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秋意渐浓,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东煤炭集团”)的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依然绿意盈盈、植被茂密。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煤炭开采区。
9月18日,“人大代表走进神东——看生态文明建设”团队一行人来到哈拉沟煤矿区,映入眼帘的不是风吹黄沙,而是经过生态修复后的一番怡人景象。
哈拉沟煤矿区具有风力、水力、采煤沉陷重力叠加侵蚀的典型特征。在荒漠化地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已属难题,叠加超大规模煤炭开采后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更是难上加难。
神东煤炭集团通过对哈拉沟煤矿区井田及沉陷区的综合治理,破解了煤炭资源富集区大规模煤炭开采和生态保护的矛盾,为协同解决我国西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借鉴经验。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统筹实施水土保持、地质环境修复、土地复垦、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神东项目管理公司生态管护科科长李斌介绍,“我们在采前防治期进行大面积风沙与水土流失防治,以增强生态环境抗开采扰动能力;采中控制期进行全过程污染控制,以减少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采后营造期进行大规模土地复垦与经济林营造,以发挥生态环境效益。”
如今,神东煤炭集团累计生态修复面积606平方公里,已栽植4900万株乔灌木,植物物种由16种增加到130多种,微生物和动物种群大幅增加,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0%,工业场地绿地率在35%以上,形成了地下黑色煤炭、地上绿色宝库的生态格局。
在神东煤炭集团的大柳塔两山实践示范基地,红砖瓦路旁的月季花、格桑花簇拥环绕,管护人员头戴草帽,拔草浇水,谷子地里的小米已有三尺高,再过一个月就能迎来丰收。
“这是离镇区最近的一个生态基地,我们将它打造成了群众的休闲公园,为的是让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感受到生态环境修复带来的福祉。”神东煤炭集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王义说,“这里更多承载的是一种生态理念。我们专门设计出以谷子为特色的农业文明区、以采煤机器为主题的工业文明区、以生态科普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区,以此为群众提供精神文明家园。”
王义从事生态修复工作30余年,熟悉这片矿山上的每棵树。“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明白,要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进行生态修复。”王义说。
把矿山变为绿水青山,再变为金山银山,是神东煤炭集团现阶段努力的目标。
种植沙棘,为村民增产增收;全域土地整治,解决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等问题;生态管护,创造就业岗位让村民参与林草管护……神东煤炭集团正一步步向采一吨煤、绿一片地、富一方百姓的征程迈进。
全国人大代表、米脂县高硷桂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姬桂玲说:“作为长期扎根陕北农村的代表,我亲历了黄土高原从沟壑纵横到绿意渐浓的转变,深知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不易。此次神东之行,让我看到煤炭行业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的硬核实践,也看到了神东用实践书写了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答卷’。”(群众新闻记者 苏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