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厦门>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白冰]

这就是厦门

来源:新华网2021-12-30 18:02

24小时热图
  • 探访湖南华容团洲垸转移群众安置点

  • 马连义:用情呵护美丽海湾

  • 乐享暑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进入夏季后,天气变得炎热,人们倾向于前往游泳场所或待在有空调系统的公共场所内活动。专家提示,在这些场所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避免相关疾病发生。
2024-07-08 09:49
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团队报告了一种解码“材料基因组”的新方法。至关重要的是,SRO提供了详细的原子级蓝图,增强了人们对材料行为的计算模拟、建模和最终预测的能力。
2024-07-08 09:18
7月1日,载誉归来的李德仁院士在武汉大学作了名为《爱我中华,科技报国》的专题报告。报告会上,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号召全校师生以李德仁院士为榜样,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2024-07-08 09:3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开始尝试用AI查资料、润色句子,甚至用AI代写论文。作为国内第一批尝试“用AI检测AI”的高校,华北电力大学与知网合作,开发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服务系统”,专门用于检测本校2024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使用AI生成的情况。
2024-07-08 09:34
海草床贮存碳的效率比森林高90倍,具有水质净化和调控功能,是保护海岸的天然屏障  仲夏时节,漫步在黄渤海海域近岸,可见成片盛开着花朵的海草床。要想恢复“海底草原”,亟待加强保护,如建立保护区;也需开展生态修复,即“海底种草”。
2024-07-08 09:28
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目前我国风电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也因此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追风者”。
2024-07-08 09:02
走进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区,“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令人眼前一亮。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拍摄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
2024-07-05 09:00
7月5日6时4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07-05 09:00
根据新路线图,ITER规划目标保持不变,但氘-氚聚变实验阶段开始时间将推迟到2039年,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达50亿欧元。
2024-07-05 08:59
7月4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一年来,广西发现新物种48个。不断发现新物种,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拓展了新空间。
2024-07-05 08:57
最终,“智慧应县木塔”体验应用还原复刻木塔一至五层五大探索场景,实现了模拟登塔、艺术还原、古今融合等突破。
2024-07-05 08:55
一件出土于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的人肋骨化石,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从距今约5.5万年刷新至距今约4万年。该研究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主导,
2024-07-05 06:3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
2024-07-05 06:35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2024-07-04 20:26
7月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
2024-07-04 08:11
据介绍,嫦娥七号任务已经遴选了6台国际载荷;嫦娥八号任务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已收到30余份合作申请。
2024-07-04 08:11
自黄河站2004年建站以来,中国科研人员持续监测北极环境变化,收集冰川、陆地生态、海洋生态、空间物理等方面的数据。
2024-07-04 08:10
专家提醒,对于一些气道高敏、有哮喘病史的孩子,这类刺激性气体可能会诱发气道痉挛,引发哮喘,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2024-07-04 08:07
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受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影响。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接连出现了40℃至43.3℃的极端高温,同时,我国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等地的2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也突破了6月上旬的极值
2024-07-04 06:35
“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2024-07-04 06:15
加载更多

这就是厦门

这是2020年9月1日拍摄的福建省厦门市演武大桥沿线及鼓浪屿一带城市海滨风光(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有人说,

他们印象中的厦门,

是博饼时超大的状元碗,

是饭桌上少不了的“酱油水”,

气定神闲,包容温和。

也有人说,

他们眼中的厦门,

是碧海蓝天下的沙滩和旅人,

是街边不期而遇的三角梅和凤凰花,

宁静温馨,感性温存。

还有人说,

他们心里的厦门,

是迎来送往的轮渡和大桥,

是生生不息的鼓浪屿潮涌,

临海听风,气象万千。

这就是厦门

这是10月6日拍摄的厦门鼓浪屿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也许,

在一千人的眼中,

这座城有着一千种模样。

只因这千面之城,

并不墨守成规。

以改革为使命,

以开放为动力,

于风云际会中紧抓机遇,

在时代变迁时勇担重任。

这,就是厦门。

(一)

这就是厦门

2020年9月9日,在厦门筼筜湖西堤闸口附近,一群鹭鸟在觅食。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厦门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出海口,

古称“下门”,别名”鹭岛”。

在中国,以动物为别名的城市不多,

被称作“鹭岛”的厦门便是其一。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

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在厦门岛上,

厦门因此得名“鹭岛”。

也有考证认为,

“鹭岛”是因厦门岛屿酷似展翅的飞鸟而来。

但不管出自何处,

“鹭岛”赋予了厦门这座城市诸多浪漫色彩。

这就是厦门

拼接照片丨上图:在厦门鼓浪屿日光岩上拍摄的鼓浪屿景观(2017年7月11日,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下图:福建省厦门市远眺(1986年1月23日发,新华社记者 李基禄 摄)

厦门很新,

设市不过80余年;

厦门也很老,

在时间长河中跌宕变幻。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始自唐朝中期,

至今已有千余年。

(二)

这就是厦门

这是2020年9月1日拍摄的福建省厦门市筼筜湖及白鹭洲公园一带城市景观(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厦门拥有着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气温常年10℃以上。

本地人常自嘲,

这里只有冬夏两季,

冷不丁地冷一下,

然后就又欢脱地,

热~~~热~~~热~~~

温暖湿热的气候,

使这里的饮食清淡。

烧肉粽、土笋冻、

蚵仔煎、面线糊、

海蛎粥、五香条

……

这就是厦门

厦门沙茶面。

厦门人的小吃少有辛辣,

沙茶面却是异类。

它是中华传统面食与南洋香料的“混血儿”,

羹汤浓稠、热辣色艳,

又清新爽口、甜而不腻。

恰如这座城市。

如果硬要用一款食物来标记厦门,

恐怕没有比沙茶面更合适的存在,

它是闽南先人筚路蓝缕,

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

(三)

厦门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地壳运动,海水进退,沧海桑田,

厦门及周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岛屿。

但海岛地形带来的是缺水、土地贫瘠等问题,

农民在地里艰难刨食。

这就是厦门

2020年9月3日,风筝冲浪爱好者在厦门海滨玩风筝冲浪。新华社记者陈晔华 摄

有山吃山,有海吃海。

漫长的海岸线和天然的良港,

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渔获,

也滋养造就了这里的海洋文化,

使这里的先民富有开拓精神。

这就是厦门

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东渡港区,一艘货轮向码头靠拢(2017年8月2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大航海时代,

乘着季风与洋流之便,

欧洲人远渡重洋,

闽南人也在下南洋谋生的路上,

厦门因此成为了华侨出海的集散地。

这就是厦门

朱慧宁是一名来自台北的“80后”。因看好大陆网红经济的发展前景,2016年,她第二次来到大陆,在厦门成为一名网红经济创业者,如今已拥有20万粉丝。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作为中国著名的侨乡,

这里有众多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及港澳台同胞。

在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下,

海外谋生的先民大多选择叶落归根,

多元的侨文化回流汇聚,

又使这里兼收并蓄,

塑造了爱国爱乡、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家国情怀。

(四)

在厦门城市发展脉络上,

有两个时间点值得铭记。

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

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晚清封闭的国门。

一纸《南京条约》,

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次设立经济特区,

厦门和深圳、珠海、汕头,

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这就是厦门

拼接照片:厦门鼓浪屿田尾海滨不同时期同一角度新旧对比照。新华网发(薛世杰供图)

百余年间,

从被动开放到主动融入,

厦门的姿态更显从容自信。

这背后,

是中国从陆地走向海洋,

从积贫积弱到大国崛起的时代缩影。

(五)

这就是厦门

这是2016年4月13日使用无人机拍摄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1981年10月15日,

湖里出口加工区丘陵上的一声炮响,

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

四十年来,

从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

到开展自贸片区改革试验,

每一次重要创新探索,

厦门都是试水者。

这就是厦门

从全省第一高楼的“国贸大厦”到两岸金融中心首个启动项目,象征开放之门的“国贸中心”,国贸控股集团与厦门特区共成长。新华网发(国贸控股集团供图)

一批敢拼爱赢的企业,

从鹭江之畔逐步发展壮大走向世界。

国贸控股集团从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起步,

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引领多个鹭岛之先,

连续5年上榜世界500强企业,

并于今年跻身世界200强。

这就是厦门

厦门火炬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跨岛发展战略。图为厦门火炬高新区火炬广场。新华网发(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厦门火炬高新区,

从不到1平方公里的“试验田”起步,

发展为“一区九园”,

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不断萌芽。

科技创新已成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核心动力,

一批优秀互联网企业在这里聚集,

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产业突飞猛进。

这就是厦门

厦门火炬高新区实施

一区多园

跨岛发展战略。图为厦门创新创业园一角。新华网发(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40年来,

厦门以占全省1.4%的土地面积,

创造出全省14.5%的

GDP

26.2%

的财政收入,

以及近50%的外贸进出口额。

2020年厦门

GDP

6384

.02

亿元,

财政总收入达1351

.

29

亿元,

人均GDP突破

2

万美元,

达到国际通用的发达经济体“门槛”。

(六)

这就是厦门

这是2020年9月2日拍摄的厦门园博园风光。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这就是厦门

这是2020年9月2日拍摄的厦门园博园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城中有山,山中有城。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森林、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

共同构建出一座简约、精致、秀美的城市。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

300米见绿,

500

米见园,

山水环绕,碧海相连,

成就了厦门文艺清新的城市底色。

这就是厦门

位于厦门市中心的城市湿地公园筼筜湖,被誉为“城市会客厅”(2020年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待到入夏,

凤凰花开娇艳似火,

三角梅如飞虹点缀,

这些涌动着的生机,

成就了照片中的风景。

这就是厦门

这是厦门演武大桥沿线及鼓浪屿一带城市海滨风光(拼接照片,2017年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最靓的,

其实还是那抹“蓝”。

蔚蓝色的大海,

深蓝色的苍穹,

成为朋友圈中的“常客”。

这就是厦门

厦门筼筜湖。新华网发(福建省水利厅供图)

良好的生态,来自治理。

曾经筼筜湖因为“臭”,

是厦门的一块心病。

投入重金启动综合治理工程,

形成完善的截污体系,

种植数以万株的红树林,

重新构建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系统,

这是一池湖水换新颜的奥秘。

(七)

都说厦门很小很精致,

但这座外来人口2倍于本地人的移民城市,

却承载着世界大梦想。

这就是厦门

这是9月8日拍摄的第二十一届投洽会展馆。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20多年前,

一场闽南区域性会议不断演化,

催生了“9·8”投洽会这个享誉国际的资本舞台,

成长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投资盛会。

这就是厦门

这是在厦门鼓浪屿日光岩上拍摄的鼓浪屿景观(2017年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2017年,

鼓浪屿申遗成功,

让这座充满人文主义情怀的岛屿焕发活力,

彰显了厦门着力打造的全球共享理念。

2018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

把这座开拓进取、敢拼会赢的城市,

推向了当今世界大舞台的最前沿。

“向海而生、因海而市”,

“海丝”和“陆丝”在这里无缝接轨,

两岸融合在这里不断深化。

广阔的胸襟,宏大的气魄,

让这个曾经偏僻的海防小城,

在四十年特区建设中破浪前行,

成为窥见中国城市蝶变的一道切口。

这就是厦门

这是2020年9月2日拍摄的厦门集美新城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八)

这就是厦门

这是2020年9月3日拍摄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和演武大桥夜景(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也是厦门特区建设40周年。

在岁末年初之际,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

34

届中国金鸡百花奖

在厦门举行。

一场星光熠熠的文化盛宴,

让厦门的2021年更加璀璨生辉。

这就是厦门

2019年11月19日,金鸡雕塑在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雕塑揭幕仪式上亮相。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

这就是厦门,

一座既海纳百川又坚守特质的城市,

一座东西方文明交融共生的城市,

一座既安逸温馨又追逐梦想的城市。(新华网 刘默涵 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