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与传统碰撞 年轻人接力民俗传承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创新与传统碰撞 年轻人接力民俗传承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2-27 10:29

  中新社福州2月26日电 题:创新与传统碰撞 年轻人接力民俗传承

  作者 叶秋云

  今年新春佳节里,福州长乐游神、潮汕英歌舞、青海社火等许多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在中国各地热闹上演,纷纷“火”出圈。其中引人关注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乐于参与,在创新与传统碰撞中接力民俗传承。

  中新社记者梳理发现,长乐游神“小太子”、青海“溜达猴”、南山英歌队“小时迁”……福建、广东、青海等多地皆有10岁以下儿童参与民俗活动表演,在网络上走红,带动更多游客走近、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2月23日晚,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举行的“送妈上宫”活动现场,3岁多的蔡昱程(右一)轻车熟路敲打着乐器,在表演莆仙十音八乐的演奏人员中十分显眼。高亚成摄

  “咚咚,咚咚咚咚……”2月23日晚,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举行的“送妈上宫”活动现场,年仅3岁多的蔡昱程轻车熟路敲打着乐器,在表演“莆仙十音八乐”的演奏人员中十分显眼。其演奏非遗技艺的视频已迅速在社交平台走红,网友们直呼“小神童”。现在,慕名到湄洲岛看演出的游客络绎不绝。

  无独有偶,2023年,在青海社火表演现场,当时3岁多的李启勋扮演的小“美猴王”因独特走姿在网络上走红,被网友亲切称为“溜达猴”。今年春节期间,不少游客前往青海观看表演。有人说,是因为去年的“溜达猴”让全网再次看到了青海社火。

  莆田民俗专家张元昌认为,近年来传统民俗活动备受关注,不乏自身魅力元素,而可爱、有“梗”的娃娃参与其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在侨乡长乐,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成立神将社,以此来弘扬和传承传统游神民俗文化。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在研究传统游神民俗活动时发现,长乐出现了“80后”出钱、“90后”管理、“00后”出力的现象。

  2月19日上午,一场传统游神民俗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福村举行,吸引海内外游客围观。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希望将喜欢传统民俗文化的年轻人召集在一起,跟随着老一辈的步伐,将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下去。”“90后”青年林雅婷是长乐区潭头镇厚福村兴龙社负责人,原本是厚福仁里行鼓手的她两年前发起成立了兴龙社。

  正月初十举行的厚福村传统游神民俗活动中,少年神勇、意气风发的“张世子”“张二世子”等神将凭借“高颜值”火“出圈”,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观看。“00后”林滨是新版神将形象的设计者之一,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很意外神将走红,但是也很开心,能把长乐的传统民俗文化传播出去。

  游神队伍中,挺神将的人大多为“00后”。在张元昌看来,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追逐民俗活动的热情,原因有四:一是回归传统,寻找归属感;二是体验生活,丰富人生经历;三是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四是享受快乐,放松身心。

  “很多人不了解,都认为传统民俗活动是‘搞迷信’,其实不然。”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林国平认为,每一场民俗活动都有丰富的寓意,是民众凝聚力的表现,也是乡愁的体现;民俗活动的背后,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美好的愿望及忠孝文化等。

  2月23日晚,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的元宵游灯活动中,小朋友参与表演。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网络上,有人赞成传统文化“出圈”,但也有网友质疑“是否违背传统”。那么,传统文化“破圈”应如何守住底线呢?

  “有一些民俗活动在传承的过程中确实‘变味儿’了。”林国平指出,传统民俗活动千百年流传下来,已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会做出一些适当调整,就是所谓的创新,但创新的目的是和当下时代相适应、迎合年轻人的审美,不是一下变成了不认识的东西。总而言之,创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下,随着传统民俗的复兴,各地文旅部门也纷纷加入到推广的行列中。张元昌乐见于此,他表示,民俗文化的传承不仅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更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注入活力和生命力。(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 年味儿渐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