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圳龙岗区“虚拟社区” 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样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深圳龙岗区“虚拟社区” 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样板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08-11 13:25

  “以前办个居住证续签,得专门请假跑社区服务中心,现在在‘虚拟社区’小程序上点一点,几分钟就能搞定,太方便了!”家住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的居民李娜近日通过社区新上线的“虚拟社区”平台,顺利完成了业务办理,连连为这种高效便捷的服务模式点赞。

  龙岗区是深圳市人口大区、产业大区,面积相当于中部一个乡镇,实际管理人口超过480万人,交通、文体、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近年来,该区聚焦基层治理中“服务半径大、响应速度慢、群众参与度低”等痛点难点,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进行迭代升级,创新打造“虚拟社区”服务平台,将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多元主体协同的治理新格局,让居民在“指尖上”就能感受到治理温度与效率。

  “早在2018年,龙岗区就以龙岭社区为试点,创新‘党建引领带共建、公众参与促共治、盘活资源齐共享’工作模式,推动龙岭社区从脏乱差变为幸福美好家园。”龙岗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2021年,龙岗区在深入总结龙岭社区有效做法基础上,形成10条经验,并召开现场会在全区推广,掀起从一个社区到龙岗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生动实践。

  在推广过程中,龙岗区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更多居民享受“云端上的服务”。为此,2024年8月开始,龙岗区重点聚焦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健康医疗等民生需求,从居民群众“我要什么”的视角出发,把线下共建共治共享推广运用到线上,打造“虚拟社区”服务平台,以线下温情供给、线上数字赋能实现资源全域互通、全民共享,持续推动相关工作迭代升级、焕发新彩。

  今年6月,“虚拟社区”平台在龙岗全区111个社区全覆盖上线。截至7月22日,平台总访问人数151.4万人,累计访问量583.7万人次。

  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提升服务效能。走进龙岗区“虚拟社区”指挥调度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辖区人口动态、事件处置进度、民生诉求热点等数据。“通过整合政务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等20多个部门的数据资源,我们搭建起‘1个区级平台+11个街道分中心+111个社区站点’的三级联动‘虚拟社区’体系,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龙岗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龙岗区“虚拟社区”已累计受理各类民生诉求12.7万件,办结率达98.6%,平均办理时限缩短至1.8个工作日,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7.3%。

  线上议事连接线下共治,增强基层活力。“小区楼下的健身器材老化了,能不能换一批?”“建议在社区公园增设夜间照明”……在布吉街道可园社区的“虚拟议事厅”里,居民们围绕社区事务积极建言献策,社区工作人员实时回应,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在线联动,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以前社区开会,大家要么没时间参加,要么不好意思开口,现在‘虚拟议事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谁有想法都能说,事儿也能商量着办。”可园社区有关负责人说,不久前,通过“虚拟议事厅”征集意见、线下实地调研,社区联合多方力量对小区休闲广场进行了改造升级,新增了儿童游乐区和休憩座椅,赢得居民一致好评。

  不仅如此,龙岗区还依托“虚拟社区”培育线上志愿服务队伍,组建了“法律明白人”“邻里帮帮团”等200余支线上服务队,吸纳志愿者1.2万余人。

  针对出租屋管理难题,“虚拟社区”开发了“智慧出租屋”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等技术,实现租客信息登记、租赁合同备案、安全隐患排查等全流程线上管理。目前,该系统已覆盖辖区80%以上的出租屋。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龙岗区以‘虚拟社区’为抓手,用数字化手段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龙岗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龙岗区将继续深化“虚拟社区”建设,拓展应用场景,完善服务功能,让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辖区居民,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龙岗智慧”。(记者周科 卫韦华)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世界机器人大会周末人气旺

  • “动车医生”战高温斗酷暑 为暑运保驾护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