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昨天(6月19日)
是国际鲎保育日
昨天上午
“第三届国际鲎保育日
福建沿海科普宣传与放流活动”
在集美区陈嘉庚纪念馆外的海滩上举行
200多位孩子和家长
共同增殖放流了5000多只鲎苗
在陈嘉庚纪念馆外的长廊里
一场关于中国鲎的科普展览正在开展
孩子们看着展板、听着讲解
了解了不少关于中国鲎的知识
现场
主办方还特意展出了不同年龄段的鲎外壳
让孩子们亲自触摸
加深孩子们对这种古老生物的了解
小朋友
刚放下去的时候就可以钻洞了。因为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要保护它。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鲎
促进它的种群数量恢复
主办方还举办了增殖放流活动
5000多只鲎苗
被放流回潮间带生活
家长
带小孩过来一起参加。以后他会对海洋环境,还有一些海洋动物更加珍惜,可以带来一些教育作用。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翁朝红
这个地方非常适合鲎的生存。我们也在这里发现很多鲎的幼体,对下一代的教育,对公众的教育普及面比较大。
新闻多看点
中国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物种,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有着较高的科研和医用价值,近年来,由于过度捕食、栖息地遭破坏等因素,中国鲎的数量急剧减少。2021年2月,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布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鲎科的中国鲎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据了解,中国鲎的栖息地需要有高潮线以上的沙滩、潮间带的泥沙滩、以及浅海三个区域,其中最重要的是泥沙滩。
专家介绍,近几年来,由于填海造地、滩涂开发等原因,中国鲎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每年夏天市民游客喜爱的“赶小海”活动,其实也会对中国鲎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生活在滩涂里的幼年鲎活动速度较慢,一旦遇上“赶小海”的高峰,就有可能受伤或者死亡。
希望珍贵的鲎苗宝宝
能好好长大
安心地生活在栖息地上
厦视新闻、特区新闻广场 记者/王玉琨、陈悦恬、林育龙、杨宇晴、黄丹妮、陈乃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