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加速推动“物理联通”向“化学融合”转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加速推动“物理联通”向“化学融合”转变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4-07-01 14:39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肯定了深中通道建设取得的重要突破、全体参与者作出的重要贡献,对管好用好深中通道作出重要指示,并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寄予殷切期望。”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深中通道6月30日建成开通,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起点上,深圳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要求,为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作出深圳新的更大的贡献。

  增强深圳等核心引擎辐射带动作用

  李晓琳首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为充分发挥好深中通道这一超级工程的作用,更好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未来,要将深中通道的开通作为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新突破的切入点,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牵引,增强深圳等核心引擎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从‘物理联通’向‘化学融合’转变。”李晓琳认为,要不断拓展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整体优势,推动形成不同城市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要素高效流动、产业深度合作、创新有效转化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更高质量、更加协调、更高效率的发展中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湾区实践。

  谈到深中通道开通后,作为深圳应该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要求,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李晓琳明确指出,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深圳要着眼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大湾区重点产业集群,以“研发+转化”“平台+制造”“总部+分支”“双总部”等合作方式,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整合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大动力。

  深圳要引领构建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要以深中通道开通为新契机,在新起点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要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李晓琳提出,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要引领构建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在市场准入、标准规则、资格认定、营商环境等方面推动珠三角城市间无缝对接,推动形成要素高效流动、产业密切关联、市场主体作用有效发挥的“深层次”一体化发展格局。

  谈到新起点上,深圳深入贯彻总书记贺信要求,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的历史使命时,李晓琳建议深圳:

  一要着力增强创新策源功能,带动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二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以源源不断的制度创新赋能大湾区的发展。

  三要打造全球标杆城市,引领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全球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

  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总书记在贺信中发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这一响亮号召。”李晓琳说,大湾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奋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李晓琳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把深圳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深圳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这一英明论断。”李晓琳说。

  (深圳特区报北京6月30日电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航展举行地面装备动态演示

  •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