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天津> 要闻 > 正文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04-15 09:09

  陈敏尔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重要讲话中对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作出重要要求。我们要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积极推动构建新安全格局,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努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自觉。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信心之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我们必须站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等党内法规,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第一时间抓落实、见实效。

  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这一重要要求,凸显了国家安全在新征程上护航民族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地位。我们必须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这个鲜明特征,坚决贯彻“十个坚持”的要求,学懂弄通、深学深用,提高战略站位,增强战略定力。

  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自觉。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入脑入心,更要见行见效。我们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战略牵引,聚焦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知重负重、担当作为,积极应对各领域安全大战大考,推动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津沽大地上。

  二、全力守护政治安全,当好首都政治、安全“护城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维护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我们必须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切实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政治,统筹做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各项工作。

  坚决维护首都政治安全。天津是首都“护城河”、京畿重地,维护首都安全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要坚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全面落实首都地区安全风险隐患处置措施,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涉政治安全风险,高度重视并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切实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讲好天津高质量发展故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坚决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维护好天津网络安全,事关首都安全、事关大局。我们要不断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健全完善网络联合防御体系,全力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坚决筑牢网络安全基本盘。

  三、全力守护经济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大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力度,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上有基础、有条件。我们要聚焦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重点打造信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绿色石化、航空航天等12条产业链,更好发挥超算等“大国重器”作用,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坚持以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为目标,加快实施清洁低碳转型、区域能源枢纽等重点工程,强化气、油、电、热等能源保障。

  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菜篮子”重要农产品自给率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为目标,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做强土特产和津农精品。

  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根本性大事。我们要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四、全力守护公共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见行见效、善作善成。

  强化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超大城市产业富集、人口聚集,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要。我们有效应对“23·7”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重大战果,夺取防汛抗洪救灾全面胜利,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着力提高城市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健全完善极端情况下城市运行保障和应急管理体系,系统化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落实落细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加强消防、燃气、危化品、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和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市场、仓库以及医院、学校、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扎实推进政治引领、综治能动、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六治工程”,持续为基层赋能减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津。

  五、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水平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奋力开创天津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压紧压实国家安全责任体系。制定出台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的具体措施,强化国安委统筹职能,建立市、区、街道(乡镇)全覆盖的国家安全领导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协调机制和重要专项工作机制,加强督查考核,强化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到国家安全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法治思维,强化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推动国家安全法治、政策、风险监测预警等体系建设,完善重点领域保障和专项指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安全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为动力,强化干部队伍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升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努力锻造一支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津门国安铁军。

  国之大者,安全为要。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记嘱托,实干奋进,善作善成,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津,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5日 第 06 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C919首次执行三亚商业航班

  • 南疆“慢火车”载“候鸟”回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