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交通大学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举行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学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举行

来源:交大新闻网2024-09-08 21:44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9月7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11129名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齐聚一堂,满怀憧憬与期盼,扬帆起航,书写青春的辉煌篇章。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陶文铨、何雅玲,校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万林,学校部分党政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各学院、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教师代表、全体新生辅导员,以及近30家中省市媒体代表出席典礼。典礼由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主持。

  上午8时,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典礼拉开序幕。新生们集体观看学习西迁精神视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传承弘扬西迁精神,担当时代重任,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开学第一课”:传承西迁精神 涵养家国情怀

  卢建军对2024级全体研究生新生表示欢迎。他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交通大学建校128周年。迁校68年来,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用爱国奋斗的实际行动铸就了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西迁精神。作为新一代交大人,要始终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卢建军寄语2024级研究生新生们:一是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做到精勤求学。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努力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将科学的思维、创新的能力与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融会贯通,在学习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在实践中增强能力、提升素质、全面发展。二是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做到敦笃励志。要养成敦厚诚信务实的品德,增强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成长为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创新人才。三是踔厉奋发、敢做善为,做到果毅力行。要敢于拼搏、不怕挫折,以行求知,以知促行,以优秀的人格修养、过硬的本领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新时代青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四是修身明理、砥砺品行,做到忠恕任事。要常怀感恩、学会宽容、自省自律,涵养坦荡的宽厚胸怀、仁者爱人的优秀品德,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不断完善自我,做到德才兼备。

  “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肩负起国家使命,承担起对世界文明和人类发展作贡献的交大责任。”卢建军说。

  张立群向2024级全体研究生新生表示诚挚祝贺与热烈欢迎,并向新生们介绍了学校在传承弘扬西迁精神,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教融合、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情况。“希望同学们赓续伟大精神,接续光荣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青春之力量、青春之奋斗,成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

  张立群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在涵养家国情怀中,坚定人生理想信念。要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人类大我,在时代发展中校准人生目标,在国家需要中校准价值坐标,在人类共同命运的重大课题中涵养中华传统美德,收获更加开阔的人生。二要在科学家精神指引下,追求卓越敢为人先。要以不畏艰难的闯劲、一往无前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以追求卓越的执着、淡泊名利的情怀和团结协作的格局,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攻克重大需求背后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三要在与爱同行的道路上,心怀感恩成就人生。要在“柴米油盐”的日常中陪伴家人亲友、体悟亲情温暖,在“琴棋书画”的时光中陶冶高尚情操、增长智慧才情,在“野蛮体魄”的体育锻炼中强健身体素质、磨炼自我意志。

  “青春号角已吹响,追梦之旅已启航。希望你们自信自强、勇敢无畏,攻克一道道难题、实现一个个目标、取得一个个胜利,在西安交大留下属于你们的‘独家记忆’,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张立群说。

  力行奋进写青春无畏前行创未来

  校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讲座教授郭万林向同学们表示祝贺,并寄语新生:要明确志向、志存高远,主动进取、自信自强,聚焦真正的科学前沿问题,在数字智能、气候变化、能源生态、生命智能和人工智能等研究方向上勇敢追梦,牢牢把握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机遇,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企业导师代表、中国华能集团西安热工研究院首席专家李红智博士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享三点体会:一是要有家国情怀,坚持守正创新,二是要坚持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三是要敢于突破藩篱,加强原始创新。要在建设国家、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在从“0到1”的不断探索中实现人生价值,将创新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书写交大人的新篇章。

  教师代表、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苏植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三点感悟:要珍惜学校为大家创建的优异学业平台,集中精力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珍惜与导师学习讨论的时光,积极与导师交流,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取得更大成绩;要珍惜从事科研探索未知的机会,在参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中满怀热情,为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倾力付出。

  外籍教师代表萨米以亲身经历为例,深情寄语新入学的研究生:“保持平衡、好奇心、韧性、合作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他表示,研究生阶段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宝贵契机,更是深化专业知识、拓展学术视野的绝佳平台。祝愿同学们在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旅程中,坚定信念,勇于探索,不断超越自我,共同书写辉煌篇章。

  青年挺膺担当铸就青春华章

  数学与统计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夏青向新生们分享了自己在西安交大求学九年的收获与成长。他表示,一是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二是要保持积极心态,笑对百般磨难。三是要积极与他人沟通,主动向前沿靠拢。“希望新生们怀揣鹏程万里的壮志,奋力奔跑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做新时代西迁精神新传人。”他说。

  机械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刘瑞分享了作为新生的喜悦和感受。她表示,大家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学术探索之路,将来大家定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的培养和社会的期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电气工程学院张洪基作为2024级博士研究生新生代表发言。他表示,同学们满怀对知识的热切追求与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开启了人生的新旅程。作为新时代的西迁精神新传人,会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炫彩篇章。

  留学生代表摩亚·安德森祝贺每一位新生迈入人生新征程。“我们将为这段征程注入独特的视角、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并交织碰撞前沿观点。”她希望同学们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全场合唱《歌唱祖国》的歌声中,开学典礼圆满结束。

  文字:党委宣传部 杨敏 李栋;仙交小融·通讯社 李俊红

  图片:党委宣传部

  编辑:徐琛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春日添新绿

  • 辽宁朝阳:调查红山文化遗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首选项”。
2025-03-12 09:5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之下,找准产业发展需求的“钉子”,砸实科技成果转化的“锤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2025-03-12 09:58
代表委员之声——创新引领推动未来产业
2025-03-12 09:53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2025-03-11 09:0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11 04:55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体现的正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
2025-03-11 05:00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0 05:05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2025-03-10 05:2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3-10 05:05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