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F1摩托艇世锦赛在五缘湾帆船游艇码头举行。(资料图片)
厦门国际马拉松吸引了众多境内外体育爱好者参与。(资料图片)
攀岩世界杯(资料图片)
国际排联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厦门公开赛在厦门观音山沙滩举行。(资料图片)
与厦门马拉松配套举办的中国马拉松博览会(资料图片)
世界铁人三项赛(资料图片)
2021建发厦门马拉松赛将于4月鸣枪开跑。这是“厦马”获评世界田径“精英白金标牌”后首次办赛,备受期待。伴随着厦门马拉松赛的声名鹊起,跑步、游泳、骑行等各类体育活动已融入厦门市民的日常生活,体育+产业持续发展,拉动全市体育消费为经济赋能。
2020年8月,厦门被列入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后,为厦门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根据厦门市政府日前发布的《厦门市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通过大力推进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厦门正铆足劲打造国家体育消费城市,提升体育产业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力争到2022年,厦门市国民体质达标比例达到92.5%,全市体育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9亿元。
品牌赛事带动体旅消费
2021厦门马拉松赛延期举办牵动着万千跑者的心,三个月后再度扬帆起航,1.2万个参赛名额瞬间报满。
厦门马拉松赛创办于2003年,18年来,始终坚持以多元化发展缔造马拉松产业价值,创造了世界及中国马拉松历史上的多项第一,如中国第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大型马拉松赛、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马拉松路跑协会全球“绿色环保奖”的赛事等。在厦门马拉松赛的带动下,攀岩世界杯、世界铁人三项赛、F1摩托艇世锦赛、亚洲大满贯拳王赛等高端品牌体育大赛落户厦门,区域赛事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凸显。
“每一场体育赛事,都可以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带来运动服饰、智能穿戴、旅游等经济收益。”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陈岚说,厦门希望通过引进、打造越来越多的“大咖级”精品体育赛事,培育体育氛围、壮大体育人口,同时推动竞赛表演、体育+产业发展,为厦门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注入“推进剂”。
以“厦马”为例,在“厦马”的影响下,路跑成为厦门全民健身运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10多年来已有数万人加入“跑马”的大军中,同时吸引境内外游客前来厦门观看和旅游,带动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经济效益。2019年,“厦马”就为厦门带来综合经济效益3.83亿元。
为推动厦门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与厦门“联姻”,于今年3月在厦门设立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厦门办公室和训练基地。双方今后将在引入高端铁三制造企业、打造国家队高水平训练基地、举办世界铁三高水平国际赛事、共建中国铁三运动学院和发展铁三运动特色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陈岚表示,厦门将继续发挥品牌赛事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金砖五国”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际重大品牌赛事,培育2~3项国际品牌赛事,3~5项全国品牌赛事,争取足球、网球等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商业价值的赛事落户厦门,活跃体育市场氛围。
消费券点燃运动热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助力体育健身行业复苏,厦门与其他很多地方一样,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等举措,扶持体育产业,刺激体育消费。
2020年11月,“全城欢动·运动一厦”首届厦门体育消费节启动,向全市发放200万元消费券,共823个商家参与活动,核销193.7万元消费券,带动体育消费达429.4万元。其中,健身房的参与度最高,消费者持消费券到店核销占比最高,达到36.58%;其次是武术格斗、电竞、球类运动、游泳馆等。
“发放体育消费券,既给了健身爱好者实惠,也为健身场所增加效益、拉动人气,对消费者和经营者来说是双赢。”陈岚说,厦门市体育局从满足市民体育消费需求出发,以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平台促销等“多惠合一”方式,让消费者享受到切实的优惠,引导市民养成运动健身的习惯,点燃健身运动热潮,促进厦门体育消费市场复苏。
“领取体育消费券后,我就在家附近的健身馆又充了值。”居住在松柏片区的“90后”林先生说,他原本就在那边健身,赶上体育消费节的福利,叠加健身馆给出的让利,一下子比平时优惠不少。
“消费券能够撬动部分消费需求,但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培养还要精准施策。”厦门市体育局体育产业处有关负责人说,疫情期间,厦门市举办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让市民居家锻炼,就是很好的尝试,特别有助于那些以往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开始健身并养成运动习惯,成为未来健身市场的潜在消费者。
位于体育路的一家运动商品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迅速发展,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用品的消费已经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羽毛球等适宜亲子互动的相关运动装备销量近年来也增长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下一步,厦门将从营造体育运动氛围、扩大体育消费人口、壮大体育技术指导队伍等方面多管齐下,如开展各种形式的业余体育比赛,探索实行学生运动技能标准达标评定制度,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等,积极培育大众体育消费习惯,让更多的厦门市民动起来。
优化供给 挖掘市场蓝海
参加体医融合运动训练后,思明区嘉莲街道莲兴社区35岁居民颜凌的“三高”指标有明显好转。
深化体医融合,共同开具“运动处方”,让慢病患者通过坚持规范、系统的运动,减少对药物的依赖,这是厦门正在探索的一种慢病干预和健康管理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慢病患者参与。
在为慢病患者带来健康的同时,体医融合也丰富了体育供给,拓展了体育消费空间。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共建共享工作、公共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合理布局足球、汽车、摩托车、山地户外等运动项目,国企和民企纷纷入场办体育……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体育消费供给的探索努力清晰呈现,市场活力被逐步调动起来。截至2019年,厦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2404个,通过引导社会力量、盘活现有资源,开发了健身步道、自行车绿道、帆船游艇码头等户外场地设施,打造了环岛路、五缘湾、香山帆船游艇港等特色健康休闲基地,已基本形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体育健身休闲设施体系,帆船游艇、高尔夫、沙滩排球、户外露营、汽车越野、自行车、轮滑等休闲运动项目发展迅速。
厦门还不断优化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建设,线上线下多元布局,构建体育产业服务链条,进一步带动体育消费。如依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打造我省首家体育产权资源交易平台,鼓励将赛事活动承办权、场馆经营权等体育资源统一纳入该中心进行公开交易。日前,厦门市体育中心篮排球馆冠名权就在该中心完成交易。
此外,在厦门市体育局的主导下,路桥体育产业集团上线厦门智慧体育服务平台“Ai运动”,场馆预订、培训报名、赛事报名等体育消费活动均可在平台上完成。平台还不时推出各类优惠福利,如携手五缘湾运动馆、厦门游泳馆等推出“一元运动”秒杀活动,共为场馆闲暇时段带来929个订单消费。
“进一步扩大体育消费,离不开供给侧持续发力。”厦门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厦门市将着力培育数字体育、直播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态,创新体育消费场景,大力推动夜间体育、假日体育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各区因地制宜,打造更多自有IP的体育活动等,并推动“体育+”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运动休闲、康体度假、赛事观赏、体育节庆等体育旅游项目,打造东坪山、环东滨海浪漫线、五缘湾帆船游艇港等具有山海特质的体育休闲游路线,努力挖掘体育消费市场新蓝海,让市民真正动起来。
作者:林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