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处处可读 时时可读 人人可读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处处可读 时时可读 人人可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06-04 08:35

  本报记者 李荣坤

  “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视频中,来自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的徐楚懿和他的母亲丁艳深情朗读现代诗人王家新创作的《在山的那边》。今年,宁波图书馆创新打造“天一夜读”短视频阅读品牌,面向全社会招募“夜读者”,以日更频率推送朗读视频,让个体化阅读成为一种群体化共享。目前已推送视频140余支,全网传播量超350万次,“转赞评”等线上互动近4万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已连续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开展”到“深化”,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促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新认为,深化全民阅读就要构建覆盖全社会全民阅读的推广服务体系,营造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条件和社会氛围。

  近年来,国家图书馆积极拓展远程数字阅读服务,充分利用官方网站、手机门户、移动应用程序等平台,开展线上特色阅读活动,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随时随地阅读。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副院长樊桦说:“国家图书馆打造了集精品数字资源推介与数字阅读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新平台,推出‘网络书香·阅见美好’小程序,不断提升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的服务效能,小程序用户数已达164.68万余人,关联图书馆2200余家。”

  宁波图书馆馆长徐益波表示,公共图书馆要把服务好全民阅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宁波图书馆积极推动智慧化建设,以数字阅读为抓手,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全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化图书馆,推出小程序办证、社保卡办证和二维码借书等,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让书香服务触手可及。

  甘肃省图书馆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积极创新阅读推广模式,持续推动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该馆馆长肖学智介绍:“去年,我们举办‘周末名家讲坛’、专题展览等线上线下各类读者活动513场,620余万读者参与,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丰富多彩的阅读品牌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家图书馆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展览、讲座、培训、艺术欣赏等社会教育活动,培育了文津图书奖、四季童读、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文献共享借阅等阅读推广品牌。”樊桦说。

  近日,在北京市顺义区图书馆内,老师带领小读者一起开启传统经典故事《曹冲称象》的阅读之旅。这是顺义区图书馆今年全新推出的“‘阅古悦今’中国传统文化”系列阅读活动之一。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10余场活动。顺义区图书馆副馆长王哲说:“今年,以区总馆为龙头,以25家镇街分馆和535家社区村图书室、益民书屋为平台,我们开展了周末亲子故事会、潮白讲坛·百姓课堂、公益讲座等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顺义区图书馆为读者推出免押金办证、文献续借服务等多项文化惠民举措。读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免押金办理读者证,持读者证可在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免押金借阅各类文献。”王哲介绍,该图书馆还推出全市公共图书馆范围内的通还图书、就地外借服务。

  宁波图书馆打造了以“天一讲堂”“天一展览”“天一约书”等为主的阅读推广品牌矩阵。丁艳说,在孩子的影响下,她也成为“天一讲堂”的“铁粉”。一年多来,活动不仅对青少年有引导和启迪作用,还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扩大了视野。目前,阅读已经成为她的日常,让她更加平和、快乐。在她的影响下,很多朋友也来到图书馆,一起享受阅读。

  为满足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国家图书馆秉承“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不断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文化关怀,进一步深化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工作,构建信息无障碍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类似服务也普遍深入基层,如甘肃省图书馆重视服务特殊读者,推出助盲服务工作,还设立了老年人阅读专用座席,让老年读者享受便捷舒适的阅读服务。

  李国新表示,在专业化服务推动全民阅读方面,我国公共图书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大幅度提高有效持证读者比例、馆藏资源利用率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引领社会公众开展阅读活动。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