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交会的福田现象:一间“大平层”,装满人工智能产业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高交会的福田现象:一间“大平层”,装满人工智能产业链

来源:南方Plus2024-11-15 13:23

  11月14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福田展团凭借AI火出了圈!

  这边厢,双臂机器人灵巧地摆动双手,冲泡一杯杯热腾腾的咖啡;那边厢,机械臂装上高速旋转的刷头,逐行逐片为车门模型抛光;不远处,一位观众戴上最新的MR眼镜,沉醉在虚拟与现实无缝融合的美好生活。

  在福田展馆内,看得见的是一件件酷炫的科技产品,而背后是强大而完整的产业生态。面积仅270平方米的展厅内,容纳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近40家企业机构亮相,展现福田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核心区的十足信心。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福田不只是CBD,还是都市型科创区。在这里,创新的点子和成果陆续涌现,创新的企业和人才持续集聚,创新与金融、与文化的融合愈加紧密。“中央创新区”的图景缓缓浮现,“全域超级孵化器”的构思逐渐落在热土上。

  高交会福田馆的入口放置着一幅巨型的VR眼镜。“镜片”上,冰蓝色与紫色的色块交替旋转,好似一条时空隧道,引领观众迈入一个用AI打造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开启探索未来科技世界的旅程。

  “我们以‘未来视界’为主题设计展馆,VR眼镜造型象征着‘视界’的开端,代表着人类依靠人工智能看见未来。”福田区科技和信息创工业局负责人说道。

  到底人工智能可以玩出多少种花样?展馆内,AI融入百业千行,令现场观众大开眼界。

  “你好,我是奶龙,很高兴认识你!”一只奶龙机器人奶声奶气地用英文向一位外国宝宝打招呼,立马把这位宝宝逗笑了。

  “我很惊讶,这个毛绒绒的玩具居然会说英文。”来自西班牙的Sebastian Solano赞叹道。

  不久前,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在福田成功孵化奶龙AI玩伴机器人项目。负责人之一、深圳市亿家亿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温淑君介绍,依托研究院的封神榜大模型,公司积累大量儿童专用语料,打造出陪伴3至10岁儿童快乐成长的人工智能产品。

  当下,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AI+智造、消费、设计、治理、医疗等应用层出不穷。福田敏锐地发掘、培育一批勇士,鼓励他们朝着时代浪尖发起冲锋。

  深圳市加推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位“种子选手”。2020年,该公司迁入福田,入驻新一代产业园,从此在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和推广上一路狂奔。

  今年高交会期间,加推科技带来一款新产品——AI电子名片。该公司联合创始人郑秋明介绍,用户只需将名片放在手机前,即可通过NFC感应录取对方的通讯信息。依靠自研算法,系统还可以立即生成一段人物简介,让双方“一见如故”。

  “AI对于人类而言是提质增效的作用,不仅给生活带来诸多乐趣,还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只要你需要AI,它就在那里。”深圳市北科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负责人刘澍说。该公司同样扎根新一代产业园,近200人的团队专注于AI语音交互领域,本次向观众提供歌声复刻体验,展现端侧语音技术的硬实力。

  福田区业态多元、发展成熟,坐拥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基础,孕育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本届高交会期间,各细分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产品、解决方案百花齐放,首善之区的AI产业生机勃勃。

  纵览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为何一批AI先锋择福田而栖,以此为基地驶向宽广的蓝海?向上溯源,不难找到答案。

  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一套崭新的算法往往蕴含无数机遇。福田优渥的产业土壤,吸引一批顶尖人才开发AI底层算法,由此聚合形成一条条垂直的产业链条。

  “真正的人形机器人,要的是辅助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算法要求非常苛刻。”深圳市和意精工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市场经理郑潘红说。

  在该公司的展位上,机械臂恰似一只人手,将蓝色的汽车门抛磨得铮亮。虽然车门有所弯曲,刷头仍紧紧贴合着其表面游走。郑潘红介绍,公司招揽的顶尖研发团队,研制全球领先的算法,可在数秒内自主规划机器人工作路径,解决机器人面对复杂自由曲面的加工难题。

  “以往,工程师需要耗费四五个小时确定工作点位。现在,机器读取几张图片就可以生成路径。”郑潘红说。如今,这套算法获得数家欧洲豪车厂商青睐之余,也发展多家下游合作伙伴,进一步为飞机蒙皮、风电叶片等更多工业品开发适配产品。

  算法要跑得起来,离不开算力作为坚强后盾。在福田,一批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算力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企业走南闯北保驾护航。

  展馆内,深圳市智城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揭开深圳开放智算中心的神秘面纱。该中心设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今年2月正式点亮运营,已建成1000P的智算规模。建成并投运后,其算力规模将达4000P,可为千亿级参数大模型提供训练服务。

  福田区科技和信息创工业局负责人介绍,辖区已聚集2个本地算力资源中心和2个算力调度平台,可调用算力资源超10000P,是深圳可调度算力资源最多的区,成为全市最主要的算力供给节点,为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筑牢坚实底座。

  此外,依托深圳数据交易所,福田区率先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并积极推动建设深圳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中心(福田)暨人工智能语料流通基地,打通人工智能养分——数据库的流通渠道。

  多措并举之下,福田区人工智能产业已集聚超300家规上企业,今年前三季度的产值累计超百亿元,增速超25%。当前,福田立足多元的行业应用场景,加快形成垂类大模型集聚生态,培育更多百亿、千亿级新质集群。

  事实上,在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上,福田区走得早、行动快。

  早在2019年,福田区便策划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此后,多份行动方案、多项扶持措施相继出台,从大模型、算力服务、产业空间、创新平台、应用示范等13个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

  剑指人工智能产业,是福田抓准科技创新的法宝、促进产业迭代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田区全面打造都市型、分布式、智能化科创区,构建创新要素“强磁场”,创建“全域超级孵化器”。

  福田锚定“中央创新区”这一定位,实施科创资源集聚行动,加快打造智能终端、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产业集群。至今,新能源、智能终端两个产业集群已突破千亿级。预计年底前,软件产业集群也将晋升为第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围绕资金、空间、人才和住房等全发展要素资源,福田区出台“1+9+N”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体系,拿出真金白银赋能企业创新发展,助力企业在福田“安家”,感受“超宠”体验。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体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加速集聚,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对此,加推科技的郑秋明深有感受。他提到,公司迁入福田后,一直受到各方支持和关照,多年来收获大量上下游资源,还肩负开发政务服务小程序“i福田”的重任。“在福田,我们有业务、有发展、有未来,企业运营形成了良性循环。”他说。

  在人才支持方面,福田区不断完善英才荟人才政策,累计奖励人才10.24万人次,发放资金超20亿元,支持人次、支持总额全市第一。截至2023年底,全区累计吸引归国科技人才近3000人、在职院士22名、急需紧缺人才32名、高水平人才创新团队14支、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570人、福田英才2915名。

  “福田位处深圳的中心,本身就具备人才的号召力。叠加政府推出的‘银弹攻势’,企业很容易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科创攻坚队伍。”北科瑞声的刘澍说。

  在2024年赛迪全国创新百强区榜单中,福田区排名第9,名次连年提升,优质的营商环境令科创企业近悦远来。未来,福田区将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中心城区种下一片片枝繁叶茂的“科创森林”。

  撰文:李嘉耀

  摄影:朱洪波 李嘉耀

  策划:刘丽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共赴科幻之旅——探访2025中国科幻大会

  • 西藏隆重庆祝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长期以来,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随着AI技术的突破,气象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提高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水平。2023年,《科学》杂志将“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评为世界科学十大进展,同年我国主导的AI大模型在精细化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这些里程碑既展现了大气科学与AI融合的潜力,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防灾减灾创造了新机遇。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快,公众的期待与担忧越是急剧上升。如何平衡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如何缩小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成为今年论坛上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
2025-03-27 05:1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亮明身份”,不再“真假难辨”?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养老领域,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居家生活,因此智能养老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5-03-27 05:10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