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津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浓浓烟火气 暖暖津沽情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天津> 当地新闻 > 正文

天津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浓浓烟火气 暖暖津沽情

来源:天津日报2023-02-03 10:20

  “十项行动”调研行

  2023贺新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四周年

  2023新春走基层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见行动 看效果

  全面学习 深入领悟 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网上学校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在津沽大地上

  河西区越秀路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读书角内,工作人员正和老人们一起读书、交流。记者 尉迟健平 摄

  和平区一处商业综合体,年味儿主题场景格外醒目,前来消费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本报记者 孙立伟 摄

  天津北方网讯:新春佳节的津城,一片喜悦祥和。浓浓的烟火气中,透着的是津城百姓年味儿十足的幸福感。这幸福源自这座城市的百年底蕴,更源自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为民初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着眼今后5年,天津组织实施“十项行动”,启动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擘画人民美好生活新画卷。

  稳就业 从重点帮扶到多措并举

  “红彤彤的柿子,象征着红红火火的日子,希望大家‘柿柿如意’,兔年大吉!”临近春节,在武清区青创孵化基地的公益直播间里,年轻的付圣伟带领自己的线上销售团队每天卖出近100个年宵花“福桶”。

  武清区曹子里镇是享誉全国的绢花之乡,有着300多年的历史。付圣伟的父亲在这里经营着一间绢花厂,小时候的他经常跟在师傅们的身后,用自己的小手制作出一朵朵美丽的绢花。

  2017年,大学毕业的付圣伟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首选“赛道”就是绢花销售。此时,互联网销售正在从传统电商转向直播带货,他希望能够带着曹子里绢花搭上这趟销售“快车”。

  “刚开始,没钱、没地方、招不到专业的人才。”紧随困难而来的,是武清区青创孵化基地的出手援助。提供场地、无息贷款、租金补贴、社保补贴,创业“导师团”全程“陪跑”……一系列的扶持,为创业初期的付圣伟免除了后顾之忧,也为这个年轻的团队带来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动力。

  经过4年努力,付圣伟已签约成为近百家绢花厂的线上销售代理,销售额占到了这些厂家总销售额的六成,并且一半产品销往海外。

  随着销售额的节节攀升,曹子里绢花厂也在不断进行着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百年绢花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越来越多有技术、懂营销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就业。

  210万──这是过去5年中,天津实施稳就业扶持政策,累计城镇新增的就业人数。付圣伟和这些回村的年轻人,就在其中。他们成功就业的背后,是210万个家庭美好生活的开始。

  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生活才更有奔头。

  就业稳,百姓的钱袋子才能鼓。5年里,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7%。

  2022年,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天津聚焦稳定就业岗位,帮扶重点群体,提升职业技能,增强服务质效,多措并举,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全市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我们将加速释放稳岗政策效能,着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提高物质生活品质。”面对天津绘就的高品质生活蓝图,市人社局副局长李惠廷信心满满。

  除夕的团圆饭,付圣伟一家把酒言欢。随后,他端起酒杯,敬一路陪伴的家人,敬一代代绢花手艺人,敬自己的小伙伴团队。

  重养老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

  大年初七刚吃过早饭,家住河西区惠州里的黄萍便约上自己的好姐妹,一起前往家门口的越秀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72岁的黄萍是这里的常客。2021年5月,做完膝关节置换手术出院后,她选择在家门口的这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住上一段时间。

  “当时不能下床,就想着在这里一日三餐、生活起居有人照顾,还有专业的理疗师帮助做康复训练,而且离家近,很方便。”

  在随后的近2个月中,住在这里的黄萍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除了助餐、助医服务外,这里还能提供助浴、助洁、助急等服务,并开展了剪纸、书法、编织等文化娱乐活动。在全中心的精心准备下,她还在这里度过了自己70岁的生日。

  康复回家后的黄萍几乎每天都要回中心转转,做做专业的理疗,与姐妹们话话家常,临走时再买上一份可口的饭菜。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经成为黄萍的第二个家。

  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就能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这是黄萍等许多老年人心目中理想的养老模式,也是河西区创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初衷。

  像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河西区已经布局了45个,形成了覆盖全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以此为圆心,一张更大、更密的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网,正在铺设开来。

  线上,推动管理服务平台迭代升级,进一步完善数据分析、运营使用、场景展现、审核监管等功能;研发养老服务机器人,通过人机交互、语音识别等技术,提升老年人的服务体验感。

  线下,在街区增设慢行步道和休息、健身等设施,在楼内推动“福一把”楼梯扶手和“楼道爱心休息座椅”全覆盖,在家中实施适老化改造,打造整体适老场景。

  沉甸甸的“养老账本”,彰显的是民生的温度和为民的情怀。

  “我们将持续推进‘三床联动’机制,让医疗机构医养护一体病房床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短期托养床位、居民家庭养老床位有效衔接、双向流转,逐步形成全链条、全过程的医养康养服务体系,切实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河西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欣表示。

  推进养老服务从“有”到“优”;从基础性的“老有所养”到高品质的“老有颐养”;从首善河西到天津全市,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不断被满足。

  这座城市,正在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兴文化 从“调味品”到“必需品”

  对于城市而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必然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春节假期,津城剧场可谓好戏连台。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演出,让这个传统佳节在热闹非凡中充满了文艺气息。

  天津人艺剧场中,津味儿话剧《油漆未干》场场爆满;天津大剧院里,天津人艺版《雷雨》让众多观众现场品味经典;天津交响乐团带来多场专场音乐会;众多戏曲名家轮番上阵……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涵盖话剧、亲子剧、传统戏曲、音乐歌舞、曲艺杂技等诸多艺术形式的400多场精彩演出,亮相天津各大剧场。

  走进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等文博场所,数十场不同主题的特色展览,让众多天津市民尽享文博“大餐”。

  一边是充满文化自信的精品力作,一边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整个春节期间的400多场演出,市民都可使用天津文惠卡购票,除了政府观剧补贴外,还可享受相应的折扣。

  小小文惠卡,惠民更润心。

  面对新冠疫情的考验,天津不断创新思路,把剧场搬到线上。物质生活不影响,精神食粮有保障。

  与此同时,“VR天博”正式上线。该作品可线上360°实景展现天津博物馆馆藏文物,并结合线上音视频讲解、文物细节放大、主题展览融合、浏览环境搭建等综合展示,市民可随时随地“云”观文物。

  现如今,在天津,一场场精神文化盛宴,从大家生活中的“调味品”变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在与高品质生活同频共振,津城百姓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2023年,天津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将带来演出200余场,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剧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茁表示,“我们将不断加大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文化产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果。”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提高物质生活品质、提高公共服务品质、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人民为中心,天津正带领1300万海河儿女向着高品质生活阔步前行。

  择一城终老,这里值得!(张雯婧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繁忙的珠江口

  • 河街人气旺 非遗“唱主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
2024-09-30 10:00
作为信息通信业“风向标、晴雨表”,2024国际信息通信展日前在京落下帷幕。
2024-09-30 09:58
相信随着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广大妇女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
2024-09-30 09:57
大规模设备更新关系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2024-09-30 09:56
天峨龙滩特大桥主孔将世界混凝土拱桥跨径世界纪录一次性提高155米,比国外最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大210米,建造风险大。
2024-09-30 09:55
除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推出的《唐宫夜宴》,河南台的另一部大空间沉浸展《隐秘的秦陵》也在上海获得广泛关注。
2024-09-30 09:54
接下来,释放出的氢气可能与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甲烷(一种可以在火星黏土表面储存数十亿年的碳形态)。科学家提出,这些被封存的火星碳或许有一天能被回收并转化为推进剂,为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未来任务提供动力。
2024-09-29 09:50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地球外核存在一个与赤道平行的环状区域。液态外核内探索到的低速地震波暗示,这些轻化学元素浓度较高,可减缓地震波的速度。
2024-09-29 09:49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确定了被称为“引力盆地”的关键区域。这项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宇宙复杂引力动力学的理解,也让科学家更清楚地认识到塑造宇宙结构的力量。
2024-09-29 09:4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和优化升级态势更加明显,第一产业基础地位巩固夯实,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2024-09-29 09:49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此次长江口二号古船试发掘区域位于古船南端。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说,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工作站是目前我国最先进、体量最大的智能化考古专用工作站,填补了我国超大型水下文物实验室考古领域的空白。
2024-09-29 09:49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听到“晒太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趴着午休会导致胃下垂”“孩子身材矮小可以打增高针”等等说法。
2024-09-27 09:20
记者在丹江口大坝现场看到,借助数字孪生技术,丹江口大坝已经建成全要素、全天候动态监控体系。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水利行业协作奋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2024-09-27 09:20
不到一年,杨绍辉就夺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并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2024-09-27 09:18
在算力的支持下,东数西算、东数西渲、东数西训、东数西存,应用场景更加多元,不少贵州本土企业也开始布局新的赛道。
2024-09-27 09:16
在阮祥燕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照片格外醒目——她身着蓝色手术服怀抱一名新生儿,对着镜头深情微笑。正是这名女婴的降生,让她有了“冻存婴儿之母”的称呼。
2024-09-27 09:12
我科学家团队利用化学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以下简称“CiPS细胞”)制备胰岛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
2024-09-27 04: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水平整体跃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技术进步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2024-09-26 10:23
科学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在播种孕育的过程中,奔走在各地的科普大篷车、深入乡村基层的科普教育活动和服务平台,正不断赋予齐鲁大地科学的神奇与美好。
2024-09-26 10:17
SDG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介绍,报告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全球7个SDGs及中国227个可持续发展指标定量评估。
2024-09-26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