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千年河谷涌新潮——解码“丝路枢纽”伊宁的文化自信样本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千年河谷涌新潮——解码“丝路枢纽”伊宁的文化自信样本

来源:新华网2024-09-26 09:35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5日电 题:千年河谷涌新潮——解码“丝路枢纽”伊宁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记者李自良、潘莹、关俏俏

  西天山北麓,丰沛河水浇灌广袤草原、锦绣河川,织出一片繁茂绿洲,镶嵌于苍茫大漠间,造就伊犁河谷“塞上江南”的美名。伊宁正位于伊犁河谷盆地中央,物产富集,四通八达。古往今来,多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百川汇流,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

  伊犁河水,穿城而过,奔腾不息,见证伊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中赓续文脉,在推进文化自信的道路上不断奋进、焕发夺目光彩。

  涵养文化认同

  白墙红门,飞檐低垂,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廊道,步入伊宁市汉家公主纪念馆。驻足在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蜡像前,重温她们不远万里自中原往西域和亲的历史。

  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最先抵达伊犁河谷的乌孙,促成中央王朝与乌孙结盟。此后,细君、解忧两位汉家公主远嫁到此,不仅将中原的典章制度、礼仪文化等带到新疆,最终促成乌孙成为中央政权管辖的属部。

  温润的伊犁河谷,载起千年文脉。自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以来,伊犁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从此,这片土地的命运始终与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西迁……历史风云激荡,伊犁历史上各民族对祖国的强烈认同,共同开发和守卫边疆的爱国热忱,如涓涓细流不断融入人们心底,为增进文化认同提供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刻隽永、饱含启迪。

  坐落于伊宁的六星街社区,以六角形街巷而得名,生活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回族等10多个民族的居民。街巷深处,一家家院落相依相连,人们和谐共融、守望相助。

  这是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拍摄的六星街景区(5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锡伯族居民刘连志和俄罗斯族居民尼古拉都生活在这条街上,两家人互助互爱,关系越走越近。3年前,尼古拉在家门口开了家烘焙店,从店铺布局、装修到电线布线,刘连志忙前忙后帮忙布置,直到小店顺利开业。提起这件事,尼古拉常感慨:“我们从小一块儿长大,邻里之间关系都很好,就像一家人!”每到春节、古尔邦节等节日,两家人还会相互祝福,一起品尝美食、唱歌跳舞,共享欢乐时光。

  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是伊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日常写照。逢年过节,社区里百家宴一摆,百家成一家,各族居民欢聚一堂,分享美食,欣赏自编自演的歌舞,其乐融融。

  在伊宁市六星街,游客身着民族服饰体验旅拍项目。新华社记者 丁磊摄

  2024年春节前夕,在伊犁河畔,首届伊犁河灯会与第38届中国·秦淮灯会同时点灯。赏花灯、看社火、赛龙舟……各民族人民共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感受其中丰厚的历史底蕴,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伊犁地方史研究专家赖洪波说,在伊宁,不同民族的群众,怀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多民族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交融发展,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增进相互了解,凝聚文化共识。

  推动文化创新

  置身伊宁,悠悠文韵可感可知。维吾尔族民歌、哈萨克族刺绣、俄罗斯族巴扬艺术、乌孜别克族婚俗、满族颁金节……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非遗瑰宝,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记忆。

  伊宁一直有着创新的基因,各民族文化艺术在相互借鉴、吸收中得以发展丰富,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中华文化的共有财富。

  “比如在维吾尔、蒙古、锡伯、哈萨克等民族刺绣中,既包含了当地历史地域、织绣工艺等特征,同时又与苏绣等其他地方刺绣针法互通有无,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新疆大学教授王敏说。

  既延续古老传统,又植入时代新意,伊宁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遗产在传承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索非燕·卡力是伊宁小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她将哈萨克族刺绣、维吾尔族艾德莱丝绸等元素,与时尚裁剪、创新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女性“下班系列”春秋装,扮靓当地不少爱美女性。“我从伊宁多元的文化中总能找到新的设计灵感,既有民族风又有时尚味,受到很多女性朋友欢迎。”她说。

  游客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打卡拍照(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凝固不动的古建筑,同样因植入新意焕发生机。在伊宁百年老街喀赞其,当地政府探索“政府主导+群众自筹+社会资本投资”的保护路径,对老房屋实施改造,提升完善街区功能和基础设施,培育了一批兼具民族文化与现代风格的新场景新业态,让老街区“活起来”“富起来”。

  目前,喀赞其已提升改造300多座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老建筑、2万多个极富地域特色的居民庭院,近2万人从事文旅产业。

  除了喀赞其,六星街、前进街、伊犁街、阿依墩街……一条条百年老街,无不以场景化、生活化的丰富业态,造就居旅共享的原生态人文景区与创新空间,吸引八方来客。

  午夜,伊宁六星街景区依然流光溢彩。香气扑鼻的美食、悦耳动听的音乐、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让游客流连忘返。创客何磊2008年来到伊宁旅游,便被这里的多元文化所吸引,此后他在六星街开了家文旅小院,通过打馕、骑马、制作冬不拉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体验项目,吸引不少游客。

  “伊宁市不断加大历史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文化创新发展注入生动活力,让更多人看到有形有感的历史,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伊宁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杨璐说。

  焕发开放气象

  这是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拍摄的伊犁河新一桥(5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湟渠静静流淌,伊犁河日夜奔腾。

  丰富的水系,造就了伊宁物阜民安、开放通达的城市气质。清乾隆时期,伊犁商贸发达,已成为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西域图志》记载,“乌孙故壤,始熙熙然成大都会矣”。

  在伊宁市以北的喀什河龙口,轰鸣的河水在闸口引导下流向远方,其前身为180多年前建造的湟渠。自那时起,这套发达的水利系统浇灌着万千良田,惠及四面商旅和周遭百姓,使伊宁成为当时丝绸之路北道上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

  自古水润之地,如今涌动新机遇。

  伊犁河谷毗邻中哈边境,从清代的商贸重镇,到“一带一路”向西开放门户,今天的伊宁,借助区位优势,对外进一步拓展同中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对内与周边省区共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西部大开发、新疆自贸试验区等发展新机遇,加速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产业经济、口岸经济转型。

  在伊宁市六星街,游客购买当地美食。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从实际出发抓好对外开放工作,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使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的嘱托,伊宁加快建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综合型国际贸易大通道,不断拓展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对外开放平台,新兴贸易业态不断丰富壮大。

  今年4月,伊宁机场国际航线正式开航,成为继乌鲁木齐、喀什之后,新疆第三个开通国际航线的对外开放航空口岸,为中国向西扩大对外开放开辟新通道。

  在江浙从事外贸电商行业20年的李浩,如今是伊宁市跨境电商产业园的负责人。现在,每天来找李浩咨询跨境电商业务的人络绎不绝。“这里做外贸很有优势。”他表示,园区正培养3000余名直播人才,为入驻园区的100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陪跑”服务,促进线上线下同步交易,既把新疆特色优势产品销往中亚国家,又让更多优质国外产品进得来。

  据伊宁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伊犁已与180个国家和地区产生贸易往来,贸易伙伴数量同比增长七成以上。

  大河潮涌,活力澎湃。璀璨多彩的伊宁赓续文化基因、凝聚创新力量、弘扬开放精神,正以更加自信昂扬的姿态书写现代化新篇章。

  这是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拍摄的伊宁市跨境电商产业园(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六星街,游客在中心广场打卡拍照(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这是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拍摄的六星街景区中心广场(5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这是5月12日拍摄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游客在锡伯车马店欣赏文艺表演(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小朋友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游玩(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这是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拍摄的喀什河龙口,其前身为180多年前建造的湟渠(5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丁磊 摄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民宿老板马依兰·赛来洪为游客倒茶(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游客坐着马车观光游览(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六星街,游客体验旅拍项目(7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山南萨热路跨江大桥建设进展顺利

  •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