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伊犁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剑 通讯员 别尔米提·吐尔汗江
9月24日至28日,“百里画廊唐布拉·天山诗会”在尼勒克县举行。这场由伊犁州文联,尼勒克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文学盛会,会聚了《中国作家》杂志原主编、评论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委程绍武,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扬子江诗刊》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弦,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原主编龚学敏等20余位作家。他们与山河对话,与时代共振,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文学厚礼。

秋日的唐布拉呈现出一年中最绚烂的色彩。孟克特古道的雪峰、云杉与雪域温泉,湿地古杨,为作家们提供了丰沛的创作素材。“伊犁是新疆的一颗明珠,尼勒克更是明珠上的钻石。”评论家、湖州学院硕士生导师何英在采风后由衷赞叹,尼勒克的独特魅力,让她深感大美伊犁“名不虚传”。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新疆,来到尼勒克,当我在飞机上俯瞰这片大地时,白雪把群山点亮,群山环抱民居的场景就是我要去写的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作家、吉林《作家》杂志编辑谭广超在采风时感慨。他在孟克特古道的采风过程中已迫不及待地用画笔记录下眼前的震撼,谭广超说:“这些毡房、牛羊、雪山等都是我要捕获的意象,我要用更多的语言来诠释它们。”
这片土地的厚重,远不止于自然的馈赠。奴拉赛铜矿遗址、乔尔玛烈士纪念馆、尼勒克县黑蜂科技馆、三文鱼养殖基地等则让作家们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深沉,触摸到了它蓬勃的生命力。

在乔尔玛烈士纪念馆,奔腾的诗歌情绪沉淀为深沉的静默。瞻仰着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而献出生命的英灵,那份无畏、坚守与奉献,深深撞击着每一位文学工作者的心灵。“今天看到这伟大的历史成就,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洗礼,作为作家,我理应把烈士们的奉献精神传承下去,同时以此作为宝贵的文学创作资源,让读者们通过作品深入认识新疆、了解新疆。”程绍武动情地表示。
山水与历史的积淀,最终在“百里画廊唐布拉·天山诗会暨新时代西部诗歌创作研讨会”上激荡出思想的火花。9月27日,嘉宾们围绕新疆诗歌创作、西部文学发展及AI对写作的冲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言语交锋,灵感流淌,直至夜幕降临才在意犹未尽中结束研讨。
程绍武指出,新疆资源富集,是文学创作的宝藏之地,作家要有“长期主义精神”,既要“向内挖”深耕创作,又要“往外走”加强推广,让新疆文学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声音。龚学敏则从时代语境切入,提出西部诗歌创作需直面技术冲击下的价值定位问题,应坚守“认识世界的高度和情怀”,关注当下、关注生活,在时代变局中锚定文学的价值坐标。作家、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则从文学载体演变的角度,提出“文学独特性”的坚守命题。

伊犁是文学富矿,其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质与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极具独特性与辨识度,为创作提供了丰厚土壤。与会作家共同表示,要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在坚守原创与人文情怀的同时,直面AI带来的挑战,让西部文学扎根时代土壤、彰显地域特色,实现创作与传播的双重突破。这不仅是一场研讨,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宣告西部文学将以更自信、更从容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这一特殊节点,伊犁州文联联合尼勒克县精心举办‘百里画廊唐布拉·天山诗会’,旨在以文艺之笔向自治区成立70周年深情致敬。”伊犁州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兴程表示,“‘天山诗会’已成功举办6届,邀请了国内众多知名作家深入伊犁采风创作,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在国内文学界引发广泛反响。”
如今,“天山诗会”品牌已在全国诗歌界树立起鲜明标识,获得广泛认同与肯定。2025年,伊犁州党委更将“天山诗会”列入文化润疆重点工作予以推动,不仅为“天山诗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伊犁文学创作进一步走向全国搭建了重要桥梁。
诗会终有期,诗意永流传。与会作家们带走的不仅是手机里满屏的风景,行囊中酝酿的诗稿,更有一份被天山风雪淬炼过、被唐布拉草原滋养过的精神印记。以天山为卷,以诗意为笔,此次秋日诗会已然在每个人的心田和西部文学的沃土上,种下了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