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报名啦!2024年原创陕北民歌歌曲征集活动启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报名啦!2024年原创陕北民歌歌曲征集活动启动

来源:群众新闻2024-08-19 18:55

  “羊啦肚子哎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呀,招一招呦手……”一首情真意切、热烈高亢的信天游是不是瞬间唤起了你对大美陕北的美好回忆。

  8月19日,由陕西省音乐家协会指导,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承办的“高原放歌——2024年原创陕北民歌歌曲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榆林举行。

  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冯健雪,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丽,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科科长鲍壮,陕西日报文化传播公司副总经理冯英杰参加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副总经理刘强主持。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原创音乐作品的征集与展示,激励地方文艺创作,推出一批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弘扬榆林精神、展现榆林风采的优秀陕北民歌歌曲作品,进一步推广和弘扬陕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推动榆林乃至整个陕北地区的文化艺术繁荣。

  发布会上,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丽表示,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榆林市作为陕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一直致力于挖掘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希望通过此次征集活动,搭建一个展示陕北民歌艺术的平台,吸引更多的音乐人才和文化爱好者参与到陕北民歌的创作与传播中来,挖掘和传承陕北地区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通过民歌的传唱,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陕北文化,让陕北民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据悉,本次征集活动将通过作品初评、线上展播及投票、作品终评和颁奖典礼四个阶段进行,作品征集将在11月10日截止。本次征集活动面向全国各界人士开放,无论是专业词曲作者、音乐院校的师生,还是对陕北民歌有深厚情感的业余爱好者,均可参与投稿,参赛选手将符合要求的作品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据介绍,征集选手参赛作品必须具有陕北民歌民间音乐元素,兼具艺术性、时代性和流行性;要紧贴时代,把握榆林发展脉搏,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简洁,易于传唱;要展示榆林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歌颂海内外榆林人热爱家乡、刻苦耐劳、感恩父母、追求卓越的精神;作品自行命题,以普通话、陕北方言为演唱语言皆可;参赛作者须保证为原创新作并享有完整著作权(已经公开发表和获过奖励的作品不得参评),未经公开发表或播映,无侵犯第三方著作权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参赛作品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

  为确保参赛作品的质量与创新,主办方将邀请知名音乐专家和文化学者组成评审团,根据作品的原创性、艺术表现力和对陕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投稿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确保每一首入围作品都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高水平。

  本次活动设立了丰厚的奖励机制,其中一等奖作品 1首,奖金10万元;二等奖作品 2首,每首奖金 5 万元;三等奖作品 5 首,每首奖金 1万元;优秀奖作品 10 首,颁发证书。所有入围作品还将有机会在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展示推广。

  本次活动参赛选手报名需上报曲谱、人声作品小样,每人投稿限1至2首作品,《作品报名表》详情见附件。另外,参赛选手需注意,报名表由投送个人填写,word格式和图片格式各一份,图片格式文件必须有报送个人签名,否则视为无效,扫描或拍照均可。如还有关注问题,可以联系活动组委会李老师13519139829。

  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先后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加强非遗保护工作15条举措》等政策文件,健全陕北民歌的挖掘与保护机制;积极举办各项民歌演出与展览,持续提升陕北民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次活动的开展,无疑将吸引更多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目光,为陕北民歌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将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进一步促进地方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共荣。(记者 黄佳乐 刘雨生)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建德:“以花为媒” 打造春日消费新场景

  • 乌鲁木齐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