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镜观·非遗丨天籁出加依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袁晴]

镜观·非遗丨天籁出加依

来源:新华网2024-11-06 09:47

24小时热图
  • 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云南昆明开幕

  •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辽宁沈阳开幕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闪耀智博会

  • “2025中国节”活动在日本东京开幕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

  努尔东·司马义(左二)和村民在院子里演奏(10月30日摄)。

  深秋,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天气微凉。穿过一座巨大的老人弹奏乐器的雕像,便走进了加依村,清脆的铃铛声和村中喇叭放出的乐曲声不绝于耳。

  阳光洒进一个周围栽满桑树的小院,院中葡萄架下,光影斑驳。65岁的努尔东·司马义在家中忙碌,带着家人和徒弟手工制作传统乐器。

  加依村乐器制作历史悠久,被誉为“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走在加依村,随处可见与乐器有关的壁画和装饰物。村内设有乐器展示中心,迎接各地宾朋。村民在农忙之余,约三五好友相聚,合奏一曲,或慷慨激越,或婉转低回,大家翩跹起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2008年,新和县“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全村有120多人从事乐器加工制作,涉及乐器品类50多种,年均销售量超2万件。

  天籁出加依。天籁,源自努尔东等民间匠人手里的一件件乐器。“乐器弹奏音乐是传递情绪的”,努尔东说,“跳舞时,总少不了伴奏。”努尔东出生乐器制作世家,师承其父,从事乐器制作40多年。因技艺高超和家学渊源,他于2008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带过的徒弟遍布阿克苏、和田、喀什等地。

  在努尔东看来,乐器制作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对优美声音的追求。历经多年磨练,努尔东熟悉挑选木材、拼接组装、刻花装饰、调漆上色、装弦定音等乐器制作的各个环节。桑木,这种新疆常见的木材,因其具有较好声学性能,成为努尔东等民间乐器制作人常用的材料。随着时代发展,努尔东的库房里还有购自其他省份和国外的木材,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父辈们常用的羊肠琴弦,如今也被尼龙线等材质替代;在数控设备等智能工具助力下,乐器上的花纹也更加复杂多样。

  “歌舞之乡”新疆的传统乐器品种繁多。努尔东制作的产品以都塔尔、弹布尔等拨弦乐器和萨塔尔等弓拉弦鸣乐器为主,在民间节日、婚嫁喜庆等场合较为常见。都塔尔浑厚悠扬,弹布尔音域宽广、音色清脆,萨塔尔音色明亮……在努尔东看来,能否成功赋予乐器本身应有的声音特质,取决于制作人的技艺。 “严”字当头,是努尔东带徒授艺的首要原则。“一个琴轴,花一个星期便能熟练制作,但想要合格,我认为至少要一年。”

  工作之余,努尔东选择将自己交给音乐。“弹奏能让大脑放松,心情好了,生活才能快乐。”他的笑容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执着,“有外地游客买了都塔尔,学会后,特意发视频给我看。”努尔东说。

  借助电商平台,加依村制作的乐器跨越山海,传到国内外更远的地方。乐器奏响,来自加依的天籁之音带给更多人快乐与美好,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和人群的桥梁。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在努尔东·司马义等村民的伴奏下,人们踏着节拍欢快起舞(10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努尔东·司马义在家中弹奏都塔尔(10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努尔东·司马义(中)和儿子艾合买提·努尔东(左)、徒弟一起演奏乐曲(10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努尔东·司马义(右)和合作了20多年的好友一起安装琴弦,妻子(中)在一旁与两人聊天(10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努尔东·司马义等村民的伴奏下,人们踏着节拍欢快起舞(10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努尔东·司马义在家中制作都塔尔的琴箱(10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努尔东·司马义在家中粘接都塔尔的琴箱面板(10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努尔东·司马义在家中给一把都塔尔刷漆,他养的小猫陪在身边(10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努尔东·司马义在家中摆放即将安装琴弦的乐器弹布尔(10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努尔东·司马义在门前小院内制作热瓦普(10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梦琪 摄

  在位于加依村的家中,努尔东·司马义养的小猫在乐器旁休憩(10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梦琪 摄

  努尔东·司马义(右)和儿子艾合买提·努尔东在家中擦拭祖辈制作的乐器(10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梦琪 摄

  努尔东·司马义在家中制作都塔尔的琴箱框架(10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努尔东·司马义拿着琴弦走出房间(10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邻县的民间艺人(中)和朋友来到努尔东·司马义家中选购乐器,他们就弹布尔的声音进行交流(10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努尔东·司马义(右二)与几位村民一起在加依村的小院内演奏曲目(10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努尔东·司马义在家中用自己手工制作的都塔尔弹奏喜欢的乐曲(10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努尔东·司马义一手拿着弹布尔,一手拿着工具,走在小院内(10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努尔东·司马义在家中用都塔尔弹奏喜欢的乐曲(10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在加依村的一处小院,努尔东·司马义(右一)和几位村民弹奏乐曲,人们踏着节拍欢快起舞(10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努尔东·司马义等村民的伴奏下,人们踏着节拍欢快起舞(10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