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观鸟胜地 自在明溪”海峡两岸(明溪)观鸟挑战赛圆满收官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观鸟胜地 自在明溪”海峡两岸(明溪)观鸟挑战赛圆满收官

来源:北青网2024-06-28 14:59

  6月21日至24日,“观鸟胜地自在明溪”海峡两岸(明溪)观鸟挑战赛在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成功举办,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来自海峡两岸的观鸟爱好者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段探索自然、追寻飞羽的精彩旅程。

  本次比赛由福建省林业局、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三明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明溪县人民政府和爱鸟国际主办,阿拉善SEE八闽项目中心、阿拉善SEE台湾项目中心协办,明溪县君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著名鸟类学家何芬奇教授、全国鸟类环志中心钱法文主任、西南林业大学韩联宪教授、野生动物摄影师陈林(军长)先生组成了本次观鸟赛的评审团。彰显了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和文化交流的重视。

  以鸟为媒,两岸观鸟人齐聚明溪

  6月22日上午,开幕式在明溪县红色归化培训中心隆重举行。阳光洒满现场,各级领导和嘉宾齐聚一堂,为比赛拉开帷幕。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林少霖,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副主任赖文胜,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王文鉴,阿拉善 SEE 八闽项目中心副主席杨汉滨,北京市爱鸟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峰先生,中共明溪县委副书记、明溪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文静,明溪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谌良福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生态明溪,鸟类天堂

  明溪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 82.12%,位居福建省前列,被誉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森林经营示范县”,以及“中国红豆杉之乡”和“中国黄腹角雉之乡”。明溪县还被评为首批省级森林城市,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

  选手们按照各自规划的线路,深入不同的观鸟区域,体验明溪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鸟类资源。他们在各个观鸟点用爱鸟App不断上传观察记录,感受着与鸟儿不期而遇的奇妙瞬间。

  6月24 日上午,闭幕式及颁奖典礼在培训中心操场隆重举行,明溪县委书记陈华伟为活动致辞。明溪县委书记陈华伟、明溪县县长张文静、明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良福、三明市台办副主任林秀华等领导出席。经过几天的激烈角逐,本次比赛共记录鸟种174个,各个奖项也花落有主。

  一等奖得主小鸟屁股真可爱对不队(98种)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精准的记录赢得了众人的赞誉。二等奖得主厦门大学绿野协会队(91种)、惊空遏云队(89种)和三等奖得主北鸟队(89种)、湘桂飞鸟队(86种)、燕自然队(82种)、冠羽队(82种)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水平和团队协作精神。本次大赛设立的至尊鸟种奖是白颈长尾雉,被最先发布记录的赣粤飞羽队拿下。值得称赞的是本次观鸟大赛再次为明溪增添7种鸟类新记录(白腰鹊鸲、白眉姬鹟、日本松雀鹰、棕三趾鹑、斑背燕尾、方尾鹟、黑枕王鹟),新记录奖则分别由北鸟队、荷塘悦社、惊空遏云、北国风光、冠羽队等5只参赛队获得。

  两岸合作,共创未来生态美景

  通过这次活动,明溪县丰富的鸟类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广泛的宣传和展示。两岸观鸟人的共同参与,不仅为明溪县的观鸟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鸟类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活动虽已落幕,但留下的是难忘的回忆和宝贵的经验。两岸的观鸟人纷纷表示,将把在明溪的收获带回各自的生活,继续为保护鸟类、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力量。相信海峡两岸观鸟挑战赛将成为明溪县生态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生态保护的事业中来。(来源:北青网)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楚风烈——安徽楚文化文物精品展”在沪开幕

  • 镜观世界丨舌尖上的中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中医院急诊西北角的药膳坊门前,同样“火热”。现在,“中医药+餐饮”在很多地方越来越火,药膳面包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也带动了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知识和养生理念。
2025-06-12 09:37
中毒、缺氧、病原体侵袭……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会诱发生命应激反应。
2025-06-11 09:27
传统人工智能研究聚焦于物体识别准确率,却鲜少探讨模型是否真正“理解”物体含义。
2025-06-11 09:26
为满足小农户的粮食干燥需求,该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制出智能化可移动牵引式烘干机。
2025-06-11 09:2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建设绿电直连项目。
2025-06-11 09: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