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跨越·龙湾四十年丨文化盛宴滋味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跨越·龙湾四十年丨文化盛宴滋味长

来源:温州市龙湾区委宣传部2024-12-26 19:19

  文化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灵魂与精髓,它赋予城市独特的身份和特色,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

  建区40年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一缕缕浓郁乡愁古韵留香,一曲曲文化之歌悠扬动人,一道道文化风景靓丽夺目。在“诗”和“远方”的融合发展中,一股灵动向上、积极昂扬的力量,逐渐升腾。

跨越·龙湾四十年丨文化盛宴滋味长

龙湾区图书馆。温州市龙湾区委宣传部供图

  传统文化:“烟火”依旧

  一条老街铭故事,半城烟火焕新生。2024年国庆假期,“中国禧街”寺前街焕新开街,前来龙湾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或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漫步,领略老街的时代风貌,或在河岸欣赏宋制婚礼,或在街区感受古风歌舞的魅力……青砖灰瓦、古宅老巷间,古韵依旧,“烟火”正浓。

  寺前街,因寺得名、因河而兴,已有800余年历史,是当地百姓置办“庆生、入泮、弱冠、登仕、冠婚、置业、寿庆、善终”等人生八喜庆贺之物的主要场所。它曾是“三十六行俱全”名噪一时的繁华商业街,也是龙湾千年文化底蕴的见证者、承载者。它的焕新开街,令无数龙湾人感到兴奋不已。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基石,其传承与精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自建区以来,龙湾区加强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不仅有效保护了永昌堡、国安寺塔、“张智王鱼”“永强八盘八”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非遗文化,“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杨梅之乡”“和合文化园”等特色文化品牌叫响全国,还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表现形式。

  龙湾域内曾留存有大量旧时永嘉场的“高门大院”。立足自身人文资源,龙湾区不断探索古建老宅保护修缮、活化利用新路径。如实施温州市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异地迁移工程,对辖区20幢民居及30余个门台进行了迁移保护。还创新性打造“古宅新生”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古宅保护利用开发,入选“浙里文物”揭榜挂帅试点项目。

  文旅产业:“繁花”绽放

  建区40年,也是龙湾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40年。从探索尝试到繁荣发展,龙湾文化产业一路走来,创造了高速增长的奇迹。

  “郑家园”是龙湾区传承200多年的酒坊老字号,主打产品是一款名为麦麦酒(又称妈妈酒)的老酒。近年来,“郑家园”探索“园区+基地+品牌连锁点”扩散化经营模式,先后打造永昌堡郑家园麦麦酒首店、郑家园酒坊、钟秀园麦麦酒非遗体验馆、郑家园文化餐厅等文化产业,实现从“卖产品”向“卖文化”跨越。

  “郑家园”的跨越发展并非个案,如今,文化产业正成为拉动龙湾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15年,龙湾区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龙湾区“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举措。此后,龙湾区围绕文化强区建设目标,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并因地制宜开发产地新零售体验场景、创意手工制作产品,打造了龙湾中心区文化创意集聚带、源大创业园等一批文化创意聚集型、企业观光体验型工业旅游示范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同时,龙湾还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全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中国杨梅之乡”,龙湾区围绕“杨梅”这张“金名片”,先后举办了六届状元王鱼杨梅节活动,实现“杨梅”和“王鱼”两大美食品牌的强强联合,促进龙湾美食文化、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的再升级。

  2023年5月26日,第五届龙湾状元王鱼杨梅节开幕。温州市龙湾区委宣传部供图

  进入“十四五”,龙湾以“山海古堡•未来之城”为主基调,建设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创意、文化影视作品、文化用品制造业等文化产业,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亿元,年均增长10%”。

  “文化+”文章:“盛景”夺目

  2024年3月23日,在温州奥体中心举行的“爱奇迹2024华语音乐盛典”上,从福建赶来的歌迷小胡激动地迎接他的“三厨狂喜”时刻。看完演唱会后,他和朋友在龙湾畅玩了几天。

  2024年3月23日,“爱奇迹2024华语音乐盛典”在温州奥体中心举行。温州市龙湾区委宣传部供图

  眼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了观看一场心仪的演出而专程前往一个城市,这种“追星”式的文旅消费模式为演艺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近年来,龙湾区抢抓“演艺经济”风口,探索“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放大温州奥体中心亚运场馆的聚合效应,联动温州高新文化广场等馆群,举办演唱会、歌舞话剧、交响乐、综艺演出等大型演艺活动,创新打造“浙南时尚演艺中心”,打响“演艺+文旅”品牌。

  演艺市场产生的强大“磁力”,也带火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消费。2023年11月举行的两场演唱会累计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周边酒店入住率达100%,周边万达广场销售额较平日增长近130%。2023年以来截至2024年11月,龙湾区共举办大型演艺活动11场次,吸引观众超34.52万人次。

  龙湾区还通过“文化+”的多元融合策略,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推进“文旅消费提振工程”,打造了“文化+非遗”“文化+工业”“文化+农业”“文化+体育”等“文化+”新业态和新场景,不仅提升了区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路繁花一路歌。从过去到现在,文化一直是龙湾最鲜明的印记之一。龙湾,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正以文化为引领,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逐梦新征程,奔跑向未来。(胡炎桢 朱建波)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

  • 喜迎“三月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长期以来,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随着AI技术的突破,气象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提高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水平。2023年,《科学》杂志将“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评为世界科学十大进展,同年我国主导的AI大模型在精细化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这些里程碑既展现了大气科学与AI融合的潜力,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防灾减灾创造了新机遇。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快,公众的期待与担忧越是急剧上升。如何平衡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如何缩小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成为今年论坛上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
2025-03-27 05:1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亮明身份”,不再“真假难辨”?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养老领域,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居家生活,因此智能养老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5-03-27 05:10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