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交通大学赋》文‖靳艳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学赋》文‖靳艳军

来源:文化艺术网2025-10-31 19:20

  古雍之地,周秦汉唐之墟;故邑长安,礼乐文明之壤。钟太华之灵秀,亲渭水之流淌。交通大学者,承百年薪火而欣荣,立千载名都而倜傥。其志在济民而经世,煌煌然挺立于西北而永恒;其本以立德而树人,昭昭兮辉映乎神州而名望。

  溯其源也,肇自光绪廿三年。时维戊戌,新政初萌。盛宣怀公,曾奏请设南洋公学于沪上,欲开启为近代工科之先声。植实业救国之根脉,造黉门教育之真情。初设师范、外院而明“通达中西”;兼有中院、上院而为“学以致用”。育“仰观天文”之士,蕴“俯察地理”之能。及民国鼎革之变,致校名数易之行。或曰南洋大学堂以称谓,或曰交通大学校而冠名。然“饮水思源”之训未改,“自强求新”之心弥坚。及至抗战救亡图存,国家危难;师生负笈西迁,承救苍生。但见越江淮,渡江汉;涉秦岭,避烟峰。历千难而志不馁,经万险而益振兴。终于长安落址,遂有交大雏形。此一迁也,非惟校址之移,实乃精神之铸——西迁之精神,交大之校魂。曰爱国,曰奋斗;曰奉献,曰创新,表明学子传承代代,彰显校园花卉殷殷。

  观其今也,校园广布,楼宇巍峨。兴庆校区,毗邻唐宫故苑,承古都文脉兴隆之厚重;雁塔校区,坐拥科教腹地,聚产学研用精华之新科。创新港校区,开未来学术之新局,映今日渭水之绿波。三校区遥相呼应,各擅其长;如三星拱月,共谱新歌。兴庆园里,古木参天而繁茂,碑刻林立而润泽。述百年之校史,展九域之功德。创新港中,赏当代学府之气象;楼馆场内,赞运筹排列之高阁。图书馆藏书万卷,浩如烟海;教学楼云程千里,高似天阶。春则桃李争艳,夏则槐荫蔽日;秋则桂香满径,冬则松竹迎合。实乃鲜花之良圃,雏鹰之所得。

  论其学也,学科齐备而周全,实力超凡而卓越。工科机械,如大厦之栋梁;电器能源,造家邦之飞跃。盖有析物华之哲理,探索隐之高端;探宇宙之奥秘,宏筹展在日月。更有悬壶济世之学业,为苍生而救死扶伤;大国重器之尖锐,卫家邦而壮心如铁。为山河而赋力,创社稷而痴心工作;为群众而精心,为苍生而开拓事业。看科研二成果累累,教学有方;闻祛病儿喜讯连连,欢呼热烈。

  电气工程,点亮九州,传能源之脉;材料科学,探微索隐,筑产业之基。理科为魂,如星辰之照寰宇:数学建模,析万物之理;物理探究,穷宇宙之奥;化学合成,创物质之新。医科济世,如仁心之暖苍生:临床医学,救死扶伤;药学研发,祛病除疴;公共卫生,守护民康。文科辅翼,如春风之和万物:经济学经世,察民生之需;管理学致用,促社会之兴;人文社科,承中华之韵,育家国之情。诸学科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既重基础研究之深耕,亦强应用转化之实效,屡获国家大奖,频出科研硕果,

  颂其师也,德高业精而由衷,甘于奉献而传继。昔有西迁之诸贤,舍弃沪上之安逸。赴西北不惧艰苦,用一支粉笔写春秋,以三尺讲台为阵地。虽筚路蓝缕,而乐在其役。今有鸿儒硕学,承先辈遗风而奋发;俊彦才能,担育人重任而砥砺。或埋首实验室,焚膏继晷,攻坚克难;或奔走产学研,牵线搭桥,服务社会;或坚守课堂,循循善诱,润心启智。“学高为师”之热肠,“身正为范”之情系。非独授知识之业,虔诚可贵;更传承做人之道,心慕英贤。以赤诚之心育栋梁,以淡泊之志守杏坛。如灯塔指引航向,如春雨滋润心田。

  赞其生也,朝气蓬勃,志存高远。来自五湖四海,汇聚千载古都。承校训铭心而天下襟怀(1),启横渠臻言而家国为念(2)。存抱负而感恩,绘宏图而夙愿。于课堂上而凝神谛听,进图书馆中群书博览。社会中深入基层而服务民生,实验室不乏创新而放胆。心怀中华文脉,或赴海外交流;投身建设国防,即可探寻开眼。校园学识而励志,科技尖端而璀璨。永葆青春之朝气,与校之荣光相融;常树少年之襟怀,与国之未来相伴。实为民族之脊梁,乃是国家之所盼。

  夫当今学者,志存大师而非广厦;胸有齐家而意在青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群山耸立,可观俯瞰之心。交大百年历程,其爱国是底色;创新便为动力,其宗旨以育人。奉献以为追求,如泾渭水之不断,西迁既成既往,赏品行之为精。滋学子之缘情,如秦山之屹立;树黉门之声誉,似学府之校魂。

  今值盛世,国运昌隆。继往开来,交大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学府再立新功。强学科之基,时代需求为导向;育栋梁之士,传名硕果是恢宏。创中华之名校,挤世界之行中。如太华之巍巍,跻身于高等之教育;如渭河之滚滚,齐名于规划之林丛。中国梦可圆,新篇能续;校园情可鉴,毓秀可躬。

  注:

  (1)承“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之校训。

  (2)横渠即“横渠先生张载”,其创立的“关学”经典名句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简介:靳艳军,甘肃武都人,心理学博士,诗人、辞赋家。国内多所双一流大学特聘教授、博导,中国海归派成功创业者的代表性人物、国家级特聘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业余时间从事诗词赋创作及红学研究,10余篇赋被勒石以刻。部分诗赋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西、意、俄、阿、韩、蒙等十余种语言,也被众多书法家书写。目前已创作和发表古体格律诗词9500余首,辞赋260余篇,《红楼梦》文章162篇,兼有楹联、古代散文、新诗等文学创作1000余篇(首),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十五五”规划《纲要》问计求策

  • 乌镇扬帆,看数字浪潮百舸争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10月30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得知同事张洪章即将到“太空”出差的好消息,科研人员纷纷送上祝福:“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完成任务。
2025-10-31 10:02
据新一期《天体物理学快报》报道,LIGO-Virgo-KAGRA国际合作组织宣布,他们在去年10月和11月探测到两起极为特殊的、由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分别命名为GW241011和GW241110。
2025-10-31 09:59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从重点区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3.5%,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
2025-10-31 09:57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记者10月29日从水利部获悉,由水利部制定的国家标准《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第1部分: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含)河流》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
2025-10-30 10:06
截至2025年3月,全国已建成66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200余处省级示范煤矿,拥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过50%,1.6万余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2025-10-30 10:04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5-10-30 10:00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
2025-10-29 10:12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的工业化生产。
2025-10-29 09:36
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仅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
2025-10-29 09:35
当掌勺者从有体温的师傅变成由代码驱动的机器,以人和环境为核心的传统监管模式也面临着新情况。
2025-10-29 09:35
今年年产量首次突破150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开发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稳定产出的新阶段。
2025-10-29 09:33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临睡时刻,总觉得口干舌燥,害怕会频繁起夜,但又忍不住想大口喝水。每当此时,一些人不免会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什么问题了?
2025-10-29 09:32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
2025-10-29 09:31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