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10-24 20:40

  中新网延安10月23日电(刘越)万万没想到,记者们刚下大巴,就被苹果林间的主播赵生生“硬控”了三十秒。

  “我们陕北土质好,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苹果口感好,个头大,颜色红,水分足,老铁们,家人们,赶紧下单!”

  作为去年才继承家业的“果二代”,赵生生正尝试利用新媒体,来打下一片“新江山”。他一边满脸笑容地讲起自己的生意经,一边拿起苹果,举刀一切一划,汁水迸溅,甜美果香扑面而来。

  苹果甜,南沟村老百姓的日子更甜。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村民赵生生向记者们展示汁水丰盈、清甜味美的南沟村苹果。刘越 摄

   苹果树下的乡村振兴“变形记”

  10月22日,在大巴车沿着摇曳的林海转了好几圈后,“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终于抵达了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

  放眼望去,良田美池,碧树繁花,瓜果飘香。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成片的苹果林。一列列整齐的果树被菜畦隔开,红果掩映在绿叶中,煞是可爱。

  “苹果果型长的好吃,圆的差一点,记得要选表皮条纹多的,这种苹果甜。”苹果树下,高大姐给记者讲起挑苹果的小妙招。高大姐是外村人,闲时来南沟村打打零工,侍弄侍弄果树,赚点小钱。

  “这里的苹果好卖嘞!可多游客来这转,都是摘完直接装箱,一箱一箱买。前两年来了一个西安的果商,看着果园好,尝着口感好,最后包了几百万块钱的果子。”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果园工人向记者讲解挑选苹果的秘诀。刘越 摄

  将苹果树称为南沟村的“摇钱树”,毫不夸张。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驻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忠介绍,如今南沟村的苹果种植面积高达3160亩,能达到人均3亩、户均10亩的种植规模。“苹果收入占我们全村成员总收入的52%,总产值达到了1500多万,纯收入约为1080万。”

  要知道,南沟村过去是一个典型的拐沟村,总土地面积24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345户1009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南沟村按照生态优先、农旅融合、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经营、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自2015年起依托村集体经济修缮了水利等设施后,南沟村开始大力发展苹果等经济作物;2018年,南沟村成功脱贫摘帽;2023年,全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长到21500元,村集体经济由0收入增长到63万元;今年年初,为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南沟村又引进新品种,改造果园200余亩。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沉甸甸的苹果压弯了枝。刘越 摄

  截至目前,南沟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幸福指数也不断增强。

  南沟村的蝶变,充分印证了那句老话:要想富,先栽树。小小红苹果,让南沟村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道路。

   直播带货 “链”动苹果产业新未来

  而新道路上,往往不乏新的身影。

  自从延安苹果跟着神舟十二号、天舟五号等飞船上太空后,“太空苹果”名头便传遍了大江南北。许多果农都吃到了红利,果园“老把式”赵永东就是其中一员。

  赵永东种苹果十余年,从一开始的五六万元,到后来的七八万元、十几万元,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去年,他种植的苹果亩产量达到四千斤,收入14万,刨去成本,利润能达到十万。而赵永东的儿子赵生生,则是南沟村为数不多返乡种植苹果的后生。

  由于家中果园无人管理,再加上父亲年岁渐长,去年五月,赵生生从城里返乡,成为一名新鲜出炉的果农,也成了村里第一位通过直播带货苹果的短视频博主。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赵生生和父亲赵永东(左三)。刘越 摄

  有趣的是,最初赵永东并不赞同儿子的“网红路线”,认为他是在胡搞瞎闹。“一开始我是反对的。我心想,成天玩手机怎么能赚到钱呢?那时候我还笑话他,让他别弄了。”

  后来随着成交额的逐步攀升,赵永东这才意识到,互联网还真是个好平台。过去论堆卖,现在论箱卖、论个卖,电商新模式,开拓了南沟村苹果产业的新空间。如今,赵生生以“赵哥爱生活”的账号活跃于某短视频平台上,每天直播2-3小时,分享果农生活,创作乡村段子,以内容抓取流量,再反哺销售,目前已累积了3.6万粉丝。

  谈及自己的主播事业,赵生生这样说:“互联网是好平台,在家既照顾了孩子,又照顾了老人,还能挣到钱。我经常对自己说,要把事业干好,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也能带动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回来共同发展,共同把农业给搞起来,这样才能共同走向致富道路。”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苹果园间,媒体团成员尝试采摘苹果。刘越 摄

   果树认养 开启乡村致富新“钱”途

  在致富道路上,村民有干劲,村委会也屡出新招。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南沟村创新经营模式,利用新媒体开展直播带货,全面推行苹果樱桃认养,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引进企业发展夜经济,让南沟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了连年增收。

  其中,“我在南沟有棵树”认养活动广受欢迎。果园中,随处可见憨态可掬的“身份牌”。果园分为认养区和自由采摘区,以苹果树500元/棵、樱桃树798元/棵的价格进行认养,村集体分别提取30元、58元的推广费,年增收12.2万元。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苹果树的“认养证明”。刘越 摄

  张忠举例,一棵樱桃树的采摘权是25 斤保底,如果不够,工作人员会到自由采摘区予以补齐;一棵苹果树的保底量则是三箱24颗装的苹果。“外地游客可以发快递。延安市周边的游客可以带着老人、孩子体验采摘乐趣。”

  此外,南沟村计划未来几年陆续平稳大规模种植新品种果树,并采取防雹网、杀虫灯等现代化技术防治自然灾害、病虫害。当前,村里还在尝试构建新型生态农业模式,旨在融合养殖与种植,形成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村民养牛、养羊,同时发展果园。羊被放养在果园里,粪便有助于果园的土壤循环,果树因此得到滋养,产出的苹果品质上乘,而苹果的销售收入又鼓了村民的腰包。”张忠介绍,该模式的核心是“以旅带农,以农带畜,以畜养果,以果养人”,最终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收益。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南沟村里广袤的苹果园。刘越 摄

  以小苹果走出大富路,是延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多年深耕,延安苹果种植面积达332.8万亩,年产苹果464.4万吨。全市220多万人口中,将近一半人从事苹果产业相关工作,80万农民从中获益,苹果产业收入占农民经营净收入的61%。苹果产业已成为延安全市覆盖面最广、持续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

  如今,延安苹果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30多个城市,出口欧洲、东南亚、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一组组亮眼的数字,是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的概况,也蕴含着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密码。

  漫步黄土地,每一颗红苹果都诉说着动人故事。它们不仅是自然的甜蜜馈赠,更是饱含初心的奋斗果,是广连市场的致富果,是大有前途的振兴果,映照出党和人民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小小苹果连接起千家万户,共绘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图景。(完)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清洁能源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 春到沙湖迎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长期以来,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随着AI技术的突破,气象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提高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水平。2023年,《科学》杂志将“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评为世界科学十大进展,同年我国主导的AI大模型在精细化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这些里程碑既展现了大气科学与AI融合的潜力,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防灾减灾创造了新机遇。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快,公众的期待与担忧越是急剧上升。如何平衡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如何缩小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成为今年论坛上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
2025-03-27 05:1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亮明身份”,不再“真假难辨”?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养老领域,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居家生活,因此智能养老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5-03-27 05:10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