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西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使周边乡村因路而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西> 时政要闻 > 正文

山西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使周边乡村因路而兴

来源:人民日报2023-04-11 14:48

  山西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使周边乡村因路而兴——

  千里旅游路 带动沿线富(一线调研)

  本报记者 郑洋洋

  近年来,山西省建设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通过优化道路条件、提升整体交通效率,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沿线乡村也以旅游公路发展为契机,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编 者

  大山巍峨,连绵起伏,成片黄色的连翘花点缀在山间,传递着春天的气息。驾车一路畅行,车窗外深邃的峡谷直跃入眼,一片片苍翠秀美的林木接连闪过,其间掩映着土墙黛瓦的古朴村落。

  这条路,正是山西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东段。路段以红、黄、蓝三色喷涂标线,如一条蜿蜒的彩带,盘桓在太行深处。

  2018年起,为连接县乡村道路,打造全域旅游交通网体系,山西省开始建设太行、黄河、长城等旅游公路,为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山西省委书记蓝佛安提出,“山西统筹做好旅游公路建设管护和沿线景点保护修缮运营,着力让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

  截至2022年底,山西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已建成2957公里,其中主线1233公里,贯通长治、晋城、晋中、阳泉以及忻州等地级市,连接了太行山大峡谷、太行百里画廊、娘子关等景点和全部太行山沿线脱贫地区,是山西省“四好农村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

  因村设路,破除梗阻——

  “路通以后,大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交通,曾经是掣肘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浙水村发展的主要短板。

  “我们村有种植药材的传统,党参、连翘、柴胡等都是地道的好药材。”村民侯陈付说,“但过去路不好走,药材商来这里太麻烦。卖不出去的药材积压着,最后只能压低价格销售。”

  浙水村,北连太行,南接中原,古时商旅往来频繁。如今,古老的青石路旁,药铺、茶肆、高耸的门楼、雕花的窗棂讲述着曾经的繁华。然而,穿村而过的阳马古道因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逐渐被人遗忘以至荒废。环山抱水的村落,与外界的联系一度只有一条土路,车辆过处,尘土飞扬。

  跑了10多年运输的村民靳国勤至今记忆深刻。那时候,外界的车不愿意进来,无论是粮食、蔬菜还是药材,主要靠本村人往外运。“去县城送一趟货,来回就得4个小时。”货车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颠簸,靳国勤在途中得不时停靠几次,去捡那些跌落在地的药材。不仅累,挣得也不多。

  在山西,当时与浙水村情况相似的村落为数不少。山西规划修建旅游公路,提出“旅游路”就是“农村路”,连接尽可能多的乡村,尤其是脱贫村、交通闭塞村,成为旅游公路规划的重点。

  2018年,浙水村被确定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上的一个重要点位——旅游公路晋城段的起点。2020年,原本坑洼不平的10公里村道,被建设成一条路面宽7.5米的高标准三级公路。

  连通浙水村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建成后,与长治市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忽东公路相接。从此,从浙水村向北,可前往太行山八泉峡景区;往南,公路与东西向横穿的陵侯高速相交于王莽岭景区入口。就这样,村镇、景点被旅游公路一一连接,编织成一张全域旅游交通网。

  沿途山脉连绵,沟壑纵横,太行风光,一览无余。“路通以后,大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浙水村党支部书记靳慧永说。

  如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连接了山西46个县362个乡镇,联通了61个A级以上景区、140个非A级旅游资源(点)。2024年全线贯通后,预计将连接A级以上景区122个,覆盖非A级旅游资源(点)239个。

  变路为景,完善配套——

  “现在交通越来越方便,沿着旅游公路到处都是风景”

  路通之后,靳国勤开车成为一种享受。“一路安全又畅通!以前开车送货,一天只能跑一趟,现在起码能跑三四趟。”最让他高兴的是,沿路的风景一天比一天美丽。橙色的野菊、黄色的向日葵、多彩的路标……路变漂亮了,开车时心情也更好了。

  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从浙水村向南行驶20分钟,就到了棋子山观景台。

  这里视野开阔,空气清新,吸引了不少游客。记者看到,附近村民在这里支起摊位,卖起小吃、饮料、纪念品等,有的还招徕游客入住民宿,生意很好。小吃摊摊主申文亮所住的黄虎掌村就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这里离我们村不远,我算是家门口就业了。”申文亮说。

  在观景台欣赏风景的游客张福香,来自河南郑州,就住在申文亮家的民宿。“以前来旅游,主要是奔着名气大的王莽岭,现在交通越来越方便,沿着旅游公路到处都是风景!”张福香说。

  不远处的棋子山森林公园沿线,一侧是山谷白云,一侧是森林公园,行走在木栈道、木平台之上,景观层次丰富,令人沉浸其中。这正是旅游公路的慢行系统,通过步道等公路附属设施,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目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已建成骑行道、探险道等慢行绿道150公里。

  “旅游公路就是让游客‘快旅慢游’,既提升整体交通效率,又能让游客慢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农村公路管理处处长姬鸽介绍,旅游公路定位于旅游与民生服务,打造了公路主体系统、景观系统、信息系统、服务系统、慢行系统等五大系统。

  其中,景观系统是山西旅游公路着力打造的系统——以保护好原有生态景观为基础,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绿化工程、景观小品等,融合旅游公路沿线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实现“人、车、路与环境”自然和谐。陵川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苏红岗介绍:“景观全部经过专业设计,遵循‘变化、自然、野趣、生态’等原则,每个路段会设置一两种主题色,注重呈现出原生态的美。”沿着公路,游客春能赏花、夏能看山、秋能观叶、冬可望雪,一年四季,都是美景。

  不久前,棋子山以南的旅游公路陵川段,新建成了一段300米长的“音乐公路”。公路路面红蓝相间,喷绘的音符图案,仿佛跳跃在彩色的道路线条之间。道路一侧安装带有激光雷达发射器的感应装置,当车辆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驶入彩色路面,一段段优美或雄壮的旋律就会响起,“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歌词的创作地,正是陵川县。

  “旅游公路同时是一条智慧型公路,未来还将给旅客带来更多的互动体验。”姬鸽说。

  以景带村,百姓增收——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开通后,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3年前,当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修到浙水村附近时,村民们发现,村里陆续来了一些游客,之后数量不断增多。

  借助旅游公路带来的发展契机,在山西省市县相关政策指导下,包括浙水村在内的“驿站村”开始制定保护与发展规划、乡村整治与提升规划和民宿旅游发展规划等,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河道清淤、管道入户、公厕改造……浙水村投资新建了景观门楼,改造了古房、古院和民宿客房,修缮了阳马古道,公共服务设施越来越完善,古色古香的面貌初步显现。不仅如此,不少“驿站村”还请来了专业的设计团队,负责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和构建。

  来自北京的罗宇杰负责浙水村规划设计。深入当地调研后,罗宇杰发现,除了需要对浙水村内的古建筑“修旧如旧”,村里还缺少一栋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标志性建筑。一个念头在罗宇杰脑海中萌生:何不建造一个乡村书屋呢?

  罗宇杰把书屋选址在了浙水村东的浙水河前。整座书屋依山而建,室内没有书桌、凳子,而是利用岩石本身的梯度,打磨之后成为阅览区。白天,阳光穿过玻璃,人们能够在阳光下尽情阅读;到了晚上,室内暖黄色的灯光亮起,又成了村内一道景观。

  书屋建成之后,当地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发起了书籍筹集工作:既有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科普类、文学类书籍,也有适合村民们阅读的农业类书籍,丰富了村民生活。

  随着浙水村建设的推进,不少外出的年轻人看到了商机。靳海岗是土生土长的浙水村民,之前一直在外地务工。有一天,一位老乡发来一段视频,视频中有村民在自家门口支起了锅,做农家饭,竟然供不应求。这样的服务显然没办法满足逐渐增多的游客需求,但要扩大餐饮服务规模、规范发展,村民们却不敢投资。

  靳海岗回到了家乡,就在罗宇杰设计的书屋对面,租了8间屋子开民宿。盘起几个小泥炉,推出了炖土鸡等乡间特色菜肴,生意逐渐红火,收入也不断增加。

  在浙水村,民宿与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2019年,浙水村村集体成立了经济合作社与文旅公司,盘活村内29处农房和200余亩土地,打造中高端民宿,开设茶舍、书吧、咖啡屋、商贸文化展馆。同时,村民们自主经营的餐饮、农家乐将近40家,可同时容纳900多人就餐。2021年,文旅公司净收益420万元,村民分红150万元,村集体分红收益50万元,村民通过参与经营、劳务服务,人均增收1.2万元。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开通后,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靳海岗说。

  强村立业,推动振兴——

  “我们村将分阶段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春节期间,旅游公路的带动效应越发凸显。这令靳慧永有点意外:“往年冬天是淡季,可现在一年四季村里都有许多游客。”

  原来,在浙水村5公里外,陵川县新建了一个太行冰雪小镇,掀起了冰雪旅游热。白天滑雪、晚上住在传统村落,成了游客的新选择。

  “路好走了,这些景区离得很近,真的很方便。”来自安徽的游客方少友,已经是第三次和家人自驾来陵川县了。这次,他沿着旅游公路,又去了周围的几个特色乡村,体验春节民俗活动,晚上就住在浙水村的精品民宿。

  宽敞的房间里,大玻璃窗旁是清一色的木质家具,甚至还有智能马桶。“每晚只要200元,就是得提前预订!”方少友笑着说。

  晚上七八点,村口的浙水大戏台热闹起来。不少村民与游客坐在小板凳上,享受着欢乐的视听盛宴,高亢活泼的上党梆子把气氛推向高潮。

  这两年,浙水村以旅游公路开通为契机,强化太行山水、古镇商贸文化、传统民俗的吸引力,让这个古村落实现了华丽转身。

  2020年,浙水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由合作社流转土地做大药材产业。同时,村委会和有关公司签订协议,对中药材进行保底收购。如今,旅游公路修到家门口,生意也带到了家门口,村民侯陈付的药材再也不愁卖了。

  靳慧永介绍,浙水村已经建起了药材产业园,相关产值可达三四千万元。

  其他招商项目也多了起来。山泉水加工厂、大理石厂……这些项目的引进,有效带动了就业和集体收入增长。“像游泳馆和采摘园等新项目,已经在推进中。我们村将分阶段稳步推进乡村振兴。”靳慧永说。

  据了解,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已经联通了山西52个传统村落、16个农林文旅康示范村、49个产业园,使沿线2612个村庄受益,建成的陵川王莽岭段、黎城板山段、左权百里画廊等16个“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示范段样板全长470公里,极大促进了沿线旅游发展。

  清晨,方少友一行准备返程,特地去村里买了许多特产。“每年自驾旅游,来浙水村住一住,好像成了一种习惯。不瞒你说,下次的出行规划我都想好了!”方少友说。(人民日报)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石榴籽连籽 共庆“三月三”

  • 燕园春意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