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动画是无烟工厂,要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浙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洋溢着浓郁的经济脉息”“中国一直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8月15日下午,由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党委宣传部、西兴街道党工委联合主办的“滨滨有理”理论宣讲训练营宣讲展示在杭州滨江举行。来自全区的13名青年宣讲员代表把训练营期间课堂所学、基层调研所见,结合自身经历用开放麦、情景剧、互动对话等形式宣讲,讲出了理论的深度、厚度与温度。
科技与绿色碰撞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现场,来自来自“滨青开讲吧”宣讲团的许冰以亚运场馆的智慧能源系统、滨江“光伏+储能”产业布局,和他的“明星搭档”—— “Go2”机器狗一起宣讲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城市绿色升级。“就像‘Go2’的每一个关节都藏着算法,滨江的绿色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精准驱动”。“以前觉得‘双碳’是个挺抽象的概念,今天机器狗不仅秀了科技,更让‘绿色逆袭’这个词有了画面感,我对我们‘国际滨’的科技实力有了全新认知。”西兴街道的宣讲员胡启恒感叹不已。
而宣讲员马晓庆则将自己在中南卡通调研时的所思所感结合“第一视点”栏目的相关文章进行深度创作,以《浙江动漫20年进化史》为题,娓娓道来总书记对浙江动画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视、对动漫产业的推动,以及浙江把经济融入人文、人文浸润经济的实践。“这个宣讲蛮好,讲得很生动,很多内容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总书记当年对动漫就这么重视,亲自指导。我们的小姑娘还真没少做功课,不容易。”来自滨江区“长者慈讲堂”的宣讲员赞赏道。
“我悟了!5分钟在物联网产业社区可以……”宣讲员姚趣用生动的案例给大家展示了文化+产业、文化+社团、文化+非遗的场景,诠释了自己对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理解,就像科技社区既有芯片的精度,更有文化的厚度。
无论是《绿境共生的三产生态文明》《欢迎来到碳基生命的世界》还是《千年烟火遇“新质”,我在长河老街的带货日记》等,13名青年宣讲员都紧紧围绕“生态文明”“文化思想”“新质生产力”主题,以“思想+故事”,结合热点,将理论的“书面语”化作宣讲的“家常话”,把“小切口”放大成时代注脚。
来自西兴街道的何仕嘉在观摩了宣讲后说:“今天的宣讲让我很受启发,宣讲员能够迅速的将调研的内容、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作品中,比如前天才集中观看了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今天就把案例运用到宣讲作品中,敏感度超高,而且他们讲得几乎都是身边事,以后我也要多留心、多总结,把身边事变成宣讲的好素材,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变化。”
为期三天的训练营既有“理论+案例”的深度,也有“方法+技巧”的提升。宣讲员在短时间内完成从素材采集到宣讲稿的创作、打磨再到展示的闭环训练。浦沿街道宣讲员冯轶君作为宣讲展示人员,她觉得此次集训让她受益匪浅:“这是一次把抽象理论变成可讲可传的实操课。三天的集训既是能力的锻造,也是思路的碰撞。通过这次活动,我懂得了我们不仅要把理论讲进群众心里,更要把群众的生活带回理论里。”“以前总担心理论太‘硬’,现在知道要用‘软故事’包装。”来自浦沿街道的宣讲员丁翠莹分享道。
“宣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奔赴。”主办单位负责人指出,本次训练营既是一次理论学习的“充电”,也是一次把理论讲给青年的实践创新——宣讲要贴近青年、贴近生活、能听会说、能感动人心。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滨滨有理”理论宣讲品牌能够进一步彰显了其活力和影响力,为滨江区的理论传播与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活动最后,滨江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嘉欢为施雯、许冰两位宣讲员授予2025年度“滨青开讲吧”优秀宣讲员荣誉证书。
滨江区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二级调研员顾朝清、西兴街道党工委委员顾杭为12名宣讲员颁发“滨滨有理 Talk之星”荣誉证书。
下一步,滨江区将继续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这条主线,整合优质宣讲人才与资源,持续创塑“滨青开讲吧”“长者慈讲堂”特色理论宣讲品牌,同时积极探索打造“数字人宣讲团”等新兴品牌,力求在 “宣” 字上突出特色、在“讲”字上做深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