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矿坑变美妆、龟棚成粮仓……60余家主流媒体摄影记者聚焦湖州“两山”蝶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矿坑变美妆、龟棚成粮仓……60余家主流媒体摄影记者聚焦湖州“两山”蝶变

来源:潮新闻2025-07-10 13:38

湖州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项飞 摄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7月7日至8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两山”理念20周年采访活动及新闻摄影研讨会在湖州吴兴区举行。

  万亩良田、美妆小镇、智能车间……中央及省市区60多位记者先后走进湖州吴兴区埭溪镇、东林镇,用影像语言展现湖州的生态活力、创新动力与人文魅力,共同讲述“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湖州故事。

  从矿山到美妆王国:

  一个乡镇的产业重生记

  从“粉尘弥漫”到“花香四溢”,这是埭溪镇产业转型的生动写照。

  本世纪初,埭溪尚未发展规模工业,30座矿山和28套机组曾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矿业虽富了村民,却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为了子孙后代和长远发展,当时的党委政府下决心关停矿山,再难也要推进。”一位当地干部回忆道。

  正是这一决定,成就了如今的埭溪。通过矿山综合治理,曾经的矿区成了招商引资的强力磁场。埭溪镇成功打通“两山”转化通道,逐步打造出一座美妆小镇。

潮新闻记者 包一圣 摄

  作为国货美妆龙头企业的珀莱雅,就把生产基地设在了美妆小镇。

  为何是这里?珀莱雅创始人、董事长侯军呈曾表示,他发现埭溪镇山清水秀,百姓之间也很和睦,不管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非常适合建立一个化妆品的生产基地。

潮新闻记者 包一圣 摄

  媒体记者们走进珀莱雅位于湖州的先进级智能工厂。这里,智能装备精确控制生产过程、质检系统有效提升产品合格率、码垛机器人为员工“解放双手”。

  “以一组码垛机器人为例,可完成4个装箱工人每天共6000次的搬箱及搬运动作。”智能工厂相关负责人说,高效、智能的自动化设备为企业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产能。

  近年来,珀莱雅坚定不移推进企业智能化与绿色低碳转型,拿下了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从研发、生产到前端销售,我们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所以‘1加1自然就大于2’了。”珀莱雅先进级智能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珀莱雅自扎根美妆小镇以来,一路高歌猛进。据公开数据,珀莱雅2024年营收达到107.78亿元,成为首个跨入百亿俱乐部的国货美妆上市公司。

潮新闻记者 包一圣 摄

  同样被美妆小镇生态魅力吸引来的,还有湖州御梵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

  花香型浓烈、木质香调清新,小羊皮包装的香水精致典雅……御梵科技展厅里,多种香型、对标不同消费人群的上百种香氛创意陈列,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

  “御梵科技主攻香氛产品研发、制造,美妆小镇的水完全符合我们制造香水的标准。尤其客户来到企业,看到我们的生产流程和当地环境就更加放心了。”御梵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拥有护肤、香水双配置设备,设计配置了24条现代化生产线,年产量可达1.5亿件,产品销往美国、英国、中东、东南亚等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

  眼下,美妆小镇历经10年发展,已成为全国三大化妆品产业集聚中心之一,汇聚超300家化妆品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在这里,检测研发中心、美妆学院、美妆博物馆、科技孵化园等高端配套不断完善。

潮新闻记者 包一圣 摄

  夏日的国际美妆时尚博览中心,丰富的体验活动不时上演,人气满满。

  埭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教师化身美妆导师,边为体验者化妆边讲解上妆技巧,引起层层围观。不远处,一场沉浸式汉服走秀体验,造浓古典优雅氛围。现场,还有博览中心与当地美妆企业联合举办的敏感肌专场护肤培训,将科学护肤的知识点拉满。

  这个约1万平方米的时尚空间,地处阳山时尚谷,缀于美妆小镇的绿水青山间,集化妆品相关收藏、研究、教育、服务、展览、销售等功能于一体,成为美妆文化对外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与美丽经济的发展特色相结合,正是近些年美妆小镇发展文旅产业的创新尝试。这里相继办起了浙江诗词大会、美好生活节、香氛艺术节、中医药与芳香美容产业发展国际会议等精彩活动,并围绕美妆主题,从迎客集散、产业汇聚、美妆中枢、生态美谷4个角度出发,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视角、沉浸式、体验化的文旅参观路线,实现年游客数量突破30万人次。

  向绿、向美,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2024年,美妆小镇总产值较上年增长27%,达109.18亿元,成为湖州区域特色经济的一匹“黑马”。今年,美妆小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上半年预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超47亿元,同比增长10%;美妆企业出口额同比增长104.8%。

  龟鳖棚变秀美田园:

  土地整治带来的金色丰收

  从重污染的“龟鳖之乡”到绿意盈盈的“秀美田园”,这些年,东林镇实现蝶变。

潮新闻记者 汪驰超 摄

  东林镇曾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龟鳖养殖基地。在顶峰时期,东林龟鳖养殖户超1870户,龟鳖年养殖量超3500万只,年销售收入近7亿元。龟鳖养殖业一度是东林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繁荣背后,却是危机四伏。随着温室养殖龟鳖业的发展和壮大,养殖污水无度排放。以农户为单位的传统养殖方式,更造成土地空间资源的无序切割。

  发现这一隐忧,当地政府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启动龟鳖产业整治,三年时间内拆除了全部2600余个龟鳖棚。

  整治并非一拆了之。2018年底开始,东林镇逐步优化乡村空间格局,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入选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浙江省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单位。

潮新闻记者 汪驰超 摄

  盛夏时节,媒体记者们踏入吴兴区东林镇万亩良田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区,“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壮美景象扑面而来。

  这一示范区横跨吴兴区东林镇保国村等6个村庄,总面积11620亩。“在打造‘万亩方’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推行‘多田套合’。”东林镇党委书记沈明亮介绍,“多田套合”就是给田地穿上层层“保护衣”,最外层是普通耕地,往里依次是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最核心地段是粮食生产功能区。

  这份秀美扬名在外,更渗透东林百姓的生活日常。正值暑假,走进东林镇东华村,村党群服务中心里热热闹闹。书屋里,村里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认真辅导学生们做功课;亲子小屋内,养育照护活动温馨进行。一场非遗柳编研学活动更是人气爆棚,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专注地将柳条穿梭交织,感受东林柳编的魅力。

潮新闻记者 汪驰超 摄

  转个弯,东华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一出越剧《碧玉簪》(选段)婉转悠扬,引得来此纳凉的老人们不时跟着哼唱。工作人员还端来清甜的西瓜,招呼大家吃一些,好防暑降温。“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嘞!”74岁的东华村村民莘祥云笑着说。

  东华村是东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第一个试点村,这些年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新型乡村社区。目前,村庄新建的1096套多层公寓房,已全部完成分房。

  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塑了东林镇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空间载体。新凤鸣集团湖州基地、零跑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纷纷落地。

  新凤鸣集团湖州基地下辖中石、中跃、中磊、中禾贸易四家子公司,主要从事功能性纤维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潮新闻记者 汪驰超 摄

  记者们走进基地的生产车间,目睹智能络筒、自动包装、智能质检等先进装备协同作业,高效精准地完成一道道工序。

  “依托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凤平台’,我们实现了化纤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和对工厂规划、生产、运营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新凤鸣集团湖州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2024年实现产值244.9亿元。

  一幕幕现场故事,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基层创新实践所带来的变化,更引人对未来充满美好想象。

  记者 汪驰超 包一圣 通讯员 倪晶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速度与未来!世界高铁大会看中国列车如何“领跑”

  • 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