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西省中医药文化校园传播新路径探索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时政要闻 > 正文

山西省中医药文化校园传播新路径探索

来源:山西日报2025-11-19 10:25

  原标题:岐黄文化润童心书香药韵共芬芳——我省中医药文化校园传播新路径探索

太原市小店区滨河东路小学校的学生们学习辨识中药材。本报记者秦洋摄

汾阳市北门小学校的学生们学习种植中药材。本报通讯员摄

参加“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教师培训的学员们学习制作山楂丸。本报通讯员摄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中医药强省建设目标,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列为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7部门印发《山西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行动方案》,提出了“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校园活动”。当年,我省拉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帷幕,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教育部门紧密协作,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搭建起“文化启蒙、兴趣激发、知识传递、实践拓展”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校园传播新路径,并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这一活动已走进省内县(市、区)的600多所学校,在校园中播撒着中医药文化的种子,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多举措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

  翻阅生动有趣的《中医药文化校园读本》,观看海报,现场认识中草药,亲手制作精美的中药香囊,亲身体验中药穴位贴敷……10月22日,晋城高平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高平市第七中学校正式启动,别具特色的活动吸引了现场的众多师生。这也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今年走进的第17个县(市、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技与产业处携手《山西教育》杂志社合作组织开展的这项公益活动,将于今年年内实现市地全覆盖,让数十万名师生近距离感受三晋大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并非简单的说教或展示,而是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既是参与者,也是传播者。”《山西教育》杂志社社长王刚介绍,“为此,我们通过上好一堂课、绘好一幅画、讲好一则故事、读好一本书、种好一块田等特色活动设计,不断进行劳动教育、美育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尝试,全方位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

  各县(市、区)中医院的专业医生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生动有趣的中医药知识讲座。乡宁县中医医院张霞的《校园里的中草药》、交城县中医医院温玉川的《厨房里的中医药》、清徐县中医院张松英的《认识常见中草药》等课程,都是从日常生活切入,激发学生探知中医药的热情。

  以中医药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吸引了1.2万余份作品投稿,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对中医药文化的独特理解。2024年,主题绘画活动(小学组)优秀作品奖获得者白子秦受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精神的启发,创作了绘画《药草流芳》,她说:“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为弘扬中医药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它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彩。”

  活动现已录制700余个《山西教育》小记者宣传视频,孩子们或走进中药房,亲身体验草药的神奇;或讲述中医名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智慧和品质;或走进田野,寻找生活中的中草药。他们深入探寻中医药文化的奥秘,并通过镜头自信地讲述给更多人。精心编写的校园读本、绘本、宣传海报助力孩子们更系统地了解中医药知识,截至目前,活动发放校园读本、绘本等宣传资料近17万册,儿歌卡片4000余套,这些资料成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重要选择。很多学校开展了中医药社团活动、开设了中药展览室,有的学生打八段锦、诵读汤头歌,还有学生手持人体模具,边背诵穴位歌边点压穴位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已经组织了120余所学校申领中药材种植苗8500株,师生共同开展中药材种植实践活动。学生与专家、教师共同翻土、栽苗、浇水,亲手种植穿地龙、丹参、金银花等二十余种药材。通过亲手培育药材,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种植技能,更直观理解了中医药“天人合一”的理念。

  多维度构建中医药文化学习与传承环境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校园的普及与传承,提升我省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师资水平,“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教师培训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由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的专业讲师组成的授课团队,已经为200余名教师进行了全面培训,课程涵盖三晋中医药文化、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保健、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系统性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校园内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精准传递提供了坚实保障。

  授课教师、山西中医药大学生命与节气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陈富丽主讲《中医药文化知识概述》,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黄帝内经》的经典理论体系,再到历代名医的传奇故事,每个环节都紧紧抓住学员的注意力,有效激发了学员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陈富丽介绍:“我们着重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学员们阐释中医药文化的起源,旨在引导学员深入了解中医、正确认识中医,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培训期间,教师们还实地参观了中华老字号中药企业广誉远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亲身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校教师闫哲民告诉记者:“从博物馆里的历史回溯,到课堂上的知识解构,再到实操中的技能沉淀,每一步都让我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举措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我愿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丰富学校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容,当好中医药文化的播种者。”

  去年以来,我省已建成4所“中医药文化建设基地校”,各有特色且功能完备。太原市进山中学校、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太原市小店区滨河东路小学校以及吕梁市交城县南街幼儿园,均设有草药种植区、中医药科普教室和实践操作台。其中,太原市小店区滨河东路小学校建起了“嘉美中医药文化馆”,开展薄荷标本制作、葫芦摆件制作、银杏果标本制作、中草药香包制作、冲泡节气养生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在这里学习辨识中药材的知识,在校园里采摘山楂,从精心选果到熬糖裹糖,完整地参与了山楂糖葫芦的制作流程,在劳动实践中亲身感悟着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基地校的建立,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专业、系统的中医药文化学习环境,也成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技与产业处副处长田敏说。

  全方位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走深走实

  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为我省的青少年教育注入新活力,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王刚表示,学生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兴趣愈发浓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教师们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成为校园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

  运城市芮城县陌南中心小学教师李晓女深有感触地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是培养‘小郎中’,而是播撒文化的种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肩上有一份新的责任。今后我会尽我所能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这份珍贵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在他们的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如何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从‘有’推向‘优’,从‘一时热闹’变为‘持续影响’,这也是我们在深入推进活动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技与产业处处长刘浚表示,要在推动“课程化”与“体系化”、深化“师资培养”与“专业支持”、促进“跨学科融合”、构建“文化场域”与“评价机制”、拓展“家校社协同”实现辐射效应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推进、走深走实。

  随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推进,各地的学校也在不断拓展与丰富活动的内涵。太原市小店区滨河东路小学校校长赵文珍介绍,该校正在尝试实现活动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注重将中医药传统文化常识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食材制作、手工创作、农业体验等多项实践,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内涵。“未来,我们将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的实践内容,打造‘行走中的课堂’,培养孩子们劳动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记者秦洋)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