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潘岳:多元一体在新疆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要闻 > 正文

潘岳:多元一体在新疆

来源:道中华2024-06-12 14:09

  6月12日,“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在喀什举办。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潘岳在论坛上致辞。以下致辞内容来源于中国网直播:

▲6月12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潘岳在“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致辞。民族画报社记者赵利摄

 

多 元 一 体 在 新 疆

——在“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上的致辞

潘 岳

(2024年6月12日)

  尊敬的艾尔肯·吐尼亚孜主席,

  尊敬的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沙赫拉特·努雷舍夫先生,

  尊敬的各位专家朋友们,大家好!

  “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在著名的古丝路名城喀什举行。我代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对所有参会嘉宾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今天有来自各个国家的新老朋友,也有中方的多位学者,很多都是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环境学的权威。吸引我们在这里开会的原因之一,是由国家民委所属的中央民族大学对莫尔寺考古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为我们理解文明的多元交融提供了又一例证。

▲莫尔寺遗址发掘现场:远处为圆形塔,近处为大佛殿和僧舍建筑基址。

  新疆历来是多元文化荟萃、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除了大量的佛教遗址外,塔什库尔干县发现了2500年前的拜火教火坛;若羌米兰古城发现了1800年前希腊风格的“有翼天使”佛教壁画;吐鲁番修建于1300年前的景教寺院出土了道教经典和基督教《圣经》,高昌故城壁画中出现了1000年前的摩尼教礼拜仪式场景;奇台县的唐朝墩古城发现了1200年前始建的景教寺院,其壁画描绘了“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的典故,古城内还清理出1000年前古罗马式的浴场。这些古代文化与后来传入的伊斯兰文化交融成新疆多元宗教文化。

▲唐朝墩古城大型公共浴场平面图。(图片由中国人民大学提供)

  新疆文化既有多元,更有一体,这一体就是“中华文化”。

  国际上有一种不真实的叙事,将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分离开甚至对立起来。但大量的考古实证告诉我们,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石器时期,源自黄河流域的彩陶文化经甘青地区就已传至天山南北;玉是中国独特文化,象征着国家权力与礼乐典仪,而产自新疆的和田玉在中原的仰韶、龙山、齐家、殷墟等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两千年前汉朝对新疆行使管辖权之前,昆仑山西王母的神话就早已成为中国神话体系的核心之一。新疆出土了汉、晋、南北朝、唐、宋、元大量儒家文化遗存,如南疆楼兰古城、尼雅遗址、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诗经》《尚书》《春秋》《左传》《论语》《礼记》《孝经》等儒学典籍残卷,更反映出中华文化在新疆开花结果的史实。前面所提到各方传入的文化之所以能在这里发展,从另一角度也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儒家文化是人文主义,不是宗教文化,没有非此即彼的排他性,可以容纳多元宗教共存发展。越包容开放就越被各方认同,就越被珍惜维护,就使得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从不中断。

  国际上还有一种违背事实的叙事体系,把新疆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描述成“被同化”。这是对中国历史的无知。因为西域人民自古以来也同是中华文化的共同创造者。例如,中国著名农书《农桑撮要》是高昌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所著。汉传佛教的《金刚经》等多部典籍,是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所翻译,他创造的“慈悲”、“世界”、“觉悟”、“苦海”、“爱河”等词汇成为今天汉语中的常用词;再比如元代畏兀儿人廉希宪是忽必烈的宰相兼儒学大师,力推中华文化,今天北京高校云集的魏公村,就是以廉希宪的魏国公封号命名的。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代代相承。元朝取代了宋朝却为宋修史,明朝取代了元朝却为元修史,清朝取代了明朝却为明修史,在元朝推动恢复科举制、为宋修史的康里巎巎也是西域蒙古族人。中华文化共同体是由包括西域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

  文化共同体的基础是经济与社会的深度交融。帕米尔高原与河西走廊的地理态势,是西域经济向东融合的重要因素。西域与中原的经济结构互补共生,正因为古代西域与中原大市场实现了高度连接,才使西域具备沟通欧亚大陆的能力。西域与中原先民在共同开辟的这条古丝路上兴起了一座座贸易城市,喀什正是其中耀眼明珠。数千年里,来自东西南北的各族人民通过迁移、屯垦、商贸、通婚等方式,穿梭于戈壁风沙与大漠孤烟,你来我往、我去你来,最终形成新疆各民族共存共生局面。新疆与中原最终同属于一个政治共同体,正是以上经济、社会、文化共同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有外国朋友担心,新疆既然同属于一体,是不是就没有“多元”?按照西方“多元主义”思路,多元和一体总是有些矛盾。但中国哲学总能使多元与一体、相互矛盾的事物辩证统一。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重要的“儒释道合流”现象。原始佛教通过新疆刚传入中原时,其不事生产、不敬祖先、不孝父母、不敬王者的教义与中国的儒道思想产生了冲突。但最终结果是,佛教吸收了儒家的忠孝伦理,调和了因果轮回与父母孝悌的关系,吸收了道家的体悟方式,形成了中国化佛教。而儒家也吸收了佛教的性理之学,形成了中国理学。今天,儒释道三家并没有变成一家,体现的是哲学的多元;但三家思想又交融成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更大共同体,体现的是一体。多元融成一体,一体反哺多元,莫尔寺就是个好例子。这座小小的遗址上,同时发现了印度犍陀罗式方形佛塔,中亚和新疆本土的回字形佛殿,以及汉传佛教的大佛殿建筑。前后跨越700年,体现的是早期印度佛教在塔里木盆地演化成西域特色佛教而继续向东传入中原,而几百年后的中国化佛教又回过头来反哺西域,在它最初进入中国的地方修建了汉传佛寺。

  伊斯兰教进入中国也有相似经历。一条路线是海上丝路到泉州,另一条是陆上丝路到新疆并与佛教发生冲突,南疆佛教遗址中可见其痕迹。但最终结果是,进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在明末清初时开始与儒家、道家乃至佛家哲学相融通,产生了“伊儒会通”思想。当时的中国伊斯兰教译著家们特别强调“敬真主,忠国家”的思想,认为伊斯兰教“忠信孝友”与儒家伦理有相通之处。乌鲁木齐有个“陕西大寺”,是清朝乾隆年间建的,体现了伊儒会通建筑风格。中国的伊儒会通精神与伊斯兰世界中的理性思维有共通之处,是协调国家与民族、教义与世俗关系的重要尝试。马来西亚刚刚召开了伊儒对话峰会,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说,“通过关注伊斯兰和儒教之间的交汇点,我们选择远离不和谐”,又说,“通过拥抱伊斯兰和儒教思想的智慧,我们可以努力创造一个不仅在技术上先进,还有在伦理上开明的未来”。伊儒会通精神仍在今天反哺新疆。

  不管是佛教进入中国,还是伊斯兰教进入中国,都经历了碰撞融合,都成为中国化的佛教与中国化的伊斯兰教。这种碰撞融合,不是为了消灭彼此,而是为了提升彼此,交融出更先进的文明。新疆故事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世界上凡关心中国的政治家与学者们都应当了解研究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种结合产生了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新的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连续性相结合,决定了中国道路蕴含着从未中断的文明逻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创新性相结合,决定了“结合”不是复古,而是开启新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统一性相结合,决定了国土不能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基本理念。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包容性相结合,决定了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和平性相结合,决定了中华文明始终追求美美与共和平共赢。一个数千年基本没发生宗教战争的中国,一个数千年从不搞殖民扩张与文化强制输出的中国,其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经验也许能为今天世界上仍存在的民族宗教冲突问题提供借鉴。

  在座的专家们大都研究古老文明,古老文明体都蕴含着天然的多元,都在用各自的方式为多元寻找一体与团结。我们虽不见得完全认同彼此寻求一体的方式,但都衷心希望彼此都能获得团结凝聚的力量。共同追求,彼此借鉴,各自实现。

  作为多元文明交融荟萃之地,历史的新疆与未来的新疆,必会坚持多元一体道路,建设更加安全和谐的新疆;必会更好地发挥枢纽作用,联结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必会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必会更好地保护各民族优秀文化以丰富发展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因此,新疆不仅仅是中国的新疆,也是世界的新疆。让历史、今天、未来的新疆走向世界,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音舞诗画《家住淮河边》在蚌埠首演

  • 初冬盛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