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引滦入津40周年:饮水思源 丰碑永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天津> 要闻 > 正文

引滦入津40周年:饮水思源 丰碑永存

来源:人民网2023-09-18 13:43

  天津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水是天津发展的命脉,是人民幸福的源泉。

  1983年9月11日,甘甜的滦河水汩汩入津门,结束了天津人民喝咸水的历史。40年来,引滦入津工程累计向天津供水330多亿立方米,发挥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也深深改变了天津发展轨迹。

  艰难岁月——天津曾极度缺水

  地处九河下梢、渤海之滨的天津被水环抱,却也曾经是一座极度缺水的城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天津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不足现象日益突出,缺水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迫使人们超量抽取地下水,天津地下水开采高峰期年开采量达10.38亿立方米,结果造成大面积漏斗区,地面平均每年以80毫米的惊人速度沉降,已经到了不能再抽的地步。

  回首那段艰难的岁月,天津全市日供水量被压缩到60万吨的极限,即使如此,蓄水量也仅够维持1个月时间。

  天津水源无以为继,几百万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受到极大威胁,老百姓喝的都是苦咸水,人们戏称“天津一大怪,自来水可以腌咸菜”。

  回首那段艰难岁月,今年76岁的市民张志强仍然有着深刻的记忆:为了吃水,在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提桶携水的人流;在机关单位,几乎都在设法寻找备用水源;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一压再压,除了保证人民必不可少的食品、副食、粮油加工、医药、发电等行业的生产用水外,全市工业生产完全陷入瘫痪状态。为了保证市民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粮田不再供水,稻田改旱田,菜田供水减半;为了解决用水,全市各行各业采取限水措施,共渡难关……

  天津水源危机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国务院在1981年8月召开的京津用水紧急会议上决定引黄济津,豫鲁冀三省人民顾全大局,立即响应。10月28日,黄河水从人民胜利渠千里迢迢抵达津门;11月27日,山东潘庄、位山也同时提闸放水。这次引黄,国家投入巨资,豫鲁冀三省人民帮助天津解决了燃眉之急。

  众志成城——创造水利史奇迹

  英雄引滦夺天工,万壑千山架长虹。

  1981年9月25日,国务院以(81)国函字133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实施引滦入津工程,并明确将引滦入津全部权力和责任交由天津负责。这一英明决策是解决困扰天津已久的城市供水问题的正确战略性抉择,也开创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由地方政府全权实施的先河,极大调动了天津人民的积极性。

  说起40年前参加引滦入津工程的往事,时任中建六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的张兰祥如数家珍。“引滦工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大会战取得胜利的一项法宝是建设者顽强拼搏的斗志。我们为了全力推进项目施工,白天黑夜三班倒,大家瞄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许多职工负伤流血不下火线,病痛在身仍坚守在施工一线。不少女职工为全身心投入建设,把年幼的孩子委托给亲属照料。”张兰祥说。

  在工程建设最紧张的阶段,进度是以日报进行统计的。张兰祥回忆,当时由于多个下属公司同步施工,各单位和班组之间创优争先,工程节奏不断加快,材料供应计划经常滞后于现场需求。因为当时材料采购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只有将钢材等物资供应计划不断加大提前量,才满足了不断刷新的工程进度。

  张兰祥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是引滦入津工程争分夺秒、日夜赶工的一个缩影。

  1983年2月初,国务院委托水利部在天津召开通水协调会,明确指出:“所有蓄水和通水工程,都按照7月完工、8月试水、9月验收、‘十一’通水的统一部署进行。”1983年8月15日10时,潘家口和大黑汀水库同时提闸放水,滦河水喷涌而出,飞奔天津。引滦入津工程开始全线试通水,24日10时停止,历时9昼夜。1983年9月5日8时,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和引滦枢纽闸依次提起,正式向天津供水,9月11日,甘甜清澈的滦河水流进千家万户。至此,天津人民结束了喝苦咸水的历史。

  引滦入津工程共投资11.34亿元,完成土石方3460万立方米,石方166.67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63.73万立方米,使用钢材11.2万吨,木材5.4万立方米,水泥36万吨,设备1776台套。工程初步计划3年完成,经过奋战,仅用了1年零4个月。1984年,引滦入津工程被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评为国家优质工程,荣获金质奖。2011年,引滦入津工程被全国土木工程建设行业内组织推选为“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

  励精图治——奋力前行四十年

  40年来,引滦入津工程累计向天津市安全供水332.8亿立方米,在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创造方面硕果累累。

  水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天津市已经形成“一纵一横”引滦引江输水干线为骨架,于桥、尔王庄、王庆坨、北塘、北大港等五座水库调蓄调度,辐射城乡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全市年供水总量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足20亿立方米提高到2022年的33.55亿立方米。依托引滦水源,天津市城市供水事业也不断取得突破,截至目前,全市33座水厂总供水能力达到480万吨/日,是引滦通水前的5倍,城市供水水质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引滦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引滦水质持续稳定向好。2000年以来,随着引滦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引滦水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影响了供水安全。近二十年来,天津市水务部门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和引滦沿线区县,累计投入57亿元开展引滦水源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引滦全线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于桥水库动植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有力地保障了引滦供水安全。

  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用水微增长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引滦水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引滦通水以来,天津始终把节水作为一项战略措施常抓不懈。引滦通水四十年来,天津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截至目前,全市万元GDP用水量20.57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8.4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22,位居全国第三。

  引滦生态保障能力充分显现,助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水平。引滦调水有效地增加了天津市可利用水资源量,通过置换超采地下水、实施生态补水等措施,有效遏制了天津市地下水位下降和河湖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引滦入津工程历久弥新、未来可期。”天津市水务局副局长王洪府说,当前天津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水务部门将聚焦“四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目标,持续推动引滦入津工程和天津市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努力为高品质生活创造提供支撑和保障。(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72岁老人和他的“猴子王国” | 寻美中国

  • 京津联动助推科研创新产业集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国强指出,沉迷手机不仅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容易引发社交焦虑、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2025-02-25 09:34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2025-02-25 09:32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全方位关照,从而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2025-02-25 09:31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
2025-02-25 09:30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5-02-25 09:29
一场以“项目经理人机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管理范式变革正在上海悄然推进。
2025-02-25 09:26
“蛟龙”号计划2月份完成水池试验,3月组织实施南海海试。
2025-02-24 09:30
2月21日,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2025-02-24 09:26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构建了野生和栽培辣椒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开了辣椒性状演化奥秘。
2025-02-24 09:25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历经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蛋白,并找到了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2025-02-24 09:22
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近日宣布,在基座大模型基础上,仅耗费数十美元就开发出相对成熟的推理模型
2025-02-24 09:20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