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月21日上午,陕西省社科联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传达了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省社科联主席甘晖通报2024年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发展情况,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谫博总结省社科联2024年主要工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永锋安排省社科联2025年主要工作,社会组织、地市社科联、高校社科联、科普基地、特聘研究员、高端智库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红霞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2024年全省社科界立足陕西、放眼全国,广大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不断推陈出新,从完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探索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陕西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研究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了陕西力量。
会议指出,要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统领,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格局气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解放与实践成果取得新发展。要紧扣时代脉搏明体达用,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职能定位。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本真价值,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历史使命,发挥培根铸魂、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作用。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命题,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紧密结合中形塑和改造现实世界,着眼物质产品和精神智慧“双产出”“双输出”“双赋能 ”。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面临的挑战,认清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奔赴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文社科数智化成为学术界发展的重要方向。
会议强调,要付诸生动实践厚植深耕,奋力挑起哲学社会科学责任担当。坚持目标导向主动服务中心大局,扎根我省高质量发展新实践,调动全省社科理论工作者智慧和力量,多献务实之策,多建资政之言。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书写实践答卷,积极适应基础理论向应用理论研究范式的转变,开展体验研究在地研究,直面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实践中的卡点瓶颈问题,为推进社科理论研究、社科学术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坚持质量导向提升社科转换动能,加强智库交流协作平台建设,构建全域社科普及体系,拓宽成果应用渠道,推出更高水平体现陕西辨识度和显示度的重大研究成果,努力形成陕西特质的文化形态、陕西风格的学术流派。坚持创新导向聚力改革提质增效,开展有组织科研,破解原创性难题,从新时代陕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富矿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开展有组织学术,建立人文社科实验室,做强考古学、经济学、人口学、管理学、文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做优周秦汉唐史、陕甘宁革命史、丝绸之路史、西部资源地理等地方学科。探索建立原创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组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能力提升计划,推动设立原创学术成果奖。创新社科普及载体,适应数智时代社科普及受众需要,推出有场景感、画面感、田野感、沉浸式、代入式的数字科普形式。推动制定《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通过社科工作法治化来构筑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促进陕西由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迈进。
会议要求,要始终培根铸魂强健体魄,大力夯实哲学社会科学组织体系。省市社科联和高校社科联要持续提升组织力、引领力和服务力,为发展具有陕西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力保障。社科类社会组织要以“事业发展好、社团文化好、社会评价好”的标准,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省社科联机关要守正创新、务求实效,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建好建强社科工作者之家。
省社科联业务主管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市社科联负责人,高校社科联负责人,省社会科学高端智库负责人或首席专家,省社科联特聘研究员代表,科普基地负责人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