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自2006年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榆林国际煤博会)创办以来,每一届展会的揭幕,都像是翻开了厚重能源进化史的新篇章。从最初的煤炭资源交易平台,到如今汇聚全球智慧的高端能源化工产业盛会,再到见证氢能产业华丽蝶变的西部氢能博览会的加入,榆林国际煤博会、西部氢能博览会不仅记录着榆林从传统资源型城市迈向现代能源化工基地的转型之路,更展示着榆林认真贯彻落实“双碳”战略,推动全市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智慧与魄力。
从展示平台到合作桥梁的蝶变
2006年,第一届榆林国际煤博会以“煤”为名拉开帷幕。彼时的榆林,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迅速崛起为“能源新部”。展会以“搭建合作桥梁,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吸引20余家国外企业和266家国内企业参展,签约重点项目90个,总投资额达578.98亿元。展会的举行,也为榆林能源产业打开了国际合作的大门。
此后数届榆林国际煤博会,展商数量持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第二届,首次引入能源装备制造内容,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等国内煤机研发机构、生产企业纷纷亮相,签约项目涵盖投资与贸易,初步构建起“煤机联动”的发展模式。
第三届,参展企业达到500家,展示面积超3万平方米,现场交易额达6.75亿元。榆林开始通过展会集聚产业资源,推动本地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
第四届至第十届展会,主题从“煤炭”转向“高端能化”,展示内容日益丰富。其间,榆林在持续推进能源产业延链补链的同时,积极探索节能环保、光伏发电等新兴领域,签约项目总投资接近2000亿元。
这一阶段的榆林国际煤博会,犹如一座桥梁,将榆林的资源优势与全球技术、资本紧密连接。依托展会平台,榆林逐步构建起“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为后续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助力传统产业向“智造”“绿色”跃迁
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加剧,生态环保领域持续承压,榆林国际煤博会敏锐捕捉产业变革信号,自第十届起开始聚焦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展示内容从传统采掘向技术装备、化工新材料等高端领域延伸,成为榆林产业裂变的“风向标”。展会期间,陕煤集团、延长石油等龙头企业集中展示煤化工技术最新成果,吸引全球化工巨头投资合作,推动榆林成为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第十五届展会之上,又增设了5G智慧矿山、数字能源展区,华为、徐工集团等企业纷纷展出5G+智慧矿山、无人采煤设备等前沿技术。榆林本地企业也通过展会加速智能化改造,部分煤矿实现井下无人作业、远程控制,推动传统产业向“智造”跃迁。
“双碳”背景下,近几届榆林国际煤博会将“绿色低碳”作为核心议题。参展企业带来CCUS、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耦合等技术,彰显榆林推动“燃料用煤”向“原料材料”转变的决心。同期举办的高端能化论坛邀请院士专家研讨“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推动榆林构建煤油气化风光电氢多能融合体系。展会签约项目中,绿色能源占比显著提升,其中第十八届榆林国际煤博会签约项目涵盖煤炭清洁利用、煤电联产等领域,总引资额达278.76亿元,现场交易额9.6亿元。
通过展会平台,榆林不仅引进了技术、资金,更输出了“煤化工+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型经验,“能化产业高端化、能源供应多元化、发展路径低碳化”的榆林模式,更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双碳”背景下的产业聚变新篇
“双碳”目标下,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氢能站上了时代潮头。
2023年,榆林首次举办西部氢能博览会,聚焦政策与前沿技术开展研讨,搭建起西部地区氢能产业的交流平台。第二届西部氢能博览会则更进一步,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氢能无人机续航能力提升至3小时,氢能长途物流车实现1000公里零排放运输,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煤化工废水制氢联产淡水技术正式落地榆林,为能源之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氢”动力。
依托西部氢能博览会平台,榆林还先后吸引多家氢能企业投资立项,逐步构建起集制氢(工业副产氢+绿氢)、储运、装备制造、应用场景于一体的全链条生态。本地企业与头部企业共建氢能装备产业园,氢能公交车、物流车示范项目高效落地,产业链价值逐步释放。
两届盛会的精彩举办,不仅见证了榆林氢能产业的崛起,更照亮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前路。近年来,榆林依托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产业基础,坚持“灰氢”与“绿氢”并行发展思路,将氢能产业链纳入全市十大重点产业链,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支持资金,扶持氢能技术研发与项目落地,为榆林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大势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坚信,榆林将以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博会、第三届西部氢能博览会为纽带,携手广大海内外客商链接全球智慧、共享发展机遇,加速推动全市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榆林新篇章。
作者:记者 杨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