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疆相册⑩丨通向世界屋脊的天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新疆相册⑩丨通向世界屋脊的天路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2025-07-31 16:40

新疆相册⑩丨通向世界屋脊的天路

1957年10月6日,一批试线的“解放”牌汽车,通过1179公里的新藏公路,到达了西藏阿里噶大克。新疆日报记者赵琦摄 图片由新疆图片库提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梁伟

  新疆日报记者赵琦的镜头,凝固了1957年10月6日那个意义非凡的历史瞬间。

  这一天,昆仑山脉亘古的沉寂第一次被激昂的汽车鸣笛刺破。一辆彩车,引领着崭新的“解放”牌车队,碾过1179公里冰封达坂,驶入西藏阿里噶大克。满载新疆哈密瓜、苹果、石榴的车队驶入高原,清甜的果香第一次弥漫在海拔5000米的稀薄空气中,藏族老人颤抖着双手,献上一条条洁白的哈达。

  新藏公路,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以钢铁般的意志,凿穿了“生命禁区”的千年冰封。

  这是一条用信念与牺牲铺就的神奇天路。

  追溯它的起点,是1950年2月6日中央军委下达的《关于进军西藏的命令》。同年5月1日,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组建;8月1日,先遣连135人在连长李狄三率领下誓师于田,挺进高原。这支队伍历经45天艰苦行军,途中牺牲68人,最终将五星红旗插上阿里高原。为保障大部队进藏,南疆军区动员大批民工与机械支援筑路。然而,面对高寒缺氧、悬崖峭壁的绝境,即使“打秃了上万根钢钎”,公路的延伸依旧步履维艰。

  历史的转折在1955年6月到来。交通部正式批准修建新藏公路,西安第五工程局精锐尽出。次年3月12日,近6000名建设者挺进昆仑腹地。《新疆日报》1957年11月的报道称:建设队伍中,“有在公路上奋战二十余载的老工程师、老工人;有从东北转战西北、百炼成钢的指战员;有曾‘拨倒荆江浪’‘劈开五指山’的建设健儿;有满腔热血的青年学子;也有初涉工程的本地民族青年。正是这些祖国的优秀儿女,组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大军。”

新疆相册⑩丨通向世界屋脊的天路

  这是在新藏公路上一座结构比较复杂的桥梁。它是在1957年国庆节前夕落成的,因此命名为“国庆桥”。新疆日报记者 赵琦摄 图片由新疆图片库提供

  昆仑山记得。“昆仑山是铜山,要开辟一条铜路;是铁山,要开辟一条铁路;是冰山,要开辟一条冰路。风再大,雪再寒,坚决打通昆仑山!”赵琦镜头下的“国庆桥”,正是这一信念的结晶。在修筑这座为迎接1957年国庆而命名的桥梁时,哈拉哈斯河水汹涌上涨,装满泥土的麻袋刚一入水即被冲走。危急关头,青年突击队员黄连昌等人毅然脱下棉衣,跳入齐胸深的刺骨激流……建设者们踏过560余公里无人荒原,翻越9座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山,跨越4条奔腾大河,以血肉之躯和超凡勇气,终于将天路铺上“世界屋脊”。

  昆仑山记得。新疆与西藏阿里之间,曾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仅有驼队踏出的雪径蜿蜒,一趟跋涉需月余之久。历经19个月艰苦卓绝的奋战,这条横跨昆仑、矗立高原的世界最高公路横空出世。在赵琦的“新疆相册”中,一张“解放”车穿行于险峻山间的照片格外醒目,他欣喜地记录下:“多少年来只有骆驼走过的高山,现在汽车也能通过了!”公路的贯通瞬间激活了沉睡的高原,新疆的物资五日即可抵藏,阿里的名贵药材直下昆仑,曾经骡马月余的苦旅,缩短至短短五天。《新疆日报》盛赞这条“抬着汽车探出来”的天路,让阿里“同北京的距离大大缩短”。

  天路既通,山河巨变。

  2025年6月1日,昆仑山脉深处传来新时代的强劲脉动。一号、二号、三号隧道胜利贯通,三条钢铁巨龙取代了九曲盘山的险途。翻越达坂的惊心动魄成为历史,叶城至阿里的千里之遥,车程锐减,“一日还”的梦想照进现实。在“天路”零公里起点叶城,新的传奇正在续写。这座“零公里”之城,依托G219交通大动脉,正崛起为矿业重镇——百万吨级铅锌矿厂、30万吨石英石项目沿路星罗棋布,西藏的锂矿石在此冶炼,新疆的硼镁在此加工,一条横跨昆仑、连接新藏的现代产业“哈达”正在织就。

新疆相册⑩丨通向世界屋脊的天路

叶城是G219(新藏公路)北段一个标志性的起点。资料图 

 70年沧桑巨变,新藏公路早已超越地图上219国道的冰冷编号。它是先辈们以钢钎与热血在冰峰绝壁镌刻的忠诚誓言,是南疆石榴红与藏北酥油香交融的芬芳诗篇,更是新时代车轮飞驰、承载着共同繁

  荣梦想的康庄大道。

  从1957到2025,这条天路,始终连接着历史与未来,见证着奋斗与荣光。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物里的抗战记忆】枪身斑驳将星陨:左权将军的铮铮铁骨

  • 习主席的话官兵们记住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