”那时的平珍对母亲多有不解。

  “人生中的一些困境必须要独自经历、承担,一旦跨过去就会遇见更好的自己,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这是那会儿,平珍和母亲在每日早晚的一通电话里,母亲常对她说的一句话。

  “可怜天下父母心!”长大后的平珍才慢慢理解母亲,因为母亲跟她说,假如当时真的接她回家,母亲怕她在未来的人生中成为一个习惯退缩的人。“如今,我非常感恩母亲,因为她,才有仍在坚持的我。”平珍说。

  在之后漫长的学生时代,平珍渐渐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心态与身体,渐渐提升自己的各科成绩。直至毕业分配到藏剧团工作,平珍面临的又是全新的挑战。“我在初心信念的驱动下,不断突破挑战,寻找自己的立台之道,内心则暗自种下希望,努力成为像班典旺久和美朵老师那样德艺双馨的藏戏表演艺术家。”她笑着说。

  从艺15年来,平珍的坚持与努力获得成果,她一步步从群演到配角演员,再到主要演员。在继承发扬藏戏艺术的同时,平珍也不忘传播推广西藏文化。这些年她个人和参与剧目获得多项自治区和国家级荣誉,这让她始终铭记自身担负的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要作好表率,当一个自尊自爱、自珍自重,时刻充满正能量的人。”平珍的话语坚定又充满力量。

  “在这样一个信息与网络纷杂的时代,有多少人愿意放下手机,安静地去看一部藏戏呢?”平珍常思考一些文艺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她说,藏戏的发展不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更需要守正创新,找到一个突破口,“而我始终相信,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她说。

  当今的藏戏艺术已然从广场戏走进了剧场、搬上了舞台。这对于藏戏演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1年,改编传统藏戏《文成公主》正式复排,平珍成为饰演文成公主的演员。

  当时的平珍认为,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相较于十几年前的老版本,前辈艺人们的高超演技是她无法超越的,而且这次改编的藏戏《文成公主》中,公主年龄设定为16—18岁。作为年近30岁的演员,如何从体态、动作的演绎,让自己更加接近角色的原型,成了平珍在台下琢磨最多的事情。为了这部剧,她减重12斤。

  这些年,平珍用一种近乎执拗的方式,坚持在留住藏戏艺术“根”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努力塑造符合时代审美的精品力作。她说,过去藏戏唱腔以传统唱腔为主,而现在,为使人物情绪更加饱满,走入剧场的藏戏会借助更多音乐唱腔,这就要求演员不仅要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还要求演员通过音乐唱腔更好地传递情感、更准确地塑造人物、更全面地推动故事情节,最终更好地服务当下的受众群体。

  平珍说:“藏戏已经融入我的血液,甚至骨髓中。无论台前幕后,执着从艺,方能始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传承并发展藏戏,是我的初心和使命。”(图/文 记者 晓勇 见习记者 冯琳琳)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来早,奋进正当时】这堂AR物理课,“包会”的!

  • 探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长期以来,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随着AI技术的突破,气象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提高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水平。2023年,《科学》杂志将“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评为世界科学十大进展,同年我国主导的AI大模型在精细化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这些里程碑既展现了大气科学与AI融合的潜力,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防灾减灾创造了新机遇。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快,公众的期待与担忧越是急剧上升。如何平衡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如何缩小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成为今年论坛上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
2025-03-27 05:1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亮明身份”,不再“真假难辨”?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养老领域,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居家生活,因此智能养老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5-03-27 05:10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