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3年西安高新区GDP突破3300亿元大关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2023年西安高新区GDP突破3300亿元大关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4-03-04 07:18

  行至新一年,回看2023,奋斗创造奇迹,梦想接连实现。

  这一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迎来良好开局,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发展活力稳步复苏。

  这一年,西安高新区实现“四个高新”建设大跨越,强力推动经济向好、发展向新、民生向暖,绘出一条稳中有进的经济上扬曲线。

  GDP同比增长8.1%,达3332.55亿元,经济总量省市占比分别达到9.9%和27.7%,多项指标领跑全市,经济增速居国家高新区前列……这份“含金量”满满的成绩单,来自西安高新区刚刚写就的2023年经济发展答卷,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旺盛活力、不竭动力和巨大潜力。

  “稳”有支撑 产业答卷可圈可点

  工业产值超3800亿元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和重要支撑。2023年,西安高新区坚持实体经济立区、先进制造强区,围绕“55611”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强链、补链、延链”,锻造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和强力“引擎”。

  数据显示,2023年,西安高新区工业产值超过38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

  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900亿元,同比增长5.2%,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5%;

  规上数字经济属性服务业企业占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比重超过51%。

  亮眼数字的背后,是不断翻涌的产业发展热潮。过去一年,西安高新区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达140万辆,稳坐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头把交椅”;三星M项目、奕斯伟12英寸硅片项目、荣达核心精密零部件制造项目落地建设,为电子信息产业注入更强动能,继续蝉联全球最大闪存芯片生产基地;光子产业先导创新中心、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进一步打响“西高芯”品牌;华为、大疆、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领军企业集聚,爱生无人机、第六镜等一批优质本土企业加速成长,成为支撑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

  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区依托西北有色院、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空天动力创新中心、西工大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布局N个“未来产业特色园”,前瞻布局未来信息、空天科技、未来制造、生命科学、未来能源、未来材料等新领域、新赛道,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进”有动力 科创动能持续激发

  R&D占比上升到8%

  地处西北内陆的西安高新区为何能够实现GDP的连续高增长?除产业支撑外,还有一个答案就是科技创新。

  从这组数据,可以直观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澎湃活力——2023年高新区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上升到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9件;累计获国家科技奖励35项,拥有近40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超过800项。

  重大科技创新捷报频传。法士特参与完成的“特种车液力自动变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陕西北斗金箭航空公司的空陆两栖双足轮多模行走飞行仿生机器人斩获大会“国际无人系统设计大奖”,维度医疗研发的羟基磷灰石涂层多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成为全球首款获批的带有生物活性涂层的3D打印多孔钛椎间融合器。

  科创活力接连涌现背后,是高新区聚焦“平台、企业、人才”三大赛道跑出的科创加速度。据统计,2023年,高新区新增双创载体面积超30万平方米,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增长至83家,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达到147家;科技中小企业达5085家,高新技术企业5570家,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415家,获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66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聚集国家和省、市级高层次人才500余名,高新区硬科技创新人才超过14000名,建成博士后科研平台122个……

  搭平台、育企业、聚人才,良好的科创生态在此不断汇聚,推动科创活力加速释放。在双中心“核心区”建设机遇加持下,高新区科技创新再迈新台阶、再展新气象。

  “好”可持续 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新增学位7400个

  新建、改扩建学校20所,新增学位7400个;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50场,让人民群众端牢“饭碗”;

  高新区人民医院、启迪儿童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全面开诊,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成型,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2023年,西安高新区奔向幸福未来,步履坚定。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同时,西安高新区以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双城”建设为牵引,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水平,进一步“扮靓”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加速成形起势,一大批高品质酒店、住宅、商圈建成投用,职住平衡加速改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城市绿量持续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达到86%,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形成了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突破起势的一年。西安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初心,紧抓西安“双中心”建设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奋力在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项目推动、民生保障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文张静攀 于秋瑾)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吉林:冬捕传承千年渔猎文化

  • 冬季蒙古马超级联赛总决赛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越来越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
2024-12-27 10:27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2024-12-27 10:26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人工智能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2024-12-27 10:23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2024-12-27 10:09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
2024-12-27 10:27
在数字化时代,市场对云的需求进入到深度用云的阶段。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上云场景越来越复杂,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大量应用场景需要各专业协同去落地,共建生态是各行各业的诉求。
2024-12-27 10:24
董泽故居始建于明代,是著名教育家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董泽先生1925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是云南大学首任校长。
2024-12-27 10:22
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在此生产的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同步出堆。
2024-12-27 02:00
朱光亚院士是老一辈科学家中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对朱光亚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努力继承朱光亚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奠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12-27 09:46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24-12-26 10:37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12-26 09:37
从古至今,工程使技术和科学发挥生产力的功能,反映国家或组织机构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2024-12-26 09:31
激光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成像与手术、消费电子等领域,它深刻改变了大众的生活。
2024-12-26 09:30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257.4万亩,比上年增加75.2万亩,增长1.8%;单产144.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0.4公斤/亩,增长7.8%;产量616.4万吨,比上年增加54.6万吨,增长9.7%。
2024-12-26 09:19
日前,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学生吴一迪及其团队的项目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和全国特等奖。
2024-12-26 09:18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2024-12-25 09:23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
2024-12-25 09:23
加载更多