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暑期故宫每日门票量上调约25%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暑期故宫每日门票量上调约25%

来源:北京日报2024-08-21 08:28

  最高峰超99%抢票的都是“黄牛”,开通风控引擎后

  暑期故宫每日门票量上调约25%

  暑期难约的故宫博物院门票,都去哪儿了?昨天,该院首次向媒体展示了小程序售票和防“黄牛”手段。数据显示,最高峰时,超99%抢票的都是“黄牛”。

  为了缓解购票难,故宫启用了“毫秒级”识别的风控引擎,按正常、审核和风险分辨客源。同时,每日门票量上调约25%。该院数字与信息部主任苏怡解释,故宫作为世界遗产,最佳承载量为每日4万人次。近年来也一直按此设定预约限流上限。包括今年暑假,今后逢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时段,都会采取动态调整门票量的措施。

  散客和旅行社票池隔离

  目前,故宫将旅行社端、散客端票仓隔离,从源头避免了彼此挤占资源的情况。尤其针对旅行社,故宫采取严格的准入机制——未有严重投诉记录的旅行社,才可以注册账号,通过旅行社网页渠道购票。

  每次放票时,实时甄别“黄牛”的纵深防御技术手段,会对预约用户进行“毫秒级”的风险识别。工作人员透露,主要是防止“黄牛”使用自动脚本的方式,大规模机器抢票。故宫主要采取的策略类型有5大类,包含不限于请求伪造识别、恶意操作行为识别、智能动态风险画像、关联票务逻辑的风控策略、动态名单等。

  最近15日,故宫收到3000多万次请求,识别出的恶意机刷流量达到80%以上。“目前仍处于暑期高峰当中,初始流量中‘黄牛请求’占比整体接近90%,如果不做拦截和处置,普通用户将很难买到门票。”苏怡直言,“这是一场望不到终点的角逐。‘黄牛’会不断试探,我们也会尽可能升级算法。但要想真正杜绝‘黄牛’,除了文博单位加强防护手段外,也需要监管单位和社会共同努力。”

  退票不回票池

  暑期,故宫还采取人工方式缓慢释放票额。工作人员解释,每天20时放票,不会一口气儿释放,而是分批放票,目的是在前期尽可能多地分辨出机器刷票等行为,第一时间处置,净化票池,提升真观众的购票成功率。延长放票时长,还可以有效保障入境游团队和境外观众在多语种网站购票时间。

  记者采访了10位近期购买到故宫门票的游客,大部分人是在20时15分至20时40分之间购买成功的。故宫会通过弹窗提醒、余票显示等功能,让观众了解目前放票状态。

  故宫明确,每日退票不会重新回到票池,避免“黄牛”先抢占名额再通过退票,快速抢单等方式倒票。苏怡说,故宫通过超售等方式,弥补这部分门票损失。

  另外,故宫还实行了“先安检、后检票”流程,应用智能检票闸机,以人脸识别技术确保观众实名认证。

  部分人群不占用既有票池

  今年暑期,故宫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并落实调控方案,在平日4万人次接待量的基础上,每日放票数量上调约25%。

  同时,故宫对未成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消防员等特定人群给予免费参观的票务优惠政策,这些人群的票额不占用既有票池。

  针对今年暑期未成年人客流量显著增长等问题,故宫已开通“未成年人团队线上快速预约通道”,提供线上受理预约申请、现场快速安检验票等服务。

  2024年1月至今,故宫境外观众数量显著增长。目前,该院提供多渠道境外观众购票服务。对于在线预约和支付存在困难的入境游散客,故宫还可提供当日窗口补票服务。(记者 刘冕)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半潜船“华瑞龙”装载13艘船舶驶往非洲

  • 雪后贺兰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2025-03-04 09:12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5-03-04 09:10
甲烷(CH4)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O3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是油田开采过程中释放的主要废气,成分复杂、浓度波动剧烈且排放点分散。
2025-03-04 09:09
3月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2025-03-04 03:20
科普是国家创新的“基石”,是强国建设的“底色”。2024年,我国科普事业迈进了一大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科学技术普及法,为科普工作注入了强劲法治动力。
2025-03-04 05:35
记者3日从中国科协举办的2025年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周上获悉,我国在科技志愿服务平台上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超520万人,科技志愿队伍超11万个,年均开展活动30余万场,彰显出科技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和蓬勃活力。
2025-03-04 03:20
有鉴于此,2025开年以来,各家安全公司严阵以待,纷纷探索新路径、新范式,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国产大模型保驾护航。
2025-03-03 09:02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正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2025-03-03 08:59
想要真正让AI给网络内容生态带来积极影响,互联网平台、政府机构、媒体、公众必须加强协同,构建“法律—技术—伦理—行业”的四维治理框架。
2025-03-03 08:58
专家表示,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以及演化机制,填补太阳系小天体研究领域的空白。
2025-03-03 08:57
雷圣宾介绍,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自旋电子器件、量子计算、光学器件、材料科学等领域实现超越传统碳材料的独特功能。
2025-03-03 08:52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途上,需要汇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加丰沛的“源头活水”。
2025-03-03 08:51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2025-02-28 09:51
2月27日15时08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25-02-28 09:50
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
2025-02-28 09:47
在宇宙中,有一类神秘天体——流浪行星
2025-02-28 09:46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际电工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2025-02-28 09:44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元人民币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2025-02-27 09:15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2025-02-27 09:37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02-27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