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走千里“南宋理学路”(四)鹅湖之会:千古一辩 和齐同光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重走千里“南宋理学路”(四)鹅湖之会:千古一辩 和齐同光

来源:武义发布2024-09-22 08:23

  南宋乾淳年间,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南宋理学家们在浙闽赣间穿梭往来、论学问道,隐约闪现出一条连贯千里的“南宋理学之路”。淳熙二年(1175)春夏之交,吕祖谦入闽访朱熹,过三衢,游五夫里,合编理学巨著《近思录》,主持“鹅湖之会”......

  这条理学路,赋予山峦水色新的生命,熠熠生光,弥久不衰,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笔丰富可观的遗产。

  这趟载入中国思想史的风雨行程,有《入闽录》为记。800多年后,我们读吕祖谦《入闽录》,重走这条“南宋理学之路”。追寻先贤踪迹,探访浙学渊源,体察理学体系构建中浙学的贡献。

  鹅湖山何其有幸,迎来了从福建迤逦而来的吕祖谦。

  800多年前,在吕祖谦的穿针引线下,强调“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的朱熹与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陆九渊兄弟,在此吟诗唱和、相与激辩,展开了一场震古烁今的学术辩论。 因为“鹅湖之会”,这里成为理学圣地,流芳千古。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今天,当我们沿着吕祖谦的足迹,翻越武夷山分水岭重访铅山鹅湖书院,诵读这些刻在建筑或石碑上的文字,依稀可以触摸这场千古之辩绽放的思想火花,感受到“四先生之在间,如祥麟威凤”的圣贤气象。

  故事要从南宋淳熙二年(1175)初夏说起。

  浙东大儒吕祖谦与朱熹同游五夫里,编成《近思录》后,起程返乡。朱熹依依不舍,一路相送,来到江西信州鹅湖寺。出发之前,吕祖谦欲调和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的理论分岐,遂写信送往金溪槐堂,邀请陆氏兄弟前来相会。

  彼时,湖湘学派、事功学派、闽学、婺学、心学,如群星璀璨,各放异彩。朱熹与陆九渊作为当时大儒,全国知名学者,为“一时之瑜亮”。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在认识论方面,他强调“格物致知”,“格物”即探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知识,他在教育上主张博学穷知、联系实际,做到“有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辟其实”。 陆九渊则认为“心即理”,“致知”可以“不假外求”,只要明本心就可以了,主张致力于“求诸本心”。

  理学和心学观点迥异,各有千秋。是时候攒一个局,搞一场纯粹的思想集会,来一次灵魂的碰撞了。但在这种学术观点针锋相对的焦点时刻,要站出来调和兼容双方的观点,需要非凡的名望、学识与勇气。

  吕祖谦像

  吕祖谦肩负起了这个历史使命。

  吕祖谦出身名门,家族世代簪缨。他之为学,既得“中原文献之传”,又拜林之奇、汪应辰、胡宪为师,博采诸家、皆收并蓄,是浙东学术思想界的“执牛耳者”。他之为人,心平气静、持平公允,容他人所不能容之论,忍他人所不能忍之说,学术风格“不主一家一师”,广揽博取集诸家之长,团结了一大批来自四方不同学派的学人。他与朱熹和陆九渊都交往甚密,关系颇为融洽。

  为什么把辩论地点选在鹅湖寺?这也体现了吕祖谦的大智慧。儒家推崇“中庸之道”,既然是一场公正和平的“高手过招”,地点选择自然也要不偏不倚。吕祖谦选择了福建建阳和江西抚州的中间地带,可以说是悄悄给两个争强好胜的人都留足了面子。大家都不在主场作战,或许也更有利于学术上“会归于一”。

  因此,接到吕祖谦的信后,陆九渊兄弟十分高兴,欣然携弟子泛舟东行。而吕祖谦与陆氏兄弟的“私聊”,也在学术界“大群”激起千层浪。抚州知州赵景明、信州知州詹仪之以及江西、浙江等地学者纷纷前来,一时“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循着先贤的足迹,我们来到鹅湖书院。走过“斯文宗主”牌坊,踏石阶入讲堂,千古雄辩之声穿越历史在耳畔回响。

  鹅湖书院

  六月三日,春未尽,夏初临。鹅湖山风光旖旎,鹅湖寺热闹非凡。

  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的陆九渊兄弟先出二诗,先声夺人。诗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诗中不仅张扬其“心学”,而且讥讽朱熹的治学之道是“支离事业”

  彼时,46岁的朱熹高举理学大旗,早在东南名声日隆。陆九渊如此夹枪带棒、含沙射影,朱熹颇为“不怿”。 但他还是压住心中的火气,慢条斯理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教人之法,应先致知而后存心。理生万物,心具众理。万理已具,并非万理已知,欲知理、得理,必先格物穷理。”

  双方各执己见,唇枪舌剑,高潮迭起,“始听莹于胸次,卒纷缴于谈端”。

  朱熹像

  朱熹说,你俩认为万事只说一个“心”,只要“心”明白,就什么都明白顿悟、万事大吉,这难道不是佛家禅宗的学说吗?心学方法过于简陋,偶有所想就以为顿悟得道,延误了做真学问。陆九渊反唇相讥,你理学方法太支离繁琐,钻进书堆而被一些枝节问题所缠,丢了根本。如果说成圣必须先博览群书,那么尧舜之前,有何书可读?

  “火药味”渐浓,辩论多次处于不欢而散的边缘。此时,吕祖谦成了这场盛会的“定海神针”。他凭着自己的广博学识、学术声望和人格魅力,自始至终都充当着双方的“裁判员”和“调解人”。

  吕祖谦并没有表态站队,而是平心静气,“甚有虚心相听之意”,不时从中斡旋、开解、沟通,希望朱、陆二人摈弃己见,虚心相受。对双方的争议,吕祖谦给出了公正的评价:“元晦(朱熹)英迈刚明,而工夫就实入细,殊未可量。子静(陆九渊)亦坚实有力,但欠开阔。” 两位先贤都认为不失公允。

  清人全祖望说:“小东莱之学,平心易气,不欲逞口舌以与诸公角,大约在陶铸同类以渐化其偏,宰相之量也。”正是吕祖谦善于倾听、敢于明辨、宽宏皆容的雅量与气度,促成了鹅湖之会的落地。

  世人常以胜负论英雄。其实,鹅湖之会不是非此即彼的“角斗场”。

  “鹅湖之会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术尝试,是一场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汇。吕祖谦全力促成这次盛会,是要调和理学与心学,从这两种针锋相对的哲学思想中获取具有普世人文价值的思想。”中国书院学会理事、鹅湖书院分管负责人叶正林说。

  鹅湖之会后,四位先贤境遇殊异,但吕祖谦“和而不同”的愿景,却在无声中岿然显现。

  朱熹在归途中,回味这次辩论,感觉很有意思,对陆氏兄弟的才思心生怜惜之情。过分水岭时,他观览山势水流,不禁触景生情,吟诗一首:“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顿悟也好,渐悟也罢,无非是道路不同,但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陆九渊感动于朱熹的坦诚与大度,也进行了内省与反思,从此力戒粗心浮气,更加刻苦读书。淳熙八年(1181),他携弟子到南康军拜访朱熹,携手同游落星湖。朱熹一语双关地询问陆九渊:“自有宇宙以来,已有此溪山,还有此佳客否?”陆九渊深受感动,答曰:“宇宙无穷,佳客无数,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彼此引为知己,坦诚相见,毫无芥蒂。

  观点虽异,主旨趋同;流派有别,而道归一。

  鹅湖之会,引发了此后千年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学术繁荣。宋明时期,朱子理学和二陆心学都先后发扬光大,交相辉映,名噪海内。吕祖谦也与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家的交流中汲取营养,提高、丰富了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深刻影响了“浙学”的发展。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吴光教授认为,“吕学”是浙学的重要源头之一。浙学诸子的思想倾向,“宗陆(王)而不悖于朱”,具有一种“和齐斟酌,折衷朱陆”的学术风格。各家各派在相互关系上并不是绝对排他、唯我独尊的,而是具有兼容并蓄、和齐同光的风格,从而体现了某种共同的文化精神——“浙学精神”。

  如今,鹅湖寺早已不见踪影,但从四贤祠到文宗书院,再到鹅湖书院,古圣相传、灵光不掩。鹅湖之会所开创的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启智润心的人文之光,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千古雄辩声尤在耳,先贤之风万古长青。

  对于鹅湖之会,吕祖谦不是参与辩论的主角,但他始终保持客观的立场,不党同伐异,不立场先行,温润而不失坚定,柔软而不失力量,彰显出君子坦荡荡的大儒风范。

  吕祖谦在学术上体现的这种兼收并蓄、宽宏包容的精神,以及明理躬行、经世致用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乾、淳以后,浙学的学脉、学理都发生深刻变革,追溯源头之一正是吕祖谦开创的“吕学”。

  从江西信州到八婺大地,吕祖谦自成一座高山,巍然屹立。

  记者:陶峰松 朱文灏

  视频:何华挺

  编辑:雷蓉蓉

  二审:项玲慧

  三审:吴景阳

  终审:朱跃军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全力备战神舟二十一号任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从在山东东营市召开的2025中日韩澳候鸟保护工作组会议上获悉: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白鹤、青头潜鸭、黑嘴鸥、中华凤头燕鸥、朱鹮等多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2025年同步监测越冬水鸟数量连创历史调查监测新高。我国连续6年开展“清风行动”,相关违法案件数量和违法犯罪人员数量明显下降,鸟类等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25-10-24 10:21
光明日报银川10月23日电 记者张文攀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多年来,宁夏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工作,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5-10-24 09:57
光明日报海口10月23日电 记者王晓樱、通讯员张阳日前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热带油茶研究团队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进行油茶种质资源收集时,发现油茶新物种——五指山油茶。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确认这次发现的油茶为独立物种。
2025-10-24 09:55
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彭海琳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流程中,“显影”是决定图案成败的核心一步。
2025-10-24 09:54
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24 09:52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机器人,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技术,从节能改造到绿色转型……当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新时代。其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利于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不断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2025-10-24 09:51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5-10-23 10:31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人数超15.79万人,环比增长6.3%。
2025-10-23 10:27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蒙皮超薄一体化集成射频传感器挂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曲面天线全3D打印技术向实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10-23 10:26
研究团队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冰在二维下独特的“织网式”结晶过程。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2025-10-23 10:24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21日,全国秋粮收获近八成。
2025-10-23 10:23
科研和产业像“两张皮”,中间缺了能把成果“送上门”的人。
2025-10-22 10:17
由美国斯坦福医学院、英国莫菲尔德眼科医院、德国波恩大学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款视网膜下无线微芯片,成功帮助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了视力。
2025-10-22 10:15
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位于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219室的杨振宁书屋日前正式开放,与其同步启用的杨振宁档案资料库专题网站也面向全球上线发布。
2025-10-22 10:09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让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望重新回归更简便的三联方案时代,为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2025-10-22 10:06
10月21日,在上海淀山湖畔举办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发布获奖名单。
2025-10-22 10:04
10月20日,记者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日前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发现了一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地质遗迹——金林陨石坑。
2025-10-21 09:49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Grace Hendricks和同事证明,一种mRNA版本的新冠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是标准mRNA疫苗的28倍。
2025-10-21 09:42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办“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研制总结暨未来科学规划研讨会。”
2025-10-21 09:39
单日就可最多烘干稻谷5000吨。
2025-10-21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