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民日报看新疆(整版) | 新丝路上的“甜蜜纽带”(边城见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人民日报看新疆(整版) | 新丝路上的“甜蜜纽带”(边城见闻)

来源:人民日报2025-09-16 16:00

  张骞当年开辟的大通道上,“哈密瓜节”与乌兹别克斯坦“甜瓜节”遥相呼应——

  新丝路上的“甜蜜纽带”(边城见闻)

  本报记者 宦 翔 韩立群 胡仁巴 屈 佩

  “哈密”这一地名,与特色甜瓜连在一起,源于康熙。据说当年康熙在宴席上品尝到产自今新疆哈密市的“加格达甜瓜”,惊异于其香甜清脆、可口怡人——“加格达”意为“凝重厚实、生机无限”,遂赐名“哈密瓜”,使其声名远播。

  哈密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西域门户”之称。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哈密就是重要一站。他所开辟的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也沉淀下跨越千年的共通味觉记忆,不经意间让“哈密”成为一种甜蜜瓜果的代名词。

  如今在哈密,一年一度的“哈密瓜节”已成为甜蜜盛宴。《请你尝块哈密瓜》不仅是“哈密瓜节”主题曲,在哈密市也广为流传。巧的是,由此往西,在古丝绸之路重要的东西方文化交汇地——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有一个热闹的“甜瓜节”。“哈密瓜节”和“甜瓜节”遥相呼应,正成为民心相通、产业互联的“甜蜜纽带”。

  千年瓜乡——

  “红心脆”曾作为尼克松访华招待用果

  夏日哈密,花园乡的瓜田里十分繁忙。哈密佳祥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员工穿梭其间,抢收、分拣、打包,一箱箱新鲜哈密瓜即将踏上旅程。“我们今年已经出口1880吨哈密瓜,日出口量最高达80多吨。”合作社负责人刘瑞祥介绍,合作社种植的7729.9亩“煌佳贡蜜”“金色年华”等品种,每亩能产一级瓜2.5吨,深受市场青睐。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俗语道出哈密瓜果香甜的地理气候密码。哈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白天强烈的光合作用让瓜体充分积聚养分,夜晚低温环境能有效抑制糖分消耗。自东汉在哈密设立屯城起,“瓜果之乡”的美誉便代代相传。纪晓岚当年从新疆归来,盛赞“西域之果”“瓜莫胜于哈密”。

  哈密瓜的栽培与流通,与古丝绸之路密不可分。“张骞出使西域,不仅促进汉朝与西域的官方联系,更让民间交流日益频繁。”哈密市伊州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王林说,沿着古丝绸之路,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等物产向东移植,哈密甜瓜的种植技术也随之传入土质、气候相近的敦煌,进而走向中原。

  今日,哈密瓜成为带动哈密经济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支柱产业,与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密不可分。中国工程院院士、瓜类育种专家吴明珠,是新疆甜瓜品质改良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她在新疆培育的第一个新品种“红心脆”,曾见证中美外交的重要时刻。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方得知其听说过哈密瓜,专门选择“红心脆”作为招待用果。

  对外交流合作,也是推动哈密瓜育种技术持续进步的重要因素。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兵是吴明珠院士的学生,长期致力于哈密瓜育种技术研究与推广。他说,“我们和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国家互相引进甜瓜种质资源,推动中外甜瓜遗传改良和品种更新换代,提升新品种对产业贡献度。”张永兵介绍,中亚国家也在引种试种中方培育的“金龙”“金凤凰”等厚皮甜瓜品种。

  甜蜜盛会——

  哈密旅游“看得见、玩得美、带得走”

  不久前,在第十九届“哈密瓜节”上,270个跨越古今的哈密瓜品种集中亮相,既有承载历史记忆的贡品“加格达”,也有凝聚科技力量的“七彩脆蜜”。展位前人头攒动,热门品种更是一瓜难求。

  “30多年来,我们把哈密瓜从单一农产品,打造成了承载地域文化、产业活力与国际视野的IP。”哈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华介绍,始于1993年的“哈密瓜节”,已成为哈密最热闹的“甜蜜节日”,不仅是老百姓的庆典,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产业的博览会,“我们希望让更多人领略哈密的风光,品味哈密的甜蜜,让哈密旅游看得见、玩得美、带得走。”

  文化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在阿勒屯古街,“丝路秘境·瓜乡奇遇”增强现实实景剧本游,成为本届“哈密瓜节”的“创新名片”。轻点手机进入“蜜宝剧游”,化身丝路行者穿行古街巷陌,在解谜互动中触摸哈密厚重的历史。夜幕降临,游客在篝火周围载歌载舞,非遗文创与特色产品在欢声笑语中自然流转。

  中外交流,让哈密古城更具文化魅力。今年7月,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如约而至。哈密作为分会场,迎来了塔吉克斯坦罗拉国家功勋歌舞团。在哈密文化馆的首演《绚丽多姿》中,华服舞者用极具感染力的舞蹈,展现塔吉克斯坦的民族风韵,现场掌声不断。“哈密观众的热情让我们感受到艺术无国界。”歌舞团团长、首席编舞伊斯马图洛·法伊祖洛耶夫说。

  哈密还让国际艺术家走进基层。舞者们在阿勒屯古街开展互动快闪,分赴各区县,与当地民众在胡杨林畔、古城墙下载歌载舞。“我们把国际艺术表演引入核心景区与县域,实现‘文化展示’与‘旅游体验’的有机结合。”哈密市文体广旅局公共文化和非遗艺术科副科长庄静说。哈密文旅融合的“甜蜜效应”持续释放。今年上半年,哈密累计接待游客985.34万人次,同比增长16.46%;游客花费累计63.79亿元,同比增长23.22%。

  相知相亲——

  以瓜为媒深化民心相通

  “这里的瓜果,和我家乡的一样甘甜。”今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丝路新闻网”副主编阿萨贝克·博博约诺夫,与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10个国家的媒体记者来到哈密,围绕智慧农业、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联合采访。伊州区花园乡卡日塔里村的百亩瓜园,有270多个品种的哈密瓜。博博约诺夫走进田间,仔细询问种植技术与销售情况,品尝哈密瓜,并用镜头记录下“甜蜜景象”。

  甜瓜在中亚地区不仅是甜美的瓜果,更是丰收、好客和民族自豪的象征。“自古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就以盛产甜瓜而闻名。在中世纪,甜瓜成熟时,农民邀请所有的长辈、邻居、亲戚前来品尝,还会送给他们甜瓜过冬。”乌兹别克斯坦旅游门户网站这样介绍“甜瓜节”。

  如今,甜瓜更是被乌兹别克斯坦视为国家瑰宝。每年8月,希瓦古城都会举办甜瓜节,古城街道化作甜瓜展示橱窗,比拼谁的甜瓜最大最甜,游客参与甜瓜果肉雕刻比赛;街道上民歌悠扬、手工艺集市上热闹非凡。

  博博约诺夫说,哈密与乌兹别克斯坦都在丝路沿线,历史文化与经济交流渊源十分深厚,乌兹别克斯坦的“甜瓜节”和哈密的“哈密瓜节”,完全可以成为双方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联合活动、互派代表团,分享甜瓜种植、加工、销售经验,加强农业科技、商贸等领域合作。借助这两个节日深化文化交流,乌中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

  “中国的‘哈密瓜节’和中亚国家的‘甜瓜节’都围绕甜蜜的果实,庆祝丰收、分享喜悦,这是中国和周边国家人文相亲的生动体现。”王林认为,历史上,商贸往来与文化交融,让相似的物产与风俗在中国和中亚国家都扎下了根。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带动下,共同的节庆文化,成为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民心相通的“甜蜜纽带”。

  “以甜瓜节庆活动为纽带,中国与中亚国家可多维度深化人文交往。”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学者王润泽认为,双方可以深化学术交流,互派农业专家与历史学者,实地考察瓜果种植技艺,共同追溯物种传播的历史脉络,还可以联合举办丝路甜瓜展销会与美食文化节,打造“甜瓜之旅”跨境旅游线路,增强民众参与感与获得感。

  从哈密的瓜田长廊到希瓦的古城街巷,相似的丰收喜悦,共同的节庆文化,映照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深厚渊源。以瓜为媒,以节会友,这份跨越千年的甜蜜约定,将在“一带一路”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塔吉克斯坦ASAL传媒总编辑阿努谢尔冯·拉苏洛夫参与采写)

  ■链接·新疆哈密

  哈密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新疆门户”“新疆缩影”之称。

  作为世界规模较大、地质形态成熟且唯一发现人类居住遗址的雅丹地貌群落,哈密翼龙—雅丹大海道景区被誉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哈密木卡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哈密通过举办哈密瓜节、大海道拉力赛等活动,打造“中国甜蜜之都”“特种旅游目的地”等品牌。

  哈密市与蒙古国接壤,境内的老爷庙口岸常年开放,是中蒙边境贸易的重要公路口岸。近年来,哈密市持续推动口岸转型升级,国门区保税仓库已正式投入运行,通关过货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该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68.9万吨,同比增长226.5%,出入境人员3.5万人次,同比增长218.2%,为深化与蒙古国务实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进博会场整装待发 静待开幕

  • 故宫新展揭秘“地下”紫禁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10月30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得知同事张洪章即将到“太空”出差的好消息,科研人员纷纷送上祝福:“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完成任务。
2025-10-31 10:02
据新一期《天体物理学快报》报道,LIGO-Virgo-KAGRA国际合作组织宣布,他们在去年10月和11月探测到两起极为特殊的、由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分别命名为GW241011和GW241110。
2025-10-31 09:59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从重点区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3.5%,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
2025-10-31 09:57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