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天津> 要闻 > 正文

先生寓北

来源:新华网2025-08-26 18:51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8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走笔”专栏发表记者曾晋撰写的文章《先生寓北》。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208房,位于二楼长廊左手边的尽头。推门而进,晨光从窗帘徐徐漫入,仿佛历史之微光。卧室雕花柜子上方的墙上,装裱着四个大字:天下为公。紧挨着卧室的是会议室,一方棕褐色长桌,八张长椅,墙上小小的一幅书法,写着“翠亨北寓”。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208房间中的“翠亨北寓”书法。曾晋摄

  这里的每一处都在提醒我,记得那位脸庞瘦削、眼神锐利的先生,那位为中华“四万万同胞”风尘仆仆、不辞劳瘁一生的先生。这座始建于1863年的酒店,就像一枚盖在近代史上的朱红钤印,记录着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与天津城的相遇。

  从青年上书李鸿章的意气风发,到中年与袁世凯的周旋博弈,再到扶病北上的暮年,孙中山屡次北上天津之行,多在利顺德大饭店寓居。客房见证了先生无数次的深夜踱步,窗帘过滤过晨光与暮色,铜制台灯照亮的是未竟的革命蓝图,留下了他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殷殷期盼。

  1894年6月,28岁的孙中山第一次来到天津。这位香港西医书院的毕业生怀揣《上李傅相书》(即《上李鸿章书》)八千言,在佛照楼旅舍与总督衙门之间往返奔走。彼时的天津,洋务运动正如火如荼,李鸿章创办的天津电报局、水师学堂喧哗其外,中山先生在条陈遭拒后写下的观察笔记,记录下另一个天津。

  天津繁华的路市上行人川流不息,一双敏锐深沉的眼睛紧紧注视着——这座北方洋务中心华丽外衣下的腐朽,让他最终放弃改良幻想,转而创立兴中会。

  穿过门堂,来到卧室外的阳台,斑驳的酒店外墙映入眼帘。百年前,先生一定也无数次张望着远方,思索着救国之道。1912年的两次下榻,就是辛亥革命后的复杂注脚。8月23日,“安平轮”汽笛声声,在天津渡口,刚让位总统的孙中山心绪复杂地下船,抬头望着北方清朗的天空,陷入沉思。

  这是先生在天津利顺德大饭店寓居时间最长的一次,208房间成为中山先生的临时革命沙龙。在房间的长桌边上,他接见各界代表至深夜。会议室墙上的匾额,正是8月24日孙中山先生在广东会馆歌舞台上演说的一段慷慨陈词:

  “我中国四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

  字字恳切,声声祈盼,先生的声音犹在耳畔回响,我仿佛看到了与会800多人的壮怀激烈,也透过历史云层,回荡在江河大地之中。

  在会议室长桌旁,我抬头再次看向那幅书法。208房间被称为“翠亨北寓”,因为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在南方的故乡,而天津利顺德大饭店208房间是他在北方的寓所。跨越南北,纵贯全国,正如先生在河北公园发表的演说:

  “近吾国颇有南北界之说,其实非南北之界线,实新旧之界线……惟望吾到会同胞随时随处用力开通,由一家及一乡、一县、一省、一国,于数年中务使人人皆知共和之良美。”

  先生的梦里,不是破碎江河,不是新旧两隔,更不是南北之分,而是一个强盛的国家,一个自立的民族。

  一个月后的再度入住,中山先生带着考察北方实业的疲惫与收获,在客房的幽幽灯影下勾勒他的实业救国理想。此行归来,他更加确信“中国亦将自行投入实业漩涡之中。盖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文明进步必赖乎此,非人力所能阻遏,故实业主义之行于吾国必矣。”

  走过书桌,一方小小的杂物柜靠立在墙角,顺着架板往下看,在第三排上看到了一件灰色的中山装,我眼睛湿润了。

  思绪回到了1924年冬天,那正是军阀混战,局势最为复杂的时候,进京之路危险重重。可是,为了实现全国和平统一和宣传自己的革命主张,中山先生甘冒风险,再次北上。

  到达天津后,孙中山病重。那时,房间药香弥漫,窗外的海河已经结冰,天空一片萧瑟,而先生的革命热情仍在燃烧。

  我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绿色的台灯亮着,白色的帘幔随着8月的风微微摆动。我拾起桌上的老式电话机,听筒靠着耳朵,静静听着、等着,等历史的电流声穿过岁月: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利顺德大饭店208房、翠亨北寓、天津、中国,记住了这个声音,而且仍在回响。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新闻发布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AI应用已渗透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入分析AI“信口开河”成因,需从技术、数据和监管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防止AI“信口开河”,技术伦理建设刻不容缓》)
2025-08-26 10:27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2025-08-26 10:27
截至2025年8月22日,今年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实施58个科学与应用项目,实验次数2.6万余次,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800余公斤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27种,获取科学数据110TB。
2025-08-26 10:27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2025-08-26 10:26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团队的汪程远副研究员,携手香港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中玄武岩岩屑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该研究不仅刷新了人们对月球热演化历史的认知,也为解释其他无大气、小型天体的火山活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08-26 10:2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025-08-25 10:08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2025-08-25 10:00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2025-08-25 09:58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2025-08-25 09:5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2025-08-25 09:54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2025-08-22 10:10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