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4月27日在深圳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届论坛为期两天,以“光明·筑梦未来”为永久主题,以“创想”“起航”“逐梦”为年度主题词,采取“1+9+3”形式,汇聚国内外高端智力资源,科技、教育以及产业领域各界人士齐聚,共议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共商创新引领责任使命。
本届论坛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支持,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光明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邀约发起
本届论坛紧紧围绕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任务,以国际化、专业性视角设置各项活动安排,进一步拓展国内外科技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最大程度、最大范围提升光明科学城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论坛采取“1+9+3”形式,即设1场主论坛、9场平行论坛、3场配套活动,采取现场开会、线上参会、多端直播等方式进行。
主论坛邀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兼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院士等作主题演讲,并举行了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入驻仪式、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发布仪式、光明科学城母基金发起仪式、深圳市光明致远科技基金会等重要基金会揭牌仪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邀约仪式等系列活动。
平行论坛围绕科技攻关、产业发展、合作交流三大板块,设置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讨大会、生物成像设施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论坛、新材料科学论坛、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第三届国际脑科学前沿与产业大会、新型科技信息服务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坛、深港澳协同创新论坛、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运营创新论坛、光明科学城建设和发展论坛等9场活动。
配套活动包括自然音乐会、赛艇挑战赛、慢行骑行等3场活动,为与会嘉宾提供轻松亲近的交流环境,为光明科学城论坛注入运动健康等新元素。
院士专家“论剑”三大学科领域
本届论坛大咖云集,著名科学城代表、外籍嘉宾、两院院士,以及内地及港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欢聚一堂,共享思想盛宴。主论坛上,四位院士发表主题演讲,思想激荡碰撞,上演一场高端的“头脑风暴”。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院士作了题为《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思考》的主题演讲;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院士在题为《创新科技开拓深港合作新天地》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深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双方进一步深化创科合作,对国家战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深圳和香港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兼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院士发表题为《光明科学城的医学科学研究——打通基础与临床的一些探索》的主题演讲;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院士作了题为《先进光源的发展及科学应用》的主题演讲。
拓展国内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开放交流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关键路径。深圳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同时,亟需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高端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升光明科学城的集聚度、显示度和影响力。
本届论坛坚持开放与合作,放眼国际,广泛邀请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国际知名科学城及机构代表、港澳高校学者等高层次专家。值得一提的是,平行论坛还设置了“深港澳协同创新论坛”,将以“创科湾区联动深港澳同发展”为主题,邀请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教授、香港研究资助局主席黄玉山教授、香港岭南大学候任校长秦泗钊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郭毅可教授、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洪为民教授、澳门科技厅厅长谢永强博士等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及政府人员参会,必将促进深港澳创新协同联动,拓宽光明科学城联通世界科技界的渠道。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市全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平台,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打造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新力量的责任。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先行启动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继上海张江、合肥滨湖、北京怀柔之后国家批复的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
如今,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同时,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光明科学城亟需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高端交流平台。为此,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圳拟定于每年上半年举办光明科学城论坛,以“光明·筑梦未来”为永久主题,将有利于光明科学城加快建设,进一步提升光明科学城集聚度、显示度和影响力,助力深圳更好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学科领域,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逐步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进一步集聚,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