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嘉兴大学日前举办了首期“虹源论‘见’”跨学科学术沙龙,聚焦“跨学科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范式。
跨学科研究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学科交叉能催生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创新思维。跨学科研究是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举措,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助力建立更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当前,人工智能正逐步推动学术研究范式发生变革:研究基础从“假设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形成“数据燃料”与“算法引擎”协同驱动的知识生产模式;研究方式从“人人协作”升级为“人机协同”,学者与AI系统优势互补提升科研效能;研究维度突破学科壁垒,通过智能技术促进多学科知识图谱的深度融合。
以跨学科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学科交叉的思维碰撞中,六位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经济学院、数据科学学院等不同领域的教师分享了创新性研究成果。
“虹源论‘见’”跨学科学术沙龙是嘉兴大学精心打造的学术交流品牌项目。“虹源”取自学校虹源湖,寓意有三:一是谐音“红源”,学校位于革命红船起航地南湖之畔,始终不忘初心,牢记红色之源;二是“虹”有桥拱之意,既与湖上桥拱形近,代表从红源走向复兴的桥梁,也有链接之意,代表多学科交叉;三是有气势如虹之意,“虹”乃聚天地精华之气而作,虹源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摇篮。“见”就是见识、见解、见地。
据介绍,“虹源论‘见’”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搭建起不同领域教师深度交流互动的桥梁,以此激发创新思维,催生新的学术增长点,为学校科研创新生态、跨学科人才培养持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通讯员 周清 冯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