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培育“乡村工匠”共富乡村创新路径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浙江> 要闻 > 正文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培育“乡村工匠”共富乡村创新路径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5-12 21:57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构建“乡村出题,高校解题,真题实做,学生出彩”的“乡村工匠”培养路径,着力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助力浙江省“三支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发展的新路径,该校构建了“四双五融三题”村校共生机制,五大专业群师生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全方位聚焦乡村共富的重点领域,多维度赋能助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近三年,该校组建上百支师生服务团队,累计指导200余个村庄环境提升、415个基层小微型工程改(建)造、480个农村电商发展。学校连续2年获评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等(全国34所),案例入选2023年工信部典型案例、案例成果分别荣获教育部全国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等4项。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入选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获评全国“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先进单位”。

  以“乡村工匠”培养标准与要求,构筑村校协同育人共生机制,共同对人才培养改革、课程建设创新、教学质量评价、实习创业教育等等方面进行建设,实现校园与乡村、专业与产业、教师与乡贤、学生与村民、课程与农情“五元驱动”,横向推进校村资源互建共享,纵向落实村校机制互通共融。学校作为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专项办公室委员单位、与安吉中心共建“乡村振兴教学实践基地”等,与松阳县政府共建“茶产业电子商务学院”等,带领村民围绕致富增收核心诉求,给予新技术、新标准等方面的教学支持与实践指导,帮助农民孵化创业项目,带动地方农民高质量就业。

  以乡村振兴技能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中学程模块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设置乡村振兴校企合作特色课程、实训项目、岗位实习等,进行专业与企业需求、项目与乡村任务、课程与岗位目标等协同调整,实现了乡村任务驱动下的校企行联合专业模块重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价等路径促进复合型乡村振兴技术人才培养。该校助力系列乡村振兴创意活动,连续2年获得全国、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优秀组织奖。打造技能大师、企业工作室16个,培育行业产教融合型企业3家,建成由政、行、企、校组成的浙江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影响力最大的水利行业公共实训基地。成立萧山区域经济环境艺术产业学院,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打造专业群“双带头人”服务乡村振兴的聚力平台,实现人、事、物同频共振。学校按“支部建在专业,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的原则进行专业建设与管理,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省级样板支部”全覆盖,建成全国高校样板支部。建立健全服务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与措施。对参加乡村振兴服务的师生,在绩效评价、业绩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如教师职称评定中设置社会服务特聘岗、学生实施学时互认与学风互通等。师生团队被省委宣传部认定为省级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获评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重点支持高校等。成立乡村振兴顾问委员会,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教学专题资源库建设,建立年、季、月工作进展反馈与沟通机制,确保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落实落深。(通讯员刘益曦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春日添新绿

  • 辽宁朝阳:调查红山文化遗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首选项”。
2025-03-12 09:5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之下,找准产业发展需求的“钉子”,砸实科技成果转化的“锤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2025-03-12 09:58
代表委员之声——创新引领推动未来产业
2025-03-12 09:53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2025-03-11 09:0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11 04:55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体现的正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
2025-03-11 05:00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0 05:05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2025-03-10 05:2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3-10 05:05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