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1人。
这一消息,让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中学的师生们十分激动——新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冰,是学校88届校友。

朱冰院士的毕业证书和成绩单
198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
就此开始科研之路
朱冰在昌化中学度过了初中和高中六年的学习时光,198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进浙江大学,进入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习,1995年获中国水稻研究所遗传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后在瑞士弗雷德里克·米歇尔研究所和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朱冰回母校昌化中学参加80周年校庆活动
2006年,朱冰选择回到祖国,历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14年调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研究组长,2017年起担任副所长,2025年1月起兼任表观遗传调控与干预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还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朱冰长期致力于表观遗传学前沿研究,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突破。他的研究深刻揭示了表观遗传信息在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建立、维持与调控机制,为理解生命本质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其课题组研究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累计在 Science、Nature 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朱冰校友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重要荣誉,并入选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他还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应邀担任 Science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编委。
老师们眼中的他:骨子里有股探索的劲头
回忆起朱冰,朱冰高中时期的生物老师方丽月依旧印象深刻,“他天资聪颖,好学不倦,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
至今,方老师还清晰地记得朱冰第一次走进生物标本陈列室时的情景。面对琳琅满目的标本,他的眼中充满了好奇与兴奋,不断地提问,展现出对生命科学浓厚的探索热情。在做自测血型实验时,他毫不犹豫地刺破手指采血,认真制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最终一丝不苟地完成实验报告。

方丽月和朱冰的合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老师感慨地说。朱冰在课堂上总是全神贯注,心中早已备好了疑问与思考,常常刚一下课就追着老师请教。方老师至今难忘,她在讲解“遗传与变异”时,曾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将DNA比作无法穿过核孔的“大胖子”,而将mRNA和tRNA比作传递遗传信息的“小个子”。朱冰后来告诉她,正是这个巧妙的比喻让他茅塞顿开,至今记忆犹新。
在2021年学校八十周年校庆之际,朱冰还专程前来探望方老师,将那份沉甸甸的“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奖杯与他主译的学术著作《表观遗传学》一书作为珍贵的纪念赠予恩师。翻开书的扉页,上面真挚地写道:“方老师:感谢你在我心里种下了生命科学的兴趣。学生朱冰敬上。”

朱冰赠予方老师的书
张家祥曾是朱冰的初中数学老师,听到朱冰当选院士的消息,欣慰和骄傲之情涌上心头。
虽然时隔多年,张老师依然能回想起他在昌化中学读书时的模样。“那时的朱冰坐在教室里,总是很安静,但眼睛里有种特别专注的光。他解题时有种不服输的韧劲,遇到难题从不轻易放弃。他的草稿纸总是写得清清楚楚,一步是一步,那种踏实和严谨,现在想来,正是做科研最需要的品质。”

张家祥(中)与85届初中校友合影,朱冰(左一)
“我们期待朱冰院士在科学的道路上再接再厉,续写辉煌!更希望昌中的莘莘学子能以他为榜样,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国家的繁荣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昌化中学的老师们说道,接下来,学校还将在校园里打造一面院士墙,用来激励所有师生。(朱张津 李旭青)
图片由学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