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加速推动“物理联通”向“化学融合”转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加速推动“物理联通”向“化学融合”转变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4-07-01 14:39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肯定了深中通道建设取得的重要突破、全体参与者作出的重要贡献,对管好用好深中通道作出重要指示,并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寄予殷切期望。”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深中通道6月30日建成开通,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起点上,深圳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要求,为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作出深圳新的更大的贡献。

  增强深圳等核心引擎辐射带动作用

  李晓琳首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为充分发挥好深中通道这一超级工程的作用,更好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未来,要将深中通道的开通作为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新突破的切入点,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牵引,增强深圳等核心引擎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从‘物理联通’向‘化学融合’转变。”李晓琳认为,要不断拓展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整体优势,推动形成不同城市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要素高效流动、产业深度合作、创新有效转化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更高质量、更加协调、更高效率的发展中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湾区实践。

  谈到深中通道开通后,作为深圳应该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要求,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李晓琳明确指出,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深圳要着眼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大湾区重点产业集群,以“研发+转化”“平台+制造”“总部+分支”“双总部”等合作方式,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整合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大动力。

  深圳要引领构建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要以深中通道开通为新契机,在新起点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要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李晓琳提出,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要引领构建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在市场准入、标准规则、资格认定、营商环境等方面推动珠三角城市间无缝对接,推动形成要素高效流动、产业密切关联、市场主体作用有效发挥的“深层次”一体化发展格局。

  谈到新起点上,深圳深入贯彻总书记贺信要求,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的历史使命时,李晓琳建议深圳:

  一要着力增强创新策源功能,带动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二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以源源不断的制度创新赋能大湾区的发展。

  三要打造全球标杆城市,引领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全球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

  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总书记在贺信中发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这一响亮号召。”李晓琳说,大湾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奋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李晓琳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把深圳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深圳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这一英明论断。”李晓琳说。

  (深圳特区报北京6月30日电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4A卫星

  • 日照港货物吞吐量持续攀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以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把党支部建在科技前沿一线、建在国家重大需求一线、建在青年成长一线。
2024-08-23 03:50
系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4-08-23 03:50
宇宙诞生之初,物质和反物质的性质应该是对称的、数量应该是等量的。但现在的宇宙,却难以找到反物质。
2024-08-23 03:50
文化数字化作为数字技术与文化资源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文化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2024-08-23 03:50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21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通过推动全球机器人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2024-08-23 03:50
1980年,山东大学原校长、著名数学家潘承洞与同为数学家的胞弟潘承彪共同出版专著《哥德巴赫猜想》,全面总结了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之后的研究发展,特别是近60多年来的最新成就。
2024-08-22 10:25
本次博览会深化“机器人+”应用场景展示。27款人形机器人进行了整机展示,数量创历届之最。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也会同期举行。来自全球的观众可进入机器人世界,开启沉浸式游览体验。
2024-08-22 10:23
这里就是武威重离子中心,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就安放于此。
2024-08-22 10:21
今年以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巾帼有为的故事不断上演,激励着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中更好发挥“半边天”作用。
2024-08-22 10:16
这些超重元素的性质可能会揭示更多关于在大规模天体物理现象中产生的原始元素的信息。研究这类奇特物质可能有助于科学家理解我们周围自然存在的、更为典型的物质。
2024-08-22 10:15
中部地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2024-08-22 10:11
十年树木,聚木成林。那么,什么样的树林才能被称为“森林”?
2024-08-21 10:13
8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完成3590米既定掘进任务,顺利抵达珠江口水域海平面下106米,创下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
2024-08-21 10:09
近日,青海格尔木60兆瓦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压缩机组在辽宁营口下线,这是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
2024-08-21 03:10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2024-08-21 03:10
记者近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付新华教授团队与湖北大学李代芹教授、张士昶副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某些蜘蛛能够操控并利用萤火虫发光信号,进而诱捕更多萤火虫。
2024-08-21 03:10

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党总支通过党建工作引领,产能、效率、质量等多方面均得到提升,实现核电产品“零废品”目标,设备完好率97.5%以上。

2024-08-20 10:19
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2潜次作业,这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2024-08-20 10:10
本期,我们组织老师、学生讲述亲历,并结合记者调查、专家视点,为以科学评价助力科学育人汇聚智慧、提供启发。
2024-08-20 10:08
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张建国说,从项目成果鉴定到产业成果推广,中试基地按照“政府主投+公司主管”建设运营模式,为源头创新顺利走向产业化,解决了堵点卡点问题。
2024-08-20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