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水盛景引人醉 文旅和鸣乘势起——内蒙古呼伦贝尔加快推进文旅产业提标提效高质量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山水盛景引人醉 文旅和鸣乘势起——内蒙古呼伦贝尔加快推进文旅产业提标提效高质量发展

来源:呼伦贝尔新闻2024-07-08 21:29

  编者按

  奋楫扬帆启新程,赓续前行谱新篇。“六个工程”扎实推进、项目建设量质双提、民生福祉不断厚植……时下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坚持立足实际、干在实处、务求实效,努力创造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新实绩。

  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今年是聚焦全面贯彻一条主线、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精心实施“六个工程”、推深做实产业发展“五大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呼伦贝尔各地如何以工作的重点突围带动发展大局的突破、以难题的破解推动难点的破局、以亮点的频现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即日起,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围绕聚焦聚力完成好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大力实施“六个工程”等内容,全面盘点经济社会各领域举措成效,推出《北疆千里画宏图一时新》系列报道,通过深入采访报道各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以各地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中书写出的历史答卷,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担当作为,谱写新时代呼伦贝尔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敬请关注。

这是呼伦贝尔最美好的季节

我们饱览草原连天际

天地共苍的壮阔与豪迈

  这是呼伦贝尔最绮丽的际遇

我们感受浩渺湿地

苍莽密林承载的感动与震撼

这是呼伦贝尔最真诚的礼赞

我们纵享湛蓝河湖

翩跹候鸟带来的祈愿与祝福

  时值盛夏,满载着瑰丽风光与神奇际遇的呼伦贝尔正迈着轻快而稳健的步伐,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向阔步前行。

  近年来,按照呼伦贝尔市委提出的“推动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特色更加彰显”要求,全市大力发展全域全季全业旅游,以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为主线,在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消费创新上持续用力,不断擦亮“呼伦贝尔大草原”特色文旅金字招牌,为呼伦贝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积蓄新的动能。

  全域全季全业发展

  四季可游随地可玩

  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意葱茏、秋季雁过留声、冬季玉树琼花。“春夏秋冬”皆美丽醉人的呼伦贝尔四季宜赏,山脉、河流、牧场、农田、民俗、美食,一起造就呼伦贝尔独特迷人的旅游魅力风貌,也赐予呼伦贝尔达成全域全季全业繁荣的文旅发展潜能。

  呼伦贝尔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提升全域全季全业发展水平,积极构建“四季皆宜、全域覆盖”的旅游新格局,打破季节和区域的限制,形成多元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全市文旅产业乘着“全季”东风扬帆起航,精心设计悦赏杜鹃、最美草原、五花行摄、嬉冰驭雪等30条呼伦贝尔四季游线路;以承办“十四冬”为契机,体旅融合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等14条冰雪旅游线路,冰雪那达慕等15项精彩活动;推出高端列车、冰雪文旅等6个文旅产业集群、产业化联合体和旅游商品、数字化旅游产品两条文旅产业链等,让更多人发现四季可游的呼伦贝尔。

  在品牌创建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呼伦贝尔持续推进“以创促建、品牌示范”三年行动和重点景区品质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莫尔道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推动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多布库尔猎民村等4个景区3A创建,开工建设大草原大森林旅游环线公路176公里,通过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高品质旅游业态水平,丰富呼伦贝尔文旅新业态。

  四季皆景的呼伦贝尔,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大地之上,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呼伦贝尔市自推深做实产业发展“五大行动计划”以来,文旅产业提标提效第一年就实现旅游人数由全区第5位升至第2位,旅游收入由全区第3位升至第1位。三年来,文旅市场主体达1483家,年均增长8.4%。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58家;旅行社达643家,年均增长30%,全区占比达36.5%。今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接待国内游客1402.2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6%,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197.49亿元,同比增长16.86%。呼伦贝尔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旅游盛宴,向全国不断递出一张张闪亮名片。

  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游得自在玩得惬意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5A级景区观赏“天下第一曲水”的辽阔盛景,乘享有“陆上游轮”美誉的“呼伦贝尔号”森林草原列车奔赴大兴安岭林海,自驾“中国最美边防公路”G331国道,畅游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观界河大舞台两岸互动演艺……个性化、多样化、有文化味的旅游产品和便捷周到的旅游服务在呼伦贝尔应有尽有。

  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禀赋,为呼伦贝尔市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更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呼伦贝尔市充分发挥文化多元、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入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草原文化、森工文化、农耕文化资源,科学归纳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和精神特质,聚焦打造北疆文化之呼伦贝尔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呼伦贝尔市成功摘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国字号”品牌20个,自治区级品牌95个。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实现呼伦贝尔8年来5A级景区的又一突破,成为自治区拥有5A景区最多的盟市,呼伦贝尔品牌矩阵不断壮大。

  坚持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务提升、全域系统营销,呼伦贝尔市立足各旗市区特色、功能、定位,坚持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整体性发展,着力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促互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格局。三年时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文旅重点项目198个,总投资27.84亿元,年均增幅 24.1%,奥洛契庄园、莫尔格勒河、敖鲁古雅、古城休闲街区等52个新建和改扩建景区投入运营,遍布全域的一批景区项目建成投用,新景区、新场景不断丰富,新变化、新亮点不断涌现。

  项目如火如荼,网络如桥如翼。呼伦贝尔市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旅游新途径,启动实施数字文旅项目,推出微信小程序“指尖上的呼伦贝尔”,小程序AI智能解答关于呼伦贝尔市“吃、住、行、游、购、娱”的信息咨询;24家“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旅游商品店依托数字文旅平台为347种特色文创、非遗、农林特产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设立“中石油文旅微驿站”120个,开拓服务区、护林站等纳入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开放厕所925座。文旅市场主体累计安装外币支付POS机278台,为境内外游客提供便利支付环境,争取让市民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的全过程旅游服务中得到最大满足。

  旅游体验提档升级

  游得放心玩得舒心

  两个月前,呼伦贝尔成为全国“五一”最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接待游客88.45万人次,同比增长7.43%;

  一个月前,一场跨越3700公里的双向奔赴,让呼伦贝尔以1.8亿次的浏览量惊艳贵州“村超”,携手开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合作新篇章。

  呼伦贝尔市大力推进“旅游+”“+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在文旅、医旅、工旅、农旅、商旅融合和跨境游、研学游等方面实现质的突破。在研学游方面,呼伦贝尔市获批全国中小学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自治区级研学基地35个,今年接待48 批次4640名俄罗斯青少年研学,居全区首位。跨境游方面,5家旅行社入选“赴俄免签旅游业务旅行社名单”,占自治区四分之一,推出10条俄蒙跨境旅游线路,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中俄蒙自驾通车,旅行社接待入境团组4304个入境游客4.24万人次,位居全区第一。

  呼伦贝尔频频出圈,看似“无心插柳”的成功背后,实则是“有心栽花”的精心准备和努力。在长期的精心规划下,呼伦贝尔在旅游市场中“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把游客吸引来、留得住、玩得好、带得走。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全市旅游市场秩序,呼伦贝尔市大力营造安心、舒心、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不断强化全市交通、停车、游乐、餐饮、购物、维权、环境、安全、应急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实现了全市文旅产业的全方位“提档升级”。

  年初以来,全市启动优化旅游环境三年行动,集中开展“夏病冬治”和旺季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实名曝光旅游企业,综合运用吊销旅行社营业许可、行政处罚、信用惩戒,重拳查办违法案件43起,选树30家文旅诚信示范单位,27名文旅推荐官,10名文旅体验官,120名旅游企业“首席质量官”。

三载耕耘

呼伦贝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一体奋斗

文旅产业发展硕果盈枝

    在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道路上,呼伦贝尔铺陈绘就、崭露锋芒。用一幅幅生动画卷交出令人振奋的文旅 “成绩单”,以文旅产业之“进”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呼伦贝尔贡献。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萨库拉

  美编:吕汶珊

  主编:董振静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同心:黄河水润枸杞红

  • 重庆:“健康夜市”义诊活动为群众健康服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