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原标题:绍兴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绘就“稽山鉴水”新画卷
近日,绍兴鉴湖国家湿地公园里,水光潋滟处,成对的鸳鸯嬉戏玩耍。这片曾被富营养化困扰的水域,如今焕然一新,成为146种鸟类的乐园。日前,《浙江绍兴鉴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5—2035年)》公布,在延续“生态优先”的基础上,绍兴计划通过系统保护、智慧管理、文旅融合等举措,将这片469.77公顷的湿地打造成长三角湿地保护的示范窗口。
20年来,绍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稽山鉴水”生态基底与千年治水文明积淀,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绘好“美丽篇”。“我们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绍兴特色的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现代化发展新格局。”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齐方良介绍,绍兴已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连续三年夺得“大禹鼎”金鼎,获得“无废城市”清源杯,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由2013年的55.17分升至2024年的88.56分。
产业涅槃,让绍兴实现从“染缸、酒缸、酱缸”的老“三缸”到“芯片、药片、刀片电池”的新“三片”的华丽转身,在绿色与智能的坐标上重塑竞争力。走进柯桥区马鞍街道印染产业集聚区,不闻曾经的“染料味”,只听见智能化生产线的精密运转声。绍兴以“腾笼换鸟”助推印染化工绿色聚链强链,累计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2万余家,关停退出印染企业47家,印染产业集聚度从65%升至80%。
同时,绍兴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率先探索“亩产论英雄”“产业链精准招商”机制。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大平台入选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亩均税收十年间翻了一番多。越城区建成低空经济配套产业园,招引低空经济产业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266亿元。
在滨海新区,豪宇生态科技的生物炭生产线将农作物秸秆等转化为绿色资源;凤登环保的废物协同处置技术填补工业元素高值化利用的空白。新旧动能转换间,万元GDP用水量十年下降54.6%,勾勒出一条陡峭的绿色发展曲线。
河城共生,千年运河焕发时代新韵。浙东运河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超92万人次。越城区聚焦“生态筑基、文化铸魂、产业赋能”三位一体,推动千年水道从生态治理到价值转化的跃升,探索形成一套运河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统一的河城共生共荣模式。
绍兴积极打通生态价值转化通道,变“生态高颜值”为“经济高价值”。上虞依托水库确权、产业布局、融资创新等措施,挖掘优质水资源、岸线资源,让水资产不断“生金”。诸暨通过“室内数字化养殖”“清水养殖”等生态养殖技术革新,探索出一条珍珠产业“绿水产珠、珠链生金、金泽惠民”的生态经济转化路径。嵊州以贵门乡22.56万亩林地为试点区域,探索“森林碳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特色发展路径,有效打通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通道。新昌立足高山生态和民族聚居共融的文化资源,打造形成“茶产业+民族游”双轮驱动的共富模式。
制度创新,是绿色变革背后的硬核支撑。绍兴制订了《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绍兴市水资源保护条例》等11部地方条例。在排污权交易领域,绍兴构建起覆盖全要素的交易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倒逼企业减排增效。同时,创新打造“浙里蓝天”“无废城市”“治水大脑”等数字化治理平台,用“数字算力”破解环境治理难题,探索出一条具有绍兴特色的智慧环保之路。
绍兴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更是发展资本。在城市竞逐绿色发展的赛道上,这座把生态基因刻进骨子里的江南水乡,正绘就“稽山鉴水”新画卷,走出一条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记者苗丽娜 孙良 通讯员 沈慧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