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津:把好学校办到百姓家门口丨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天津> 要闻 > 正文

天津:把好学校办到百姓家门口丨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来源:教育部新闻办2024-08-20 20:39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展示教育系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今天,“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之“各地教育成就巡礼”系列,通过一个视频、一组大图、一篇报道介绍天津如何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组图带你看

  天津河北区大江路小学学生走进天津师范大学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刘东岳 摄

  天津市首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现场选手们在紧张角逐。刘东岳摄

  南开大学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工作。资料图片

  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展露新颜。刘东岳 摄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在上实训课。刘东岳 摄

  报道带你看

  天津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把好学校办到百姓家门口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事关家庭幸福和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民生属性最突出、最显著的部分。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切,持续增加基础教育投入,完善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高。

  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学们,让我们从中国革命战争史中汲取精神食粮,传承红色基因……”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内,一场沉浸式、互动式的思政课正在进行,此次同上一堂思政课的主讲人是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而听讲者则是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铃铛阁外国语中学、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北辰光华外国语学校的百余名师生。

  作为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行走的大思政课”正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天津思政教育创新做法层出不穷,编制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和特殊教育各学段41个学科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遴选建设30个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基地和各学科课程思政典型案例300个。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也是所有家长和教师质朴又深沉的期待。天津大力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砧板上飞快地擀皮、包出薄皮大馅的饺子,在缝纫机上“走出”工整的“线条”,在操作台上通过锯、刨、打磨、拼接制作完成鲁班锁,在田地里施肥插秧……天津市连续举办三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成为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品牌化项目。天津先后出台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推出100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课后服务,组织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课程。

  天津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设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超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实施防控近视“六大工程”,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超过95%。夹包跳、春耕、抢滩登陆……在天津市实验小学2024年春季运动会上,每个项目都充满童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光发亮的舞台。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天津把艺术类科目纳入中小学生学业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持续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高雅艺术进校园、“沽上四季”合唱音乐会、学生剪纸迎春作品展等活动定期开展,京韵大鼓、京东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天津时调等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进入课堂,东丽区南开公能小学的腰鼓、北辰区天穆小学的花毽、汉沽高庄小学的飞镲、塘沽河头小学的落子、塘沽盐场中学的大沽龙灯等传承项目登上“端阳花会”一展风采。

  辐射引领

  办好百姓身边的学校

  教育的民生属性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守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天津坚持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纳入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内容,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为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天津在连续十余年把幼儿园新建改扩建纳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之后,于2019年实施学前教育资源建设两年行动,累计新增幼儿园学位13.4万个,1554所“无证园”全部清零,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增长到87%,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一举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和平、河西、河北、红桥4个区率先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评估认定。同时,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区、园三级视频监控系统,将全市幼儿园纳入监控范围,有效保障了幼儿园的安全稳定。

  面对人口变化带来的基础教育学位结构性缺口,天津着力加强前瞻性布局,于2020年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投入近50亿元,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4.7万个,改造C级校舍24.76万平方米,补充体育运动场馆210.3万平方米。今年,还将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各区也“一校一案”制定了挖潜扩容工作方案,进一步扩大学位供给。同时,实施普通高中资源建设行动,推动学校规划建设与人口变化趋势、城市空间布局相适应。

  进入新时代,“上好学”成为人民群众最大的期盼。天津先后实施优质资源辐射引领1.0和2.0工程,天津市教委与红桥、河北、河东等区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耀华中学红桥学校、天津一中河北学校、实验中学河东学校等一批新优质学校,推动市内六区“一对一”成立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破解中心城区优质资源过度集中问题。与环城四区和远郊区签署共建协议,采取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实施强校工程、建设品牌高中等方式,打破区域壁垒、校际壁垒,全面提升涉农区的教育质量,增强生源吸附能力。“集团化办学是教育走向优质均衡的再选择。如今,我们七里海镇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芦台一小这所百年老校的教育资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宁河区七里海镇教育组总校长张立松说。

  目前,天津市教委直属学校与滨海新区等区域合作办学45所,成立中小学教育集团101个,中心城区之间及中心城区与其他各区结成16个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5个远城区结成123个城乡学校帮扶共同体,开展管理经验互鉴、教学科研联动、优势资源共享、教师队伍共建,覆盖77.3%的乡村学校。“我们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让东西南北中齐头并进,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说。

  深化改革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时代基础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天津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新时代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新时代天津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遴选建设172个义务教育学科课程基地、54个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基地,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持续开展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作业设计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健全市、区、校三级教学视导工作机制,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生态,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教师改变,课堂才会变。天津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强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建设,推进“未来教育家奠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等师资培训项目,持续深化“区管校聘”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探索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培养新时代“大先生”,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师资的殷切期盼。

  目前,天津正在实施“中小学优秀学科组培育项目”,采用“1+1”捆绑培育的方式,通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学科组的“牵手”,集体设计“大概念”“大单元”等学习任务,推行“情境引领,问题导向,深度探究,交流互动,实践小结”常态课堂模式,探索打通“课堂解决问题”到“实践中解决真问题”的路径。

  如何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天津宁河区持续开展优秀课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每场展示活动后,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教研员都会精心组织教师进行评课和学科教学培训。教学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让教师收获良多。

  “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的同时,也为加强科学教育、引领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重要契机。天津因地制宜分年级、分层次设置课后服务“项目菜单”,编制了《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美劳教育活动菜单》,免费开放上百家博物馆、体育场馆、科普基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成立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着力构建由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科学教师组成的“1+1+N”科学教育团队,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开放性问题、游戏化任务、跨学科主题,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截至目前,5个区、36所中小学获批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

  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是造就拔尖人才的基础工程。天津实施“青少年科创计划”,建立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跨学科等32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在南开中学等学校设立“科学创新实验班”“工程创新实验班”,每年选拔100名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7所高校,在双导师培养下进行为期一年的深入科研实践,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

  今年3月,天津启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区域互比互看展示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加强科学教育、数字教育赋能等4个专场,全市16个区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作典型经验分享。“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着眼民族复兴伟业,积极探索天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让人民群众在更好的教育中收获幸福。”荆洪阳说。

  文字 |徐德明

  来源 |《中国教育报》、育见新闻视频号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开幕

  • 直击承德六道河镇救援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