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无惧风雨 纵“马”草原——2024科尔沁马拉松侧记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无惧风雨 纵“马”草原——2024科尔沁马拉松侧记

来源:通达融媒2024-05-28 08:25

  5月26日,8点30分,发令枪响,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科马”开跑!

无惧风雨 纵“马”草原——2024科尔沁马拉松侧记

  随着一声令下,近万名选手从市民广场出发,共赴这场2024科尔沁马拉松之约。

  跑道上,选手们如同浪潮般奔涌而过,冲出起跑线,向着远方的终点进发,冲刺在前的专业选手,挑战自我的年长跑友,自强不息的残疾人跑团……一个个身影奋力向前,纵情奔赴在实现目标的征程上。赛道旁,市民们欢呼雀跃,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给予了选手们强力支持和无限热情。

无惧风雨 纵“马”草原——2024科尔沁马拉松侧记

  比赛中下起的绵绵细雨,也丝毫没有减少选手们的激情,突破自我的奋力狂奔、坚持不懈的全力以赴,充分诠释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马拉松运动精神。“我参加了十公里健康跑,今天虽然下雨,但是气氛非常浓烈,感谢组委会给我们搭建了这个美好的平台。”来自科左后旗的参赛选手包长江说。“我觉得马拉松它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关乎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积极面对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稳步向前,感谢这次科尔沁马拉松,让我能够在赛道上展现自我。”同来参赛的选手于建新说。

无惧风雨 纵“马”草原——2024科尔沁马拉松侧记

  赛场上选手们你追我赶,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的参赛选手陈柏发夺得了男子马拉松冠军,他说:“今天在科尔沁马拉松获得了冠军,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本次比赛设置了来回折返跑的赛道,我感到非常满意,并且几乎在两公里左右就能喝到一次水,补给非常到位,今天的赛道天气我也很喜欢,特别凉快,大概在14到15摄氏度,后半程飘着小雨,对于长距离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是一个跑马的好天气。”提及比赛过程,他难掩兴奋:“到最后的时候也感到有点疲惫,但是最后一公里时观众很多,非常热情,让我心里又兴奋了起来,冲到终点的时候特别开心。”

无惧风雨 纵“马”草原——2024科尔沁马拉松侧记

  一路美景相伴,一路心旷神怡。比赛期间纵观赛道,不仅干净整洁,沿途也遍布怡人风景,本次科尔沁马拉松让选手们穿越城市的繁华,感受自然的宁静,充分领略到通辽的天辽地阔、风光秀美,向选手们展现了我市欣欣向荣的精神风貌。

无惧风雨 纵“马”草原——2024科尔沁马拉松侧记

  “我是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心情非常激动,比赛途中下起了雨,我也在努力跟自己的身体不适对抗,最后取得了冠军,感到非常开心。跑马过程中我欣赏了科尔沁风景,感觉很美,尤其是整个后程的赛段风景特别漂亮、独特,让人心情非常愉悦。”本次女子马拉松冠军、来自湖北武汉的参赛选手伍玲高兴地说。

无惧风雨 纵“马”草原——2024科尔沁马拉松侧记

  在这场激情奔跑盛会的背后,还有一群人无怨无悔地付出和坚守,本次赛事坚持以“以选手为中心”的宗旨,在医疗保障和人员保障方面都做了全方位准备,为“科马”保驾护航。本次赛事设置1个医疗指挥中心,赛道沿线还配置了医务人员77人、医护跑者33人,医疗志愿者300人,各起终点和赛道医疗站共15个,AED50台,确定定点收治医院4家、救护车辆13辆,由现场统一指挥,并招募了近1000名赛事志愿者,为赛事提供服务保障。“今天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选派了50名具有救护员资质的大学生及志愿者,大家提前熟悉比赛行进线路,接受集中培训,在各自点位开展医疗救助志愿服务活动,顶着风雨圆满完成了工作。”红十字救护员王琦说。

无惧风雨 纵“马”草原——2024科尔沁马拉松侧记

  一场马拉松,体现了通辽市体育的精彩律动,更展示了通辽市城市魅力和精神风貌,赛事搭台,体育与城市脉搏共振、融合互通,激发出通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作者:何艾琳 摄像 张启民 石晓博

  来源:通达融媒

  编辑:马洪霞

  一审:沙仁图雅

  二审:张剑锋

  终审:阿力玛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主席在阿斯塔纳的精彩瞬间

  •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6月16日,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细胞》发表论文,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丁果说:“这为稳定的生殖分工奠定了基础,促成了蚂蚁从独居物种演化成社会性群体物种。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