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南:蓄力做强“三大经济” 激活发展新引擎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云南> 要闻 > 正文

云南:蓄力做强“三大经济” 激活发展新引擎

来源:云南日报2024-01-02 17:20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市场强劲复苏、重点工业产业快速增长;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各类要素资源向园区聚集、园区重点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口岸通关稳步恢复、通关效率不断提升,口岸贸易量值稳步攀升……

  去年以来,云南省上下鼓足干劲,全力以赴拼经济,把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作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三大经济”正成为发展新引擎,交出亮眼成绩单。

  锚定“3815”目标一体推进“三大经济”

  战略精准是制胜的关键。当前,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全面振兴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口岸经济,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云南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找准比较优势,锚定发展着力点。这一产业发展决策,核心思路是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发展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做活“三大经济”,激活综合优势,推动全省产业增动力、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加快构建体现云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服务“三大经济”所需,云南省各级各部门用好政策工具箱,合力推动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延伸绿色能源、矿产资源、高原特色农业、文旅资源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印发《云南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推动旅游高质量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2023—2025年)》,持续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打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印发发展壮大口岸经济三年行动、《云南省口岸建设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年)》《云南省智慧口岸建设总体方案》,为全省口岸建设发展制定时间表,细化施工图;出台《推动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13条措施》,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举其所长,则事无不成。去年以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均实现增长,农业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新增新能源投产并网规模达1509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成为第二大电源;去年1至11月,全省共接待游客9.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1至10月,全省89个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9%、高于全省36.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32%、高于全省10.1个百分点,其中,7个省级重点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占全省开发区的22%、30%;1至10月,全省口岸贸易量值稳步攀升,口岸进出口货运量3674万吨,同比增长42.1%,进出口货值1833.2亿元,同比增长9.4%。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强调:要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和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实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兴产业集链成群,坚决打赢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委、省政府坚持一体推进“三大经济”,烟草、能源、有色、高原特色农业、旅游等传统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绿色铝硅、新能源电池、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速向园区集聚,现代物流和外向型产业将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

  强基固本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从绿色能源到高原特色农业,从生物资源到文旅康养,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就了云南,更是后发赶超、加快发展的最大本钱。

  盘活资源、深挖优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是云南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支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云南省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大力推进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着力提升资源经济绿色化、数字化、开放发展水平,资源之“势”逐渐转化为产业之“能”,有效助力全省经济发展。

  火电、新能源合计增发294亿千瓦时,有力补齐水电减发缺口,新增投产新能源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是2022年全年的10倍;硅光伏、绿色铝、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强势崛起,以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成为第四大支柱行业;“绿色云品”矩阵逐步形成,茶叶、花卉、坚果、咖啡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一大批“云系”“滇牌”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2023年,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全省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分别是2019年的130%、127%,旅游业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逐步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发挥园区经济发展主阵地、“强磁场”作用,云南省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推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着力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

  去年以来,全省89个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5%,发展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吸引制造业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越发显现,全省引入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超过80个。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向重点园区集聚。

  在昆明,安宁产业园区狠抓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化工、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初步成形,新能源电池产业集中度从不足1%提高至10%;在文山,砚山产业园区依托“链主”企业逐步延伸绿色铝产业链,绿色铝产业集中度达到88%,综合产值同比增长20%;在曲靖,工业产业园区在全市布局,以曲靖经开区和曲靖高新区为抓手,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强势崛起;在楚雄,禄丰产业园区硅光伏、绿色钛初具规模,硅光伏产业集中度接近70%。

  在河口、磨憨、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风生水起。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开放潜力,云南省重点打造3个沿边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昆明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支撑区,形成“三极引领、一芯支撑”的园区分工协作、错位承接、联动发展格局,沿边产业园成为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的有力抓手,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内外融合 服务构建开放新格局

  中老铁路动车穿山越岭,满载货物的车辆川流不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穿梭来往。地处中老铁路、昆曼公路关键节点的磨憨口岸,是我国通往老挝最大的国家级铁路口岸,也是通向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以及昆明市托管磨憨镇等多重机遇叠加,磨憨正依托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引培聚集国际商贸、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加速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曾经的边境小镇正在成长为现代化国际大口岸。

  当前,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口岸作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键节点,对于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尤为重要。

  云南省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积极推进通道平台大融合、贸易大提升、口岸经济大发展。全省已形成以昆明国际枢纽口岸为核心,以磨憨、河口、瑞丽重点枢纽口岸为龙头,以清水河、猴桥、天保、关累港物流节点口岸为支撑,其他普通口岸和边民通道协同发展的“1+3+4+N”口岸发展布局,口岸承载力、带动力、辐射力不断提升。

  随着综合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一条条黄金通道贯通东西,一趟趟国际班列驶向终点,以口岸为流量入口,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交汇叠加,区域发展新活力不断激发,口岸经济成为云南经济新增长点。

  为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破解跨境运输通道通而不畅等问题,云南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口岸经济,在全国率先开展智慧口岸建设,以磨憨、河口、瑞丽等口岸为试点,开展基础设施提升和智慧化改造,实现口岸运行状态可视、可管、可追溯,大大提升了运行通关效率。磨憨口岸平均日通关量增长至900辆次,磨憨口岸、河口口岸平均通关时间缩减超过一半,为全国智慧口岸建设贡献了云南方案。

  围绕壮大口岸经济,云南省加快口岸建设,将用3年时间在优化布局、基础设施、通关能力等方面发力,做强口岸产业,加快打造面向老泰马新、面向越南、面向缅甸3个方向的口岸群和航空口岸群,努力形成“口岸+通道+城镇+产业+物流”协同联动发展格局。

  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号角吹响,全省上下将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形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不断积蓄“三大经济”新动能,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记者段晓瑞 段毅)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熊猫搬新“家” 我国再添一座大熊猫基地

  • 第138届广交会闭幕 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创新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2025-11-05 04: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