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宏
一、“家”字的字义与性质
“家”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社会形成的基础架构。家庭文化特性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形态。以比喻的形式来讲,家庭就是社会细胞,家庭的稳定与否,决定着社会的稳定与否,所以家庭的文化形态和家庭结构的稳定与否,就是社会稳定与否的基本因素。
“家”字的形成,是上古人类游牧与定居的分水岭。在“家”字未形成以前,人类的生活环境还处于游牧状态。“家”字形成以后,人类的发展则进入到定居状态。
“家”字的产生,是上古人类对自然物象的认知与了解,在物象形成象形符号的基础上,并组合而形成的会意字。甲骨文中的“家”字造型,上边是“宀”[mian],表示房屋造型;下边是“豕”,表示猪。《说文》:“家,居也。从宀,猳声。”
“宀”和“豕”是两个独立的象形符号。《说文解字·宀部》:“宀,交覆深屋也。”“宀”为古代四面有墙,上有覆盖,内有堂有室的一种房屋建筑,即为房屋的象形符号。
“豕”字是一个象形字。《说文》:“豕,彘也。”彘者,猪也。
“宀”和“豕”的组合,是两个不同物类象形符号的组合,突出了人类对定居生活的期望,房屋成为人类“家”字的字义核心。
二、“家”字产生的社会背景
根据《说文》对“家”的解读,有房、有屋、有猪即为家。猪的驯养,是人类文明的转折点,定居文化的产生,猪便成了人类的第一笔财富。
通过对“家”字形成的根源和社会背景、文化生态的深入探讨,“家”字的形成是定居文化的最大产物。
三千多年前,中原处于亚热带,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猪、牛、羊等是上古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一年的四季更替,使供牛、羊生存的水草,在冬季会发生干枯,其直接给牛、羊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上古时期的人类文明,突破不了自然所造成的伤害,人类没有储备草料的能力。牛、羊遇到这种状况,其维持自身的生命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它们为人类提供食物的需求。而猪的生理特性则是适应能力强、繁殖率高、产肉率高、生长周期短。其不但能吃植物的枝叶,在冬季还能用嘴拱食植物的根茎,同时还能捕食一些小型动物。猪的这一特征,不但为自身的生存提供了保障,而且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养猪是人类定居的重要因素,猪肉是当时人类的生活保障,有了猪,家庭就有了稳定生存的食物来源。猪肉对人类生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状态转化为定居生活环境。由此便有了社会的微型单位——“家”。
三、“家”字的演化过程
甲骨文中的“家”字造型,是简洁的线条结构,即房屋的象形符号中,有一个像猪的线条图案,如图:
(“家”字甲骨文造型)
金文中的“家”字结构,一个房屋象形符号中有一个“猪”的具象形状,如图:
(“家”字金文造型)
这一时期的“猪”字结构,是半符号半具象的非字非画的意识形态。
在“家”字的演化中,楚系简帛时期的“家”字结构完全变为线条组合,如图:
(“家”字楚系简帛造型)
从此,“家”字的演化一直沿袭着线条结构变化的特性,直到近现代的“家”字造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