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许蔚菡 见习记者 黄晶晶 图/记者 陈理杰许蔚菡)德为人先润桃李,行为世范践初心。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同时,今年教师节和中秋节喜相逢。据天文科普专家表示,这种“巧合”本世纪仅有三次,下次要遇上,还得等19年。不过,教师节年年有,好教师更是处处有,他们培根铸魂育桃李、启智润心树栋梁,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在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勇毅前行。
今天下午,厦门市教育系统2022年教师节庆祝大会将在小白鹭艺术中心金荣剧场举行。据厦门市教育局介绍,今年全市将有500位教师获2022年教育系统单项奖,这些奖项包括管理奖、创优奖、支教奖、新秀奖、老骥奖及优秀班主任等十二类。他们,都是时代的“燃灯者”,祝愿他们收到鲜花掌声,收获尊重敬意,在时代发展大潮中唱响新时代教师之歌,闪耀璀璨之光。
2022年教育系统“管理奖”获得者、厦门市音乐学校副校长李玲玲: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每当学生称呼她为“李老师”时,厦门市音乐学校副校长李玲玲都觉得很开心,她直言自己很喜欢这个称呼。虽然行政工作纷杂繁多,但她依旧坚守在教学一线,在自己热爱的职业道路上发光发热。同时,她还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帮助他们稳步成长。
李玲玲说,不管是当老师还是做行政工作,都要用心。“因为教育是良心活,你想做到什么程度,是无止境的。”在工作中,老师们要学会“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积极推进改革重视青年教师成长
音乐学校小学部50个班,占全校班级数一半多,共有100多位教师,其中青年教师数量较多。李玲玲负责音乐学校小学部的工作。她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落实师德与师能同步提升。为了促进教师发展,李玲玲牵头成立青年教师成长俱乐部,通过师带徒、一对一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帮助教师缓解压力、定期组织针对性培训。在此前的厦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和厦门市第五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音乐学校小学部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李玲玲的另一个工作重心在课程建设方面。最近,她的新书《课程统整:小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将面世。李玲玲说,这是她十年来探索研究的成果——通过借助区域资源,积极拓展校本课程。“孩子不应该只是关在教室里面上课,项目式统整课程有益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通过积极挖掘资源,厦门市音乐学校开设选修特色课程60多门,其中包括体育、音乐、戏剧等相关课程。同时,项目式统整课程也促进教师的发展。
坚守三尺讲台不忘初心育桃李
有一种情怀叫不忘初心,有一种精神叫匠心精神。从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到教导处主任、副校长,一路走来,李玲玲始终没有放弃教学工作。目前,她还担任了二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
作为厦门市首批“卓越教师”培育对象,李玲玲提炼的教育主张是带领学生探寻数学之美,体验学习之乐。她追求“融美课堂”,提出“三融五美”。“三融”指融洽关系、融通教学、融合实践;“五美”则是指课堂的和谐美、学科本质美、深度美、伸展美、创造美。之前,李玲玲都是带高年段,近几年才主要负责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她表示,低年级的知识虽然简单,但是把简单的知识教得丰富、让学生喜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市小学数学李玲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李玲玲还带领其他学校的老师一同成长,近三年工作室共开展主题研讨29场,送教送培到厦门全市六个区,为农村教育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利用工作室向大家分享数学绘本,并和工作室的其他老师制作相关视频,让学生用有趣的方式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拓展思维。
人物心语
教育是良心活,我们要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你想做到什么程度,是无止境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行政和业务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教学、有研究,才能带领老师,去寻找更加能减负提效的措施。因此我也向学校的老师们倡导“一个学期做成一件自己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教师投入其中,就不会觉得辛苦,看到成果,就会很有成就感。
2022年教育系统“管理奖”获得者,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书记、校长刘玉斌:用一颗敏感的爱心做教育
每一个到过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外附小”)过渡校区的人,都会感叹:这里一切都“不将就”——从优美的校园环境到独具特色的宣传布置,从绿化种植到装修材料的选取,从凌霄花到拾果林再到凌霄少年……每个角落,都写满了教育的智慧、管理的精细。
因为,这是该校以课题研究带动校园环境建设的实践,他们还形成了课题成果集,名为《校园空间设计36计——场域理论下学校空间的育人价值》。发起人就是扎根厦门教育事业28年的外附小校长刘玉斌。
“教育,首先要读懂儿童;管理,是为学生服务的。”刘玉斌说,基础教育要关注到对未成年人所有的教育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颗敏感的爱心。而这,来源于社会的需求、家长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
赋能学校引领思想“落地生根”
刘玉斌1994年来到厦门,先后在后江小学、大同小学任教。作为校长引领办学理念,是从松柏小学开始。在松柏小学的11年间,刘玉斌赋予了松柏小学“快乐发展”的精神内涵。她说,快乐是因子,发展是目标。
她带领老师激情工作,感受教育的快乐:助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青蓝行动”、帮助青年教师提升自我的“曙光行动”、促进名师示范引领的“名师工程”,给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的舞台,以实现教师的梯度发展;同时,关心教师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要,让教师快乐生活,享受人生的美好。对于学生,她提出“快乐探究阳光成长”的发展理念,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体验,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这些教育理念,让松柏小学不论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还是学生发展,都呈螺旋式上升。随后,这些理念也被刘玉斌带到了外附小。
身先士卒带领教师“向上生长”
当被问到对校长的描述时,松柏小学和外附小的老师第一反应,就是实干、担当。他们说,最常听校长说这么两句话——“我们一起来做”“没关系,我来做一遍看看”。
刘玉斌自己也不否认,她说,或许有人认为作为一名校长,不要事无巨细,可她觉得,校长不能仅仅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我们不仅仅领跑,还要和教师同行,要身先士卒。”
尤其这一两年恰逢湖滨片区改造,学校异地重建,还未站稳,刘玉斌又马不停蹄投入建设返迁校区、洪文校区、万景校区等工作。更关键的是,除了校园建设,重中之重是青年干部、教师的培养。
在刘玉斌的带领下,外附小的全体教师“像树一样向上生长”,他们充满渴望,汲取养分,拔节成长。到外附小参观、交流的教育同仁,为搬迁中惊人的“外附速度”点赞,为构建中细致的“外附精神”点赞,为创造中团结的“外附智慧”点赞。
人物心语
我非常认同“一所好学校一定要有一名好校长”这句话。作为校长,首先必须是一位思想引领者,要有办学思想,浸润到学校中并提出适合学校文化的办学方向。当然,还得是一名“传播者”“践行者”。在传播办学思想的时候,要通过路径、抓手,比如课堂、课程、制度、行为,让思想落地。否则,办学思想也只会成为一句口号,一个空谈。
2022年教育系统“创优奖”海沧北附校音乐老师陈伟顺:我是戏曲老师,我骄傲
人物心语
这几年我不是在训练孩子们,就是陪他们去演出。不过,也是在这过程中,我的心态慢慢改变,深切感受到传统戏曲是一块瑰宝。原来,我们的民族文化是这么优秀,而且我还有这门本事,可以把这份美好传递给每一个孩子。
如果六年前,学生叫他“戏曲老师”,他会不太高兴,因为他总觉得以前的戏曲老师“地位低下”;可如今,他为自己是一名“戏曲老师”、一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而骄傲。他,就是厦门市海沧北附校音乐老师陈伟顺。
2015年,作为海沧区引进的教育人才,陈伟顺来到海沧北附校。入职后,在完成音乐教学工作之余,他将传统戏曲引进小学课堂,编写了一年级戏曲校本教材,让海沧北附校成为福建省首个将传统戏曲纳入常规课程教学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看到陈伟顺的简历,你一定会关注到他“世界非遗南音传承人”这个头衔。陈伟顺说,这是家学渊源。出身梨园世家的他,有一个南音省级传承人的爷爷,因此从小被要求学戏曲。可他其实不是太情愿,大学考上厦门大学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后来到海沧北附校,也是当音乐老师。陈伟顺说,会成为“戏曲老师”,是学校要求的。他考虑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点头答应,因为单靠一个人,是无法撑起戏曲教育的。“戏曲并不只是唱那么简单,又要演又要跳,还有梳妆、服化道,全都得会。而且,戏曲教学占用的并不只是上课时间,大量的时间投入是在排练上。初学者每天要花三四个小时练习,才有可能出成效。”他说。
于是,陈伟顺引进家族力量,“从零开始”编写教材、制订教学方案、指定教学目标。学校也很给力——如今海沧北附校一年级学生,每周都有一节戏曲校本课,且三个校区装修了三间专用戏曲教室,还有专门的戏曲梳妆工作室、戏曲定妆照影棚。
从二年级开始,学校戏曲教育则转向社团、精英化的栽培模式。陈伟顺介绍,学校戏曲社团每年招收12个“苗子”,如今共四个梯队48个孩子,每周一到周五下午3时-6时,还有周六上午半天,都会一起排练,其他时间则是去表演。陈伟顺指导学生参赛,连续4年斩获国家少儿戏曲最高奖项“小梅花”金奖,连续6年获得福建省中小学戏剧展演一等奖。2017年以来,他和孩子们每年都受邀到中央电视台展演,至今累计72场次。他每年还带领学生进社区公益演出近百场,到目前为止总计302场。
2020年起,陈伟顺担任“海沧区小学戏曲教育工作室”领衔教师,目的是培养戏曲师资,有效推动海沧区“传统戏曲艺术进校园”工作。如今,该工作室有9名老师,研究出来的戏曲教育方法及教材被推广到了厦泉一些学校幼儿园。
(海西晨报记者 许蔚菡)
2022年教育系统“新秀奖”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英语老师洪玉馨:拥有傲人成绩秘诀是“多参赛”
人物心语
教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是育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生命教育”。我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学生也给了我很多惊喜。
厦门二中英语老师洪玉馨从事教学工作已经七年了,今年她教高二英语课。虽然仅有七年教龄,可她的成长让人刮目——开头三年当班主任,之后就成为备课组组长,目前是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小时候和小伙伴玩角色扮演,我就争着当老师。”洪玉馨说,她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老师,可是当她真正成为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后,她才领会到教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还需要付出很多,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015年入职厦门二中时,当时刚从大学毕业的洪玉馨和她的第一届学生只差7岁。当时,她更像是学生的姐姐,这当然也有优势,就是和学生在沟通交流上没有隔阂。洪玉馨认为,班主任就该真诚对待学生,尤其对是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更要多费心思进行交流沟通。
目前,洪玉馨带了两轮高一到高三了,在教学上更得心应手。现在,她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努力打造灵动的英语课堂。在课堂上,洪玉馨喜欢让学生思考。“当我抛一个问题,学生有所回应,且带给我惊喜时,是我觉得当老师很快乐的时刻。”洪玉馨说。
洪玉馨自认为比较“佛系”,可她傲人的成绩却让人惊叹。她曾获第五届福建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厦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厦门市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厦门市微课程资源征集活动一等奖、厦门市高考学科优质试题征集比赛一等奖等。同时,她曾为2020届厦门市高三毕业班指导组成员,多次开市级讲座、公开课。
对此,她分享的进步秘诀,却是“多参赛”,即通过比赛来鞭策自己、提升自己、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备课,及时总结,一直学习,把握机会。”洪玉馨如是说。
(海西晨报记者 许蔚菡)
2022年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厦门市江头第三小学语文老师高秋香:收获一种幸福叫“我想成为你”
人物心语
做班主任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爱和耐心。我教到老、学到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求使教学新颖、高效,让孩子们爱上语文课。
“春风化雨润桃李,丹心一片育学子。”江头第三小学语文教师高秋香,除怀孕、生小孩那年没当班主任外,从教25年当了24年班主任,其间还兼任过年段长。
“我带的每届学生都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毕业。”高秋香说,因此,学生们在毕业后,还常常和她保持着联系。看到孩子们不断成长,她感到很欣慰,也很幸福。
说起和学生相处的点滴,高秋香还记得,有一名学生当时因父母离异,在学校显得很内向、自闭。她家访了解情况后,平时给予这名学生更多的关心。可该学生依旧封闭自己,不愿打开心扉。直到有一次,学校要调查学生们的家庭情况,为了保护该学生的自尊心,高秋香灵机一动,让全体学生闭上眼睛,通过举左右手,来表示自己是和爸爸妈妈或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那名学生似乎感受到了高秋香的用意,从那以后越来越信任她,上课开始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加学校课余活动。该学生考上高中后,还告诉高秋香,以后也要成为一名像她一样的老师,并一直保持着和她的联系。这个故事让高秋香感慨不已,也让她深深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可以带来的幸福感。
“语文的很多内容也可以给孩子们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近几年,高秋香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比如通过吟诵教学,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上学期的期末,她开展古诗词吟诵活动,一节课的时间,学生们背出了100多首古诗词。
课堂上,高秋香坚持提倡“以学生为主”。她借助设计课堂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发散思维。此外,她寻找方法,让孩子保持对课堂的新鲜感,拥有学习的乐趣。比如,十几年前,思维导图刚出现没多久,高秋香就用它促进孩子的思维发散训练,帮助孩子写好作文。
在漫长的班主任生涯中,高秋香坦言,她也曾困惑过,比如有的学生教育效果“怎么都好不起来”。这时,她就会静下心来思考,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自己可以尝试采用哪些新方法。高秋香说,她在教学上所追求的,就是希望孩子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