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化消费走热折射需求之变(每月消费观察)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文化消费走热折射需求之变(每月消费观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2-26 09:56

  南京秦淮灯会点亮夜空,上万只非遗花灯下人头攒动;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里,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排队体验“唐宫夜宴”;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高涨,票房接连创造新纪录……开年以来,文化元素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融入消费市场,成为消费市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2月份,在春节消费带动下,市场活力充分释放,各地区各部门用好促消费政策,经营主体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主动创新,促进消费实现平稳开局。

  大江南北,沿海内地,文化像是一个强力的催化剂,让消费市场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民俗活了,各地举办的醒狮、英歌舞、龙舞、板凳花灯龙等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博物馆火了,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客流保持高位,“博物馆过大年”成为更多消费者的热门选择。传统市集红了,很多年轻人热衷打卡农村大集,把赶集的照片、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从文创产品到文化旅游,从传统戏曲到现代影视,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国潮味”满满。

  文化消费的火热,从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截至2月5日,2025年电影春节档,95.10亿元的票房创下历史纪录。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非遗”搜索量同比翻倍。途家民宿平台上,“民俗”“非遗”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4.2倍。在江苏淮安一家购物中心的潮玩店,“哪吒”周边产品上线即售罄。在北京一场庙会上,现场表演非遗拉糖技艺的摊位前排起长队,一天卖上几百份。文化如同一把密钥,成为激活消费市场的流量密码。

  文化消费走热,折射需求之变。当性价比不再是决策中的唯一考量,越来越多消费者尤其是青年消费群体,正在市场中定位新的坐标系。95后消费者愿意购买价格不菲的苏州缂丝手包,在不少人眼里,“这不是奢侈品,是能拿在手里的千年文明”。这种将文化消费视为“精神刚需”的心态,折射了物质丰裕时代的需求跃迁,如今人们更加看重消费体验、新鲜感和社交属性,愈发渴望通过消费实现审美表达、社群归属与文化共情。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唤起年轻群体的情感认同,让他们更愿意为传统文化埋单,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个性化需求。

  文化消费的爆发不是偶然,背后是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同频共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融合出的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多样。越来越多中国和全球品牌,主动挖掘传统文化富矿,用“文化叙事+设计赋能”,进军发展新蓝海,创造市场新增长点。“国潮”服装开售即售罄,中国风彩妆产品销售火热,《黑神话:悟空》流行海外市场,成为文化消费供需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文化产业提质升级提供了支持,提升了消费体验。AR技术让青铜器开口说话,敦煌研究院用区块链技术发行数字壁画藏品,AI绘画软件将《千里江山图》转化为赛博朋克风格壁纸,浙江嘉兴乌镇景区的人形机器人引得游客纷纷“握手”合影……科技强势加持下,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更加具象化,以轻盈的姿态嵌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消费大餐中,文化不是调味剂,而是主菜。随着消费者文化需求的不断释放和技术的持续进步,文化消费的未来前景充满期待,是激发消费潜能的重要力量。要紧跟消费新趋势,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更快更深融合,用好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创造出更多新的消费场景和业态,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文化消费热情,给人们带来更多精神上的富足和满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更强活力。(王 珂)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候鸟翔集黄河之滨

  • 河北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春日律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2025-02-28 09:51
2月27日15时08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25-02-28 09:50
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
2025-02-28 09:47
在宇宙中,有一类神秘天体——流浪行星
2025-02-28 09:46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际电工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2025-02-28 09:44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元人民币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2025-02-27 09:15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2025-02-27 09:37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02-27 09:22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2025-02-27 09:18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025-02-27 09:16
26日,全国规模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2025-02-27 09:24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2025-02-26 09:52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2025-02-26 09:51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2025-02-26 04:20
近日,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联合中山大学组成科研团队,发现了高温高压下石墨经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刚石的全新路径,并人工合成出高质量六方金刚石块材料,
2025-02-26 04:20
马家窑文化距今4000年的彩陶罐、红山文化神秘的陶塑人像、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圆斝、山东滕州前掌大西周遗址出土的彩绘漆器……不同材质的文物是如何被修复的,又是如何被考古学者破译出古人留下的种种信息,复原出他们的生活图景?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推出的“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答案就藏在其中。
2025-02-26 04:25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国强指出,沉迷手机不仅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容易引发社交焦虑、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2025-02-25 09:34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2025-02-25 09:32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全方位关照,从而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2025-02-25 09:31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
2025-02-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